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从前一样,书稿才杀青,“暨乎成篇,半折心始”(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的强烈内疚又油然而生。横竖都是不满意中,惟一使我稍感心安的是,这苦涩的果实,纯系自己惨淡经营的结晶。我父亲是中学语文教师,喜欢读诗,也写诗。受其熏陶,自幼我就和诗结下了不解姻缘。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后,一度与同窗贾炳棣君切磋诗艺,形影不离:继而,深蒙业师高兰先生的指教,开始涉足于诗歌和诗歌理论研究在《谢榛诗集校注·后记》中,我曾经说过:“在群星灿烂的古代作家群中,我之所以特别钟情于谢榛,除了自幼酷爱诗词,又与谢榛同乡,偶有一些歪诗在报刊上发表后,就想入非非,妄图步武前贤外,更主要的  相似文献   

2.
此“后记”因误期未能收入作者《书法奇观》一书中,故本刊刊出,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3.
入大学不久,在“老浙大”的一批学养深厚的名师引导下,我开始接触了古代文学。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源远流长的传统,别国望尘莫及的崇高地位,使我感到无比自豪;古代优秀作家爱国爱民的忧患意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追求理想的献身精神,反抗权贵的叛逆性格,廉洁清正的操守,刚毅指介的品性,在陶冶着我的情操,净化我的灵魂,铸造我的人格。我终于对中华文化的瑰宝——古代文学情有独钟,并与它结下不解之缘。1960年大学毕业到山区中学任教后,因地处穷乡僻壤,信息不灵,资料匾乏,要继续深造困难重重;教务繁杂,政治运动不断,几…  相似文献   

4.
狐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对象之一,狐故事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题材之一。以唐小说为代表,狐形象经由了妖性狐向人性化狐的转变。唐小说中狐故事类型的嬗变一方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民间信仰从对象到内容的转变,一方面反映了古典小说创作观念由“实录”到“虚构”的逐步进化。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据英译本“The Maxjms and Reflectionsof Goethe”一九○八年第二版,即修订版移译的。英译本初版于一八九三年。本书的英译者是汤姆斯·贝利·桑德斯(Thomas Bailey Saunders),参与英译木编选工作的还有赫胥黎教授和莱顿爵士。据桑德斯的并不十分确凿的考订,歌德的这些格言是他晚年写的,例如他说:“有些肯定是(歌德)五十到六十岁写的”;还有一些是六十到七十岁写的(歌德终年八十三岁)。论据是这些格言反映出来的是歌德思想最成熟时期对人生和世界的带总结性的看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劳伦斯热”方兴未艾之际,劳伦斯作品的中译本已纷呈在读者面前,但《白孔雀》——这部使劳伦斯不自觉地步入文学创作生涯的奠基之作——却姗姗来迟了。作为现代英国文学中无可争议的天才作家之一,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能不译介给我国读者;事实上,无论是他的哲学思想还是他的艺术风格,都在《白孔雀》中有了基本体现。他最重大的创作主题之一,即性的主题也已初露端倪,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雏型业已诞生,只待日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劳伦斯这位文学大师待一  相似文献   

7.
业师蒋逸雪先生,江苏建湖人。少孤贫,笃志励学,二十而有成;应省立第九中学聘,得预西宾之席。中岁供职史馆,灿然有“史笔”之誉。嗣后,复执教于镇江师范并扬州师院,辛勤授业垂四十载。泽惠广被,沾匄后人,以道德文章著声江淮间;学林士子,咸钦伏焉。先生之于学也,通经史,识音韵,沉酣考据,尤善古文。其文初从唐宋八家入,继则步武桐城,旋又规橅魏晋,兼益乾嘉诸老之文。脱略恒蹊,唯清实浑朴之是务;转益  相似文献   

8.
统观《诗经》中写到“狐”的九篇诗歌,《诗经》狐意象可以分为原生态的、象征性的和艺术化的三个层面,但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对相关诗篇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宗教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反映与体现上,《诗经》狐意象的内涵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戊戌变法失败后流放新疆的帝党要员张荫桓的才干功过及其著述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10.
王献唐先生(1896——1960)生于十九世纪末叶,幼承家学,致力于乾嘉以来的金石学和小学,博览群书,又精于版本学,兼擅书画。先生原籍山东日照,多年以来,居家济南,对于本乡文物图书的搜集与保护,考古工作的推行与研究,始终孜孜不倦,以迄于逝世。十九世纪末叶,宋以来所谓金石学的内容,已有所扩张,而山东地区所出的货币、封泥、印章、古陶文字和汉代画象石等,尤为丰富,皆分别衍为专门之学。先生于此数者,都下过很深的功夫。1930年前山东古迹研究会成立,先生参与其事,共同领导了城子厓龙山文  相似文献   

11.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辽西——山海关以东,辽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是连接东北与关内中原地区的咽喉地带。尤其是山海关到锦州一线狭长地带——辽西走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早在公元二○七年,曹操为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进军征伐乌桓,就曾借道辽西走廊。嗣后魏明帝东征和母丘俭几次东  相似文献   

13.
14.
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一七○一年生于安徽省长江北岸的全椒县。又以敏轩、文木等别号见称。出身于世代仕宦多显达的地主家庭。父亲的地位不甚高,做过赣榆县教渝,以与上司不相投,去职。 敬梓十三岁丧母,十年后丧父。父亲对儿子的成长产生过很大影响,为他日后反对,科举与宦途奠定了基础,早年为他传授了广泛的知础,使他受到儒家的基础教育。 敬梓二十岁入泮,获古中国的初级学位,此后再未参加科举考试。父亲死后,他生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中的狐男形象,学人少有注意。作品中的狐父、狐书生、狐仆等狐男形象,虽然划分的角度不同,但自成体系,在各自的角度具有相对独立的类型特点:狐父多为人间现实中老父的写照;狐书生则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理想,是蒲松龄豁达超脱思想的映照;其他如狐仆、狐仙、狐侠等狐男形象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我有机会读到了王静安《人间词话》手稿。我就通行的王幼安《人间词话》校订本、滕咸惠《〈人间词话〉新注》本(1981年、1986年齐鲁书社版)、陈杏珍、刘垣《〈人间词话〉重订》本(1982年第5期《河南师大学报》)这三个本子,对照手稿,细加比勘,作了一次极其详尽的补校,共补校出200余处。经此补校,《人间词话》的真实的全貌,它的原始面目与修订过程,将获得进一步完善的反映。补校的详细内容,此处从略。下面拟补作若干说明。一、《词话》手稿本身的情况。此手稿  相似文献   

17.
《文明精神结构论》后记刘士林(湛江师院中文系524048)大约三年前,在《中国诗哲论》快完稿时,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即文明、人类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什么?这也是《中国诗哲论》在结语里应该口答的问题。我想搪塞一下,说将写一本《苦难美学》来回答它。为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研究资料新编》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陶学发展史》(94(ZW017)最终成果之二。由于接受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资助和出版资助,方得以如期完成并交付出版。 1962年中华书局曾出版北大、北师大两校中文系师生编《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本资料新编在体例上一仍其旧,所收条目则为前书所未收录者。资料来源除序、叙、书、议、论、跋等一类“诗文评”古籍外,还侧重关注历代文学家的创作。从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原则考虑,研究文艺必须强调读者和观赏者对原始文本的创造功能,重视他们对创作的反作用,而这种创作功能和反作用除了反映在“诗…  相似文献   

19.
《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史前遗迹》(以下简称《赤峰红山后》)中译本,从选题策划、资料搜集、翻译注释,到排版校改、印刷装订,直至宣传发行,历时8年,其情形类似于八年抗战。由中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教授撰写的一篇关涉红山文化的文章,因其内容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阐述的逻辑性被选为1988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全国近300万考生同时接触了红山文化这一名扬海内外的考古学名词。笔者曾躬逢其盛,并联想到儿时长辈讲述的一则奇闻轶事,一位通晓日语的赤峰人,在赤峰街一家小吃部购买油炸糕。  相似文献   

20.
学报编辑部要我整理林之棠先生的遗稿《务头论》,这是我们后学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向前辈学习的好机会。现在,初步整理工作已告完成,我的确获益非浅。林先生原稿正文上、下篇,是解放以前写成的,用的是文言体,墨笔直行抄写;而前言是解放后另加的,用的是白话体,钢笔横行抄写,所以前后不一致。原文虽有标点,但与今日通用的标点稍有不同,书名号也一律未加,故在整理抄写中,一一改正,并加上书名号。原文全部用的繁体字,也一一改用简化字。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正文上、下篇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