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由青岛康有为研究会、青岛社科院、青岛社联主办的“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23日至25日在青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和社会科学院的康有为研究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及康有为研究的现状与走势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马洪林教授,山东省淄博市人,1935年生。1958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上海师范学院、西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任教。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以及青岛康有为研究会顾问、青岛康有为基金会顾问等。马先生研究的主要课题是近代改革思想史,他视野开阔、思辨精深,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这些文章从理论与史实的结合上,阐发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既有民族性,又有国际性,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时代价值,引起了海内外的注目。已有美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戊戌变法的领袖、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逝世六十周年,青岛市康有为研究会于1987年11月4日至6日,在青岛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有关专家学者共40余人。与会学者就关于康有为的评价、康有为的思想,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及研究康有为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而深刻的见解。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由青岛大学、青岛康有为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纪念康有为先生逝世6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4日至7日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就下列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关于康有为的评价。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戊戊变法以后康有为日趋堕落,成了历史的绊脚石。在这次讨论会上,有的学者仍持此说,但大多数学者持有异议,其中有的原来力主此说而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之后现已放弃,认为康有为在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与康有为近代化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与康有为近代化观的演变吴乃华甲午战争是康有为近代化观的转折点,它使康有为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此前的近代化。在中日对比的基础上,康有为提出了变政的主张,他融中学西学、民主民本为一体,创立了一种新的近代化观。这一思想缩短了中国与世界进步潮流的...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与康有为人格观的演变吴乃华甲午战争是康有为人格观的转折点。甲午战争前康有为已经介绍了西方近代自主平等的人格思想,但对这一思想如何与中国的改革实际相关联,他当时并没有涉及。甲午战争的惨败对康有为的思想触动很大,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他深感国民的主...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与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张媛在中国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史上,能够开一代新风,并在其影响下使社会出现新局面新风尚的,非康有为莫属了。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最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他的男女平等思想主张及其进...  相似文献   

8.
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之际,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科联、南海市政府、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康梁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15日至17日在康有为的故乡———广东省南海市丹灶镇举行。...  相似文献   

9.
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出尊重人的价值,争取个性解放的呐喊以来,历史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作为中国人首次提出发展人的个性问题以后,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但是,对于今天已经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人民来说,十亿“万  相似文献   

10.
老子与康有为理想社会思想异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成 《船山学刊》2004,(2):62-65
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理想状态的典范,而康有为所建构的大同理想则是现代理想社会模式的代表。两者由于社会模式设计的不同,从而奠定了各自的理想目标,构建基础及本质内涵的不同,映射出康有为与老子在社会理想状态、现实批判及治理之道上的异同。康有为对老子社会理想的扬弃,凸现了两种理想社会模式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扬 《船山学刊》2001,(1):118-122
王国维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颇具原创精神的重要人物。他既不同于康有为、梁启超,不像他们纵览泛观,浮光掠影,意气风发,有如许热切的社会关怀,甚至也与几乎以学术为志业的、注重英国经验论哲学及方法的严复也颇不相同。王国维作为继严复、康有为、梁启超之后在学界卓然独立的学术大家,在积极推进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把哲学、文艺、史学等诸多彼此割裂、互相分离的领域统摄于一个整体的人文学科视域,用统一的科学方法和思辩精神消弥悠久的国学研究中的浮浅的事象性辨识,而且站立于中国传统思想的高度,以开放的思维心态,使中国…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纪念戊戌变法105周年和康有为诞辰145周年,2003年7月23日至26日,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广东康梁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康有为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南海举行,来自北京、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广东、香港等地的70多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大部分围绕研讨会最中心的主题,即康有为的文化、学术思想及其实践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有的论文则对康门两大弟子梁启超、徐勤,以及与康有为既曾是同道、又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虽然就整体而言是他本人的独立创作,但却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有所本的。特别是与孔学的大同太平之道有着明显的前后相承的渊源关系,带有浓厚的孔学色彩。《春秋》公羊学的“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篇的大同、小康说,给康有为以重要的思想启迪。康有为认为,孟子的性善说的根据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此心推而广之即为“仁政”,故此心实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切根”、“一切源”,因此,“不忍人之心”成为他设计大同理想的逻辑起点。康有为还认为,人的本性是去苦求乐,“好进化而恶退化”,这是人道进化的原动力,有此原动力,人类社会就会自然遵循必由之路,循序渐进而至于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这是他坚信大同理想一定会实现的基本理由,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表达了人类诸多美好愿望,尽管它即使到了遥远的将来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但它自身所固有的价值却是永存的。康有为的大同理想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具有孔学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运用现代经济发展原理的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政策的新视角对康有为戊戌政变前的经济思想作~系统的考察。一、“工商立国”战略模式: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康有为的经济发展主张是基于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广泛审视和对中国现实国情的深切体察。在他看来,先进的机械化大生产和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的两根重要支柱,在甲午战后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要与西方强国争雄竞长以抵御其经济侵略和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师法泰西,“今为列国竟长之时,则必以列国竟长之…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以中国学术传统为根本,吸收西方现代社会科学观念,在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中,明确坚持理性精神和实证原则,开展了兼具价值理想或人文主义精神的实证研究.在<实理公法全书>和<大同书>中,康有为以去界求同、促进社会进化的理想追求为目标,通过大量经验事实的考察与分析,阐述了具有建构论特点的制度社会学思想理论,开启了承继民族传统、立足本土根基并吸收西方学术思想的中国社会学传统.  相似文献   

16.
评康有为的商务活动方志钦蔡惠尧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于1899年7月20日联合一批加拿大爱国华侨创立保皇会。8月4日,在域多利(今译维多利亚)中华会馆举行祝光绪“圣寿”仪式,保皇会正式开始活动。广大华侨身居异乡,心系祖国,在人员、财源、精神上对“专以...  相似文献   

17.
“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华1993年11月23~27日,在广东省新会市和南海市召开了“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坟研讨会”,这是首次以戊戌后的维新派为主题举行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会议由《历史研究)杂志杜、《近代史研究》杂志...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在诗题制作、诗序写作和诗注运用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文章化、纪实化倾向,这表现了他诗歌创作中突出的政治意识和"诗史"精神,也是这位文人政治家过人才情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康有为的这种探索和努力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诗体形式也具有创新价值,他的这部分诗作还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略论康有为的对外开放思想陶水木作为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康有为,他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他的这部分思想遗产,对于弄清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对于当今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理想社会的异同臧世俊在近代中国,许多思想家在寻找救国道路的同时,对未来社会前景亦进行过一番设想和憧憬,洪秀全太平天国理想、康有为大同社会蓝图和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共同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空想社会主义的辉煌篇章。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