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安元巍 《天府新论》2004,16(Z2):288-292
在德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地位十分重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德国的发展方向.作为19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铁血政策"能够获得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时的国际环境对普鲁士非常有利,外交政策极其成功,又有国内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俾斯麦个人的一些特点也产生了不小影响."铁血政策"所进行的事业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它能够较顺利的通过武力和战争去统一德意志.  相似文献   

2.
杰出人物在社会变革中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体现尤为明显。德意志地区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到了近代,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和拿破仑的殖民统治,人民渴望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盼望德意志地区统一。但德意志地区头号强国的奥地利不愿德意志统一,统一德意志的责任就落到了三十年战争以来飞速发展的普鲁士身上,作为普鲁士的首相,俾斯麦作为杰出人物,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地位十分重要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德国的发展方向。作为 1 9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 ,“铁血政策”能够获得成功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当时的国际环境对普鲁士非常有利 ,外交政策极其成功 ,又有国内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俾斯麦个人的一些特点也产生了不小影响。“铁血政策”所进行的事业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所以它能够较顺利的通过武力和战争去统一德意志。  相似文献   

4.
19世纪 70年代 ,普鲁士之所以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分裂达数个世纪之久的德国 ,关键在于它在 19世纪上半期已具备了统一德国的经济实力。这种经济实力表现为 :它通过建立自己领导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确立起了在德意志的经济领导地位 ;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它到19世纪 6 0年代已发展成为当时德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邦国  相似文献   

5.
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不可跨越的一个政治人物,他被视为普鲁士的象征、尚武的精神领袖和纳粹理想的先驱,他从一个普鲁士的容克发展为现实政治与务实外交的实践者,他崇尚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政治原则和机会主义的弹性外交原则,他凭借普鲁士的经济实力和机敏灵活的外交手段,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的政治统一和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帝国对外政策可分为伸斯麦的“大陆政策”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两个时期。1871年,普鲁士首相件斯麦纵横排阅,通过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以“铁和血”浇铸出德国的统一。1871年1月18日,普鲁全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豪华的尼尔赛键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停斯麦也由普鲁士王国首相一跃成为帝国宰相,任职达20年之久。其间,他对外实行所谓的“大陆政策”.将德国的外交重心置于欧洲大陆,力保刚刚取得的德意志统一的成果,巩固年轻的德意志帝国,同时谋求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使柏林成为欧…  相似文献   

7.
一、韦伯学说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马克斯·韦伯(1864—1920)诞生那年,普鲁士在俾斯麦指挥下发动了为统一德国而进行的第一次对外战争(丹麦战争),其后经德意志帝国建立,俾斯麦专权,威廉二世扩军备战,终于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导致帝国崩溃。到韦伯去世的1920年,  相似文献   

8.
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普鲁士国王,史称腓特烈大帝.他是18世纪中后期欧洲颇有影响的一位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强盛起来并加剧了军国主义化.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雄才大略在德国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其中,他所推行的"以军事优先为核心"的"先军政治"最为引人瞩目.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正是希冀通过对国际关系史和欧洲近现代史的剖析和梳理,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些许初步的探微.  相似文献   

9.
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普鲁士国王,史称腓特烈大帝。他是18世纪中后期欧洲颇有影响的一位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强盛起来并加剧了军国主义化。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雄才大略在德国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其中,他所推行的“以军事优先为核心”的“先军政治”最为引人瞩目。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正是希冀通过对国际关系史和欧洲近现代史的剖析和梳理,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些许初步的探微。  相似文献   

10.
李醒民 《学术界》2006,1(3):220-230
爱因斯坦与德国有着千丝万缕、难分难解的关系。他出生在德国,并在那里读小学和中学,后取得瑞士国籍。成名后又受聘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附带取得德国国籍。纳粹上台后,他不得不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并取得美国国籍。作为一位世界公民,他对德国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国人和德国知识分子的劣根性一直持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1.
德国,是当今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发达国家之一。但德意志从一个传统、分裂、落后的农业社会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统一、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却经历了漫长的曲折多变的现代化历程。德意志民族经历过剧烈的大起大落,而它的每一次起落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开...  相似文献   

12.
德国和日本:从上改革,形成君主立宪国 德国在近代从上改革君主专制体制,形成了君主有很大实权的区别于英国虚君议会制另一种二元制君主立宪国。 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较之英国、法国为晚。自1815年以来,组成包括34个封建君主国的德意志邦联,没有松散的邦联议会。到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民迫切要求消除封建专制与分裂状态,实现民主共和与民族统一。这时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以德国工人为主的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已于1847年6月建立。1848年3月,普鲁士等邦爆发人民起义,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立宪议会选举。马克思、恩格斯率领共产主义者同盟从国外回国参加革命斗争。5月在菜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市召开国民议会,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地主资产阶级代表占多数,拥护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13.
王洪冉  刘杰 《社会科学论坛》2007,13(22):150-152
19世纪50~60年代,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加速发展势头与政治上的严重分裂局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国家统一成为德意志民族走上振兴之路的当务之急.奥托·冯·俾斯麦(OttovonBismarck,1815~1898)顺应了历史潮流,利用纵横捭阖的外交策略和"铁血"手段,统一了分崩离析的德国.  相似文献   

14.
德国统一和俾斯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所完成的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在德国历史上和世界近代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德国三百多年的分裂状态,完成了国家的统  相似文献   

15.
屈连璧 《阴山学刊》2007,20(5):63-68
德国1848年革命初期法兰克福"工人协会"与国民议会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斗争是法兰克福工人协会为建立统一不可分的德意志共和国和维护无产阶级切身利益的斗争,是德国1848年革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一斗争后不久的1848年法兰克福九月起义是这次斗争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肇忠 《学术论坛》2004,1(6):133-137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认为,1815年后德意志民族面临着沦为"替英国挑水伐木的苦力"的危机,而消除危机的办法是实现民族统一,通过国家干预来加快国家工业化,提升民族的政治自由度、智力水平和道德水平。李斯特的民族主义思想对近代德国的统一和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民族在世界历史精神中具有特殊地位。在一般意义上,这种观点乃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德国思想。马克思批判这个思想,是为了破解"德国式的现代问题":即迟到的资本主义发展及其一切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后果。从作为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础的生产力观点看,"头脚倒立"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思想方式对时代的科学,特别是历史科学所做的积极贡献远远少于英、法等国。欧洲资本主义普遍发展之厄,令德意志民族特性消失了。深刻的民族之间的区别不管多么重要,民族之间的差异只能是一种历史地加以确定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自我意识问题、自由问题、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原子论问题、宗教问题等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本文拟就他关于哲学和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论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马克思关注这一问题的原因 大家知道,十八世纪末的德国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封建割据的国家,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已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但是,这一时期,普鲁士反动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重新实行书报检查制度,禁止政治结社和集会,德意志各联邦政府互相保证引渡政治流亡者,向政府请愿和抗议也被视为犯罪行为而加以迫害,等等。广大人民以  相似文献   

19.
交易成本理论作为法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分析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思路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典型分类以及科斯第一定律与第二定理对我国不动产制度的建设思路很有启迪.我国现行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在立法、机关设置以及过错登记的赔偿责任等问题的不足直接导致不动产登记非必要的交易成本增加.将交易成本理论引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借鉴德国模式吸收其实质审查机制的优势,改善当前我国不动产登记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民族精神兼具文化精神、理性精神、宗教精神和进取精神四个方面。德意志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民族精神概念并对民族精神内涵加以概括和研究的民族,民族精神的传承在德国两次统一和战后经济起飞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两次世界大战前对民族精神的错误认知也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战后民族意识的困惑。分析和研究德意志人的民族精神及其传承,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个谜一样的民族,而且可以反观我们自身,充分认识到民族精神的认知和教育对于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