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朱玉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2):48-50,66
清人张书坤认为,在明代四大奇书中《西游记》当名为“第一奇书”,论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别就其题材、境界和形象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隆中对策》与《汉中三策》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结晶;是导演天下三分活剧时为弱者策划的大战略,对当代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汉中三策》纠正了《隆中对策》的失误,更符合三国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和蜀汉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3.
4.
就哲学层面而言,人类自身始所面对的真与美的问题是比较基本的问题。哲学之真有其三重规定性:逻辑之真、认知之真、本体之真。同样美学之美也蕴含着相对应的情况。而当谈及真的问题时,便必然进入到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由真及美,美与真相融合,进而确证美的本体。而以其相容之能动性,故此是实践的。这种实践的美学本体论中,美以真为基础,并最终统一于实践的本体。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 ,皆可在《周易》中找到基因 ,美学思想自不例外。真、善、美作为认知之逻辑和目的 ,在《周易》思想中具体化为 :中华先人观物取象、格物穷理以求真 ;凝道、行道 ,以心循理来守真 ;观感化物而求善 ;至诚得天而至善 ;合天人以求美 ,天人合而尽美。作为一种思想体系 ,真善美相互区别、相互涵育 ,在序卦系统中浓缩为 :上经之首示天道而求真 ,下经之首示人道而求美。上经止守真 ,下经止至善 ,天道人道合一 ,便有阴阳交感到升降的求美与尽美。这揭示出天人同构 ,生生不息 ,玄妙有常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6.
《吉尔伽美什》这部英雄史诗是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释这部史诗的生态意识,并以恩奇都为切入点,探析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进一步揭示古巴比伦人对生态的认识及对我们的警示。  相似文献   

7.
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是清代《西游记》版本演变史上独具意义的一种版本。其文字主要来自于明代百回全本,又根据清代真诠本加进了唐僧身世故事。其评点文字认为《西游记》"原是证圣贤儒家之道",把《西游记》看成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不免牵强附会。但是其将《西游记》看作一部具有寓言意味的哲理性小说,并从社会学和人性的高度来看待《西游记》,有其合理的内涵;特别是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西游记》"奇"的特点和"幻中有真"的高度艺术境界,对认识《西游记》的美学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是清代《西游记》版本演变史上独具意义的一种版本。其文字主要来自于明代百回全本,又根据清代真诠本加进了唐僧身世故事。其评点文字认为《西游记》“原是证圣贤儒家之道”,把《西游记》看成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不免牵强附会。但是,其将《西游记》看作一部具有寓言意味的哲理性小说,并从社会学和人性的高度来看待《西游记》,有其合理的内涵;特别是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西游记》“奇”的特点和“幻中有真”的高度艺术境界,对认识《西游记》的美学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部随笔集,记录了宫廷生活的种种趣事。《浮生六记》是中国清代的一部自传体的散文,作者以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日常生活的趣味场景。虽然两部作品诞生的环境迥异,但不论是甜蜜的爱情生活以及妙趣横生的诗词应答,还是让人愉悦的自然景物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两者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俞汝捷著《小说二十四美》(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问世以来,大受欢迎。初版三万七千册,很快脱销;次年二版再发行一万多册,坊间书肆畅销如前。1989年台湾淑馨出版社又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本。三年中梅开三度,墨香遍溢海内外,不仅读者倾心,而且备受同行中人的赞赏与认可:著名评论家唐达成在此书分节于《青年文学》上连载时,便投书作者,称誉其“不仅论述周常,而且文采扉然”,表示“甚感钦佩”;台湾诗人范延中从海域一方赋诗三首寄赠,以达阅后不胜欣喜之情:1988年出版社的《文艺新学科手册》,编者右远清立即将此书列为我国当代小说美学领域中的四部重要专著之一。《小说二十四美》,为汝捷多年来沉潜于小说美学研究的头一个硕果。它在不同层次读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事迹的儒家重要典籍.历代对<论语>进行诠释的学者众多,佳著如林,吴惠敏教授及其新著<论语趣读>是其中优秀者之一.透视吴著,具有慧眼识珠、理路新颖,立意深邃、求证精审,深入浅出、见解独到,考究个案、深入透辟,汲取众长、资料翔实,结构谨严、分类允当,文笔流畅、情采飞扬等优点,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密的<论语>解读著作.  相似文献   

12.
《唐诗审美十论》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思想情感价值的专著。它既是唐诗研究的最新成果 ,也是我国唐诗研究的传承力作 ,更是一本引导我们洞穿历史隧道去欣赏大唐生活、文化、艺术的“美的导论”。  相似文献   

13.
苏曼殊的哀情小说有对悲哀之美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指向,并赞颂因爱的死亡.<昭明文选>以哀伤为特色,其以悲哀之美所建立的审美范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主要美学基调.通过哀情小说这个形式,时代的情绪与悲哀之美的审美传统找到了契合之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蕴含了几千年历史中某类文化内涵的符号,也是民众某类情感的代言者.<玉梨魂>等哀情小说以诗化和雅化的手段强化了才子和佳人的悲哀,达到了本质意义上的悲哀之美.  相似文献   

14.
安妮宝贝 《社区》2013,(23):12-12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写下一篇文字。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扈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  相似文献   

15.
李白自觉地"接受"了司马迁"爱奇"的审美原则,对众多<史记>中的"畸人"进行了再生产、再创造.这种再生产、再创造的情结来自于创作主体对"汉唐气象"的感悟;来自于创作主体对"畸人"们的"企羡";来自于创作主体与"畸人""对话"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16.
"意境"属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范畴,讲究意境是我国古代艺术民族风格的重要标志。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地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绪,是作品中呈现的情与景的高度交融、形与神的和谐统一所诱发并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宗白华先生将其定义为:"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意境’。"[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2]可以说在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中,对"意境"所进行的阐述、评论、探讨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诗乐同名的《春江花月夜》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意境"属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范畴,讲究意境是我国古代艺术民族风格的重要标志。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地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绪,是作品中呈现的情与景的高度交融、形与神的和谐统一所诱发并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宗白华先生将其定义为:"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18.
“忠实”是翻译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这应用于诗歌翻译 ,就应在译文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以此为标准 ,本文将比较陆游名词《钗头凤》的两种译文。从而证明诗歌翻译虽不易 ,但的确可以产生好的译作。  相似文献   

19.
评《哀希腊》的音韵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拜伦最优秀的作品———长篇叙事诗《唐璜》的第三章《哀希腊》的主题和音步不同于诗中其余各章 ,可独立成篇。在这一章里 ,诗人精心选择音素 ,恰当地使用音韵方面的修辞格 ,在语音形式上与诗人哀叹现实、回忆过去、号召国人起来斗争的思想变化轨迹和谐一致 ,使《哀希腊》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  相似文献   

20.
在学界相当一部分人推重艰深玄奥之学术的当今,读完廖才高先生的《汉字的过去与未来》一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我感慨颇多,不由产生了为之撰写书评的冲动,并立刻想到了以上标题。在语言文字学研究领域,“与现实应用语言关系不密切的纯学术问题”和“偏僻角落里的语言现象”(见该书《自序》,下引同)常常成为关注热点,而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却罕有人问津。究其原因,除了“有些专业的语言文字学名刊”对“所谓缺乏学术味却很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论文不屑一顾”外,汉字改革与汉字实用研究步入困境是其中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汉字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