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松一刻     
《社区》2012,(28):58-58
他老撕我的票 有一天,一个荷兰人在美国看电影,买了票之后,走进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又走出来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售票小姐觉得很奇怪,可是还是卖给他,结果又过了一分钟,又见那个荷兰人走向售票口,再买了一张票。这次售票小姐就问他说,不是已经买了票了吗,干吗还要再买啊?那个荷兰人就很生气地说:“我怎么知道,每次我一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  相似文献   

2.
买票     
一个人去看电影。他买了票后,走进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儿,又走出来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又过了一分钟,这个人再次走向售票口,又买了一张票。这次售票员就问他了:“你不是已经买了票了吗?干吗还要买啊?”那人很生气地说:“我怎么知道!每次我一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  相似文献   

3.
那次的脱险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刚刚九岁。一天,我们去镇里看了一场电影,电影散场时已经晚上八点多了,天早已黑了。电影院距离家近五里路。为了壮胆,我和同村的一位同学结伴往家走。他比我大四岁。  相似文献   

4.
电影院往事     
一个人的电影往事家住在胜利电影院附近的管老先生80岁了,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离休干部,离休之后闲来无事,他总是坐在胜利电影院附近,和老街坊聊聊天,看看门前西四大街上的行人,感受人世的变迁.对他来说,胜利电影院就是他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电影院门前     
《社区》2011,(24):F0003-F0003
中国人从未想到.看电影也能拥有如此多样的选择。解放前.只有在上海等几个大城市有电影院.而且中国的电影市场被美国片子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这种上流社会的消费.将很多普通老百姓拒之门外。解放后.随着票价的降低和社会地位的平等.人们纷纷涌入电影院,享受看电影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正杰克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名电脑程序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电脑前不停地写着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代码,杰克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创作中,乐此不疲。但是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让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一天工作结束后,他常觉得腰酸背痛、头晕目眩。杰克是位电影迷,工作闲暇,他会把时间交给电影院。这个城市的电影院,杰克几乎都去过,但是在电影院看电影都是千篇一律地坐在椅子上,这非但没有愉悦杰克的生活,反而更加重了他的病情。有一次看电影,由于坐的时间太长,杰克不得不站了起来,没想到立刻招来了后面观众的指责。  相似文献   

7.
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国家现在的电影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电影票贵得要命,一张往往要花去60~80元。所以,中国观众平均每人5年才进一次影院,大多数人一年、甚至几年都不看一次电影。另一方面,电影院里经常空空荡荡,上坐率不高。有时,一场电影只有三五个人看。不要说其他开销,电影院这点收入,恐怕连电费都不够。奇怪的现象,带来了奇怪的结果——当年电影票价低时,电影票房收入高;近几年电影票价高了,电影票房收入反而低了。1989年中国电影票每张平均0.25元人民币(约等于3美分);到了2003年,电影票价上涨已经超过100倍。但与此形成鲜…  相似文献   

8.
张天行 《新天地》2013,(1):16-17
最近,电影《一九四二》上演——据说,有的电影院人多得挤都挤不动。大家关心的是"电影里的情节都是真实的吗?"而陈道明饰演的蒋介石也让人过目难忘。据哲学家冯友兰晚年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西南联大,但每年总要到重庆去一两次。凡是从别的城  相似文献   

9.
新闻背景:2005年岁末,由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无极》一时间让电影院座无虚席。2006年年初,由胡戈根据电影《无极》改编的搞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上强势出击,其关注度、搞笑度远远超过《无极》。如今,陈导演就此事准备起诉胡戈,认为他的作品侵犯了《无极》的著作权。随后各界众说纷纭,一场口舌之争上演了。  相似文献   

10.
畸小山 《北京纪事》2011,(11):76-80
看艺术电影这件事就这么一下了发生了 多年前的小录像厅、盗版影碟的泛滥,在电影院大萧条的时候,培养了一大批热衷类型片、文艺片的电影青年和影迷,其中有些人后来干上了与电影相关的工作,还有些人成了著名电影导演,比如贾樟柯、宁浩等。如今电影院又重新繁华起来,但是能够看得到的好电影依个屈指可数。作为一个地道的影迷,我不得不经常蜗在电脑前看电影。  相似文献   

11.
陈光 《社区》2012,(23):38
盲人也能看电影?这一点,不但你怀疑,10年前因病致盲的王先生更是怀疑。家住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昆明街道武昌社区的王先生酷爱电影,但在因病致盲的这些年里,他就没进过一次电影院,一是因为那里人太多,盲人去不方便;二是电影很多情节靠画面语言表达,盲人只能听到声音,根本看不明白。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1,(6):80
戴墨镜的乞丐电影院边站着一戴着墨镜的乞丐。"老太太,行行好,我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你眼睛看不见,又怎么会知道我是老太太?""噢,对不起,我只是替我瞎子的朋友顶个班而已。""你朋友呢?"老太太好奇地问。"他在里面看电影。"等耳朵掉下来乡下,一理发师在路边的小棚子里给人理发。来理发的男士注意到有一条狗总是喜欢坐在客人的坐椅旁边,于是他问师傅:"那是你的狗吗?"  相似文献   

13.
黑白爱     
正这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那时候,他二十六七岁,是老街上惟一一家电影院的放映员。也送电影下乡,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载着放映的全部家当——放映机、喇叭、白幕布、胶片。当他的身影离村庄还隔着老远,眼尖的孩子率先看见了,他们一路欢叫:"放电影的来喽——放电影的来喽——"是的,他们称他,放电影的。原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一部以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原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李振华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留住青山》,在山东省各地电影院热映,并将在全国各地放映。李振华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感人的人生经历和故事?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演出市场中,姚智锋摸爬滚打了整整十年。十年来,靠着策划及引进数百场的高雅音乐演出,姚智锋在业界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姚智锋的"东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早已搬到了华林路的一个商住高楼中。与之前他蜗居在省电影制片厂三楼的那两间办公室比起来,现在位于27楼的办公场  相似文献   

16.
任小小小时候非常喜欢看电影,那时候她年纪小,家又在电影院旁边,检票的叔叔就不拦她。那时候任小小常常坐在电影院的最后一排,因为最后几排常常是不用对号的,任小小坐下了,就没有人赶她了。  相似文献   

17.
脑筋急转弯     
文华 《山西老年》2015,(3):42+55
1.明星出入公共场所,最怕遇到什么事?2.小王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为什么每次看的都是不连贯的电影?3.电车时速80公里,向北行驶。有时速20公里的东风,请问电车的烟朝哪个方向吹?1.明星出入公共场所,最怕遇到什么事?2.小王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为什么每次看的都是不连贯的电影?3.电车时速80公里,向北行驶。有时速20公里的东风,请问电车的烟朝哪个方向吹?4.动物园里,大象的鼻子最长,鼻子第二长的是什么?5.小戴手里拿着火柴走到厨房,厨房里有一个煤气灶和一个酒精灯,他如果想烧开水,请问:他应该先点燃什么?6.老刘一个人睡觉,醒来为什么屁股上竟出现深深的牙印?7.考试做判断题,小华掷骰子决定答案,题目有20题,为什么他却扔了40次?8.木兰之子,猜一食物名。9.哪家人最多?10.拖什么东西最轻松?(文华)  相似文献   

18.
正三步一影院,五步一影城。在温州市区大南—五马—欧洲城商圈附近,众多层次不一的电影院让人应接不暇,如何选择倒成了一种困难。近几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屡创新高,影院和银幕数逐年增加,观影人次不断刷新记录。在温州,电影市场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影院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不停地增加。观影点位全面铺开,形成了一股新兴的电影势力。以温州市区为例,从白鹿影城、新时代电影世界、新中国影都等"国字号"影  相似文献   

19.
程正勇 《可乐》2010,(10):M0002-M0002
昨天陪女朋友去看了场电影,出来后,她奇怪地问我:"韩三平是什么人,为什么经常看到他的名字出现在电影上?"我一听,乐了:"韩三平啊,他是中影集团的董事长。只要是中影集团投资的电影,一般都是他做制片人,所以你就会看到他的名字出现在片头了……"  相似文献   

20.
正手绘电影海报,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那些年,许多名家都曾画过电影海报:叶浅予、华君武、张仃、黄永玉、黄胄、陈逸飞……我们熟悉的电影编剧芦苇、电影导演冯小刚,也都是美工出身。不知从何时起,手绘海报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而当年的电影院美工师,也终于成为一个已经消失的行业。天底下最好的工作在当年,"美工"是各个电影院紧缺的人才,美术专业的学生还没"大量上市"之前,只能靠熟人之间相互介绍。1954年出生的李树德,70年代末,他面临了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去做公务员,或者去电影院做美工。一直以来都喜欢写写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