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太宗入冥故事,历经从唐代文人笔记、民间变文至元杂剧、明清小说,是影响较大、流传已久的游冥故事。唐太宗入冥故事系列,涉及冥界观念的演变、小说对“玄武门”事件的态度、唐太宗对佛教的态度等很多方面。《唐太宗入冥记》变文中的冥界观念清晰明确,反映了初唐时期的冥界观念。明清小说中的唐太宗入冥故事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比较流行的冥界观念。唐太宗入冥故事的演变过程中,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也发生了改变。唐太宗游地府的故事作为一个可以独立流传的故事,不过是一个基本框架,被不同的创作者因着不同的创作主旨加以利用重新改造,在这个框架内加进一些不同的内容,反映了作者不同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2.
“双陆不胜”、“鹦鹉折翼”反映的是武后还政于李唐的事情。这两则故事在历史上流传广、影响大,范仲淹《范文正集》、苏辙《栾城集》、李弥逊《筠谿集》均有引用。然而《旧唐书》未收二事。《新唐书》载有“双陆不胜”,《资治通鉴》亦载有“鹦鹉折翼”。实际上这两件事属于民间传闻,而这民间传闻又与佛经和佛经变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狐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对象之一,狐故事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题材之一。以唐小说为代表,狐形象经由了妖性狐向人性化狐的转变。唐小说中狐故事类型的嬗变一方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民间信仰从对象到内容的转变,一方面反映了古典小说创作观念由“实录”到“虚构”的逐步进化。  相似文献   

4.
谈《聊斋志异》中狐的描写孙树木狐狸本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它多生活在荒山旷野坟场之处。在蒲松龄故乡淄川乡村中,自古就有关于狐狸变为妖精害人的故事。童年在夏天月光的夜晚。曾多次听过年纪大的人讲过《皮狐娘》的故事,听了真是心战胆惊,毛骨悚然。这个故事中的狐...  相似文献   

5.
苏州吴县歌手姚永根唱的江南民间叙事长诗《孟姜女)),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歌手的创作个性。它是以我国流传深广的四大民间故事传说之一的《孟姜女》,特别是以江南流传的《孟姜女》故事为创作的骨架,吸收了江南流传的有关盂姜女的唱本、宝卷、戏曲、歌谣等再创造而成的。歌手能把孟姜女的散文故事转化为韵文长歌,把叙事体转化为叙事与抒  相似文献   

6.
流传于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民间的《克孜尔》史诗和蒙古《格斯尔》同源异流之作,蒙古《格斯尔》是源,图瓦《克孜尔》中既有译自蒙古文《格斯尔》的部分,也有对蒙古文《格斯尔》编创的部分,还有自己独创的部分。基于“格斯尔”在图瓦语中的音变,格斯尔被当成了成吉思汗,从而自古流传的有关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作为图瓦《克孜尔》史诗新篇章广泛流传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7.
《白族文学史》(修订版)第二编“南诏及大理时代的白族文学”第二章“历史故事《火烧松明楼》”第三节“《火烧松明楼》的流传及影响”在叙述“《火烧松明楼》对文人作品的影响”时说: 《火烧松明楼》中柏洁夫人这形象,不仅在民间流传,在过去文人的作品里也常出现。他们取材于这个故事,以自己的感情来歌颂柏洁夫人。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无名氏的诗《星回节》是用七言写成的(见《邓川州志·艺文志》)。  相似文献   

8.
《晏子春秋》是一部先秦典籍,流传到汉代后,经过了后人,如刘向等人的整理,带有了文人加工的痕迹,但是书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章节内容来源于民间。因为,情节有明显的简单化和完美化的倾向,体现出真实性与传奇性的统一,类似于民间传说。书中重言重意章节,更是情节变异性的体现,这是晏子故事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王梵志传说的探源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桂花丛谈》、《太平广记》转引的《史遗》王梵志传说,是研究王梵志诗的一条基础材料。半个多世纪来,中外学者对这条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很大分歧,由此明显地影响到他们各自的观点趋向。本文认为,《史遗》传说是一个流传干当时民间的神话故事,它的主要情节系附会佛经“柰女降生”故事而成,连“梵志”这一名字也是对佛经原型中人物称谓的袭取。探明了该传说的来源,殊有助于我们弄清王梵志诗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1.
苗族的《孤儿与龙女》故事与根据汉族民间流传而定型的“龙女”型故事在母题上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差异的比较,苗族的“龙女”故事更具有曲折悲婉之美,塑造出的龙女形象更人性化,有着一般“龙女”型故事所没有的母性的光辉,更贴近苗族妇女的生活与她们所受的苦难,少了神性。传说性片断的插入更增加了《孤儿与龙女》故事的悲剧性和创作者们的道德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中国历史上的狐精故事俯仰皆是,古代小说中的狐不仅是艺术创造还是社会现实的投射。唐代是狐精故事的繁盛期,狐形象更富有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早年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中有大量研究《太平广记》的篇目,其中就有部分涉及唐代的狐形象。黄永年先生则通过《读陈寅恪先生〈狐臭与胡臭〉兼论狐与胡之关系》①一文论证了"狐"与"胡"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唐人以"狐"讥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冥界演进为视角,结合敦煌写卷《唐太宗入冥记》、《目连变文》、《阎罗王授记经》,以及宋代《玉历至宝钞》和明代《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对《西游记》中的冥界进行了考证,指出《西游记》中冥界是以《入冥记》为核心,在流传过程中又有所增益而形成的,其中"目连救母"故事的影响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三件法宝和仙果》是一则广传于欧洲、美洲、亚洲和北非等地区的民间故事,这则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常会和其它型的故事混合或结合发生变异,产生了新的民间故事。如《群魔争法宝》、《妖怪的新娘》、《神鸟之心》、《神鸟之心和分离的兄弟》、《跳舞的鞋子》等。  相似文献   

15.
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民间故事分为书面记录的故事和口头流传的故事两种。书面记录的故事主要源于《尸语故事》 ,它自印度传入藏区以后 ,大部分故事已被藏族化、本土化 ,散发着浓郁的藏区文化气息。口头流传的故事有原始观念的古老和社会现象的记实。故事中的灵魂寄附观念、一妻多夫制、丧葬习俗等 ,蕴涵着丰富的藏族民间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6.
《水浒》、《三国》、《西游》、《金瓶》为明代四大奇书,前三部书乃由民间流传话本经文人加工而成,这基本上有了定论。单是一部《金瓶梅》,究竟是由民间流传话本经文人加工而成还是纯文人创作?整理者或作者又是谁?几百年来,众说纷纭。笔者就这个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以此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有很多,但史料记载显示这一故事的男主人公其实另有他人。历史上唐寅的生活中既无点秋香一事,亦非全然是诗画艺术。晚年时陷于经济窘境而郁郁寡欢的唐寅更与故事中的“唐伯虎”相差甚远。唐寅身上带有浓重的放荡不羁的名士风流是“点秋香”故事被移接在他身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子不语》是与《聊斋》、《阅徽草堂笔记》并称为清代三大志怪小说的奇书,在内容庞杂的狐、道、鬼、怪之流和奇谈怪论的故事中,不难发现作者对因果报应思想的理解,并可从中窥见当时民间对果报信仰的真实情况,其有别于正统佛教信仰,兼容儒道两家思想的庞杂体系.因《子不语》内容繁多,特选取孝道、雷神信仰以及鬼索命三个方面来分析民间信仰对佛教思想的选择性吸收与摒弃.  相似文献   

19.
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是各类传播方式共同参与的结果,经历代文人撰述与长期的民间记忆,相关故事呈现出多样的姿彩和状貌,也因此出现差异和演化。此多元并存的特征,也影响到《三国演义》的成书。《三国演义》的完成是三国故事漫长流播史的一个环节和支脉,它并不是三国故事传播的最后定本。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同、它是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又相同,它是经过民间口头流传和民间演唱才逐渐编写成书的。《西浒记》的艺术造诣之深、影响之大、是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量齐观的、它是我国文学史上又一座高峰、神工鬼斧,誉满全球。根据可靠的材料,《西浒记》故事的来源、演变、和形成、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