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者们主张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设立债法总则之梦想既有很深的历史原因,又有诸多的现实考虑,但在现阶段,我国《侵权责任法》脱离债法木已成舟,《合同法》中又设立了包容性较强的总则,加之受立法机关的倾向性意见、两大法系的纵深融合、传统债法部分的异常活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我国制定民法典已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设立债法总则。  相似文献   

2.
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民法典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我国加快民法典的制定工作。民法典既是实现法典化的最佳途径,也是法官依法公正裁判的保障。应以法律关系为中心构建民法典的体系,尽快制定《民法总则》、《人格权法》、《债法总则》,并修改和完善其他相关法律。在此基础上,制定一部内容详备、体系完整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的编纂是我国立法史上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其中关于立法体例设计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争论。如今,欧盟内部正致力于制定一部欧洲统一的民法典。其制定主体包括了大陆法系国家以及英美法系国家。本文通过介绍欧洲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及其结构特征,提出了我国民法典债法编结构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在突破债的相对性原则和对侵权行为客体进行扩大化解释的基础上确立的。在借鉴国外立法的有关规定和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立法、司法现状,笔者提出了我国未来民法典关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李佳伦 《社会科学战线》2021,313(7):210-220
中国民法典将自然之债规定在合同编的"准合同分编",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的例外情形路径进行规制。各国法律、各历史时期对自然之债的效力认定不同,导致其一直缺乏要件衡量标准,因此自然之债的所指范围浮动不定,导致概念界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文章建议从自然之债发生原因切入,运用整体观方法解释自然之债的理论,从非债的变异、债的误认、民事之债胜诉可能性排除和裁判免除之债四方面展开分析。从而使自然之债制度从不当得利返还例外情形中独立出来,呈现更全面、更丰富的适用领域,发挥自然之债理论对合同制度、亲属制度以及民事诉讼制度等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然债是当事人负有的受一般道德标准或社会观念支持、法律虽不强制履行但在自愿履行后即维护履行效果,给付人不得请求返还给付的债。非法律强制性并不使自然债沦落为法律外之“债”。法律义务的全面理解、罗马法债演化的历史、日耳曼法债与责任分离的观念、自然债所含给付的良心强制性及效力构成等,都说明了自然债的民法债属性。民法上的债包含强制性的民事债与自然债,落实自然债的民法债定位是在民法领域内研究自然债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税收债法理论的剖析及其发展历史的追溯,探讨在我国建立税收债法体系的基础,即民主和法治。并且指出,在我国要建立税收债法体系,首先要将国家财政权力纳入宪政体制,实现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自古代罗马债法确立以来,债的相对性经历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局部突破、近代的空前强化、现代合同效力扩张的发展历程.近代继受债的相对性原理的真正意义在于对自由价值的挖掘和发挥,更多体现了对市民社会私益处分自主权的保障.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支配债的相对性演化历程的"红线".现代合同效力扩张并不构成对债的相对性核心价值的根本否定,不会消蚀民法法权体系及相应的民事责任体系划分的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法典》的编纂是对民事单行法进行"扬弃"的过程。我国民事立法虽受潘德克顿观念影响而继受以德国为主的大陆法系的立法体例,但基于历史惯性、社会现实、体系因应、伦理观念等原因,我国《民法典》的立法体例、物权主体、合同效力、人格权利类型、亲等制度、继承顺位及多数人侵权制度等明显具有守成的一面;而社会变革、交易保护、政策调整、价值协调等因素则决定民法典各编在权利体系、交易与担保规则、未成年利益保护与财产分配、权利保障与责任承担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创新。本次民法典编纂的守成与创新,相当程度上系基于我国实践经验,其实用主义的立法态度值得肯定,亦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之佐证。  相似文献   

10.
欧债危机对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带来一定的冲击,而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却出现一定反弹趋势,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受到暂时抑制。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货币体系将会走向何处?首先,欧债危机对欧元形成重挫,欧元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中将迎来暂时的发展停滞期。其次,欧债危机的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空间与机遇,为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合同僵局并非伪命题,其在司法实践中真实存在。实践中由金钱之债引发的"合同僵局"时有发生。解除合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可以使双方摆脱合同的束缚,免去诉累,也可节约社会资源,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遗憾的是《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尽管为"合同僵局"提供了解决之法,但该条无法适用于金钱之债引起的"合同僵局"。在实践之中面对此类僵局,不同的法院的裁判路径不尽相同,且皆存在不足之处。目前,金钱之债造成的"合同僵局",最佳的路径选择应当类推适用《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  相似文献   

12.
债务依其清偿地不同可被区分为赴偿之债、往取之债与送交之债三种类型,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及我国对这三种债务的风险负担的规则有不同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单独制定的侵权责任法仍然是未来民法典债篇的组成部分,这是债法结构原则的要求,也是侵权法和债法的历史联系;民法通则中的民事责任具有多元意义,侵权法的制定应该锁定损害赔偿责任,同时还应当完善补充性的请求权,尤其要关注停止侵害请求权,其本质上是不作为请求权;民法通则中对于侵权法保护法益的列举虽不尽完美,但仍有其价值,不尽之处,需要通过一般侵权行为的类型化,分工合作以为弥补.唯有如此,侵权法才能在救济受害人的同时,切实保障加害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不适法无因管理的法律规则,是各国无因管理制度立法模式分野之所在.以德国为代表的二元模式视不适法的无因管理为侵权,管理人须承担侵权责任.通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以瑞士及日本为代表的一元模式更为可取.不适法的无因管理仍然属于无因管理,阻却违法;不适法无因管理给本人造成损失,管理人须承担债的不履行责任.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不适法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及我国无因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胡霞 《社会科学家》2006,(Z1):304-305
周礼全是我国自然语言逻辑的开拓者,他于1995年提出了一个以意义、语境、隐涵、预设等范畴为骨干的语言逻辑体系.在这个语言逻辑体系中,语境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对于民事主体的定义、分类是否符合逻辑规则直接关系着《民法典》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而《民法典》恰恰在这些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关于法人组织的分类问题最为突出:在逻辑上,"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属于矛盾关系,它们之间不存在第三种可能情况,因此,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  相似文献   

17.
不履行是债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作为债体系的组成部分,税收之债与私法上的金钱之债一样均存在不履行问题,将其类型化有助于提高不履行法律规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私法之债相比,税收之债的履行以金钱给付为原则,一般不存在履行不能和加害给付的情形。因此,借鉴私法之债不履行态样,本文将税收之债不履行类型划分为不为履行、迟延履行和瑕疵履行三种具体形态。由于税收之债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因此,尽管税收之债不履行的形态类型与私法之债不履行并无不同,但在不履行的法律效果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88-194
诉讼时效的价值功能在于限制对债权人权利行使的期限,保障与债务人交易的不特定第三人债权信用。诉讼时效的这一价值功能,决定了诉讼时效的客体仅局限于具有财产给付内容的债权请求权,所有的物权请求权均不适用诉讼时效。《民法总则(草案)》(征求意见稿)诉讼时效的设置,破坏了"民法典总则贯穿于分则"的体系化逻辑,也与法律适用清晰化的要求相悖。鉴于诉讼时效仅适用债权请求权,宜将诉讼时效规定在民法典债法总则部分。唯如此安排诉讼时效,才符合民法典编纂的体系化要求,确保司法审判中诉讼时效的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各国合同法纷纷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大陆法系的德国通过判例和学说创设了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并在司法实践中广泛适用该制度.于2002年的债法改革时将其予以法典化.根据该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比较它与其他合同相对性原则例外的异同,以及我国现行法中存在受害人第三人保护不足的问题,我国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借鉴新<德国民法典>的做法,采纳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并通过合理限制第三人的范围,从而完善我国民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20.
坚持债的相对性原则并不能成为否认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存在合理性的理论依据,债权同样应当包含于侵权法的客体之列,借鉴他国已经建立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构建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这是完善我国侵权法律制度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