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3方面对中日两国的“鬼”进行了对比。首先,从现代的“鬼”的概念上进行了对比;其次,明确了中日 两国鬼的产生及各个时代鬼的形象及举动;最后,通过对中日两国各50人作调查问卷,发现现代中日两国人对于 鬼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基本上都怕鬼,而一部分日本人却喜欢鬼。通过以上3方面对比发现,日本的鬼确 实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但不是中国的鬼文化,而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及中国的道教。而现代一部分日本人之 所以喜欢鬼,大概是因为在现代日本许多地方的节日中,鬼都起到赐福于人,监督督促人们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高级人才时渗透贤妻良母主义;注意女性特长培养;在现代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男子教育相比仍存在着不平等;已把女性轮训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视女性特性的研究。这些对于我国当今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德两国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高等教育体制经历了不断变革与创新的过程。由于不同的国情和文化传统,这种变革和创新又具有各自的特色。通过法、德两国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比较,论述法、德两国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女子留学逐渐开始投向现代医疗事业,这对国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女子留学转向医疗事业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风气、政府政策和中关关系三个方面。这些女子回国后,更是给中国现代医疗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她们开办医疗机构、普及医疗教育、主持医疗科研,成为中国医疗事业得以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5.
运用“个性评价指标”(Sidney Shrauger,1990),分别对中国和日本两国女子大学的女大学生样本进行测量,经T检验,表明两样本在社会相互作用等六个方面的自信心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虽然日本与中国都属于东方儒家文化圈的国家,但是,两国不同的性别文化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日本教育研究的系统工程──读《当代日本教育丛书》刘立平1993年初,由中日两国学者联袂撰写,朱永新、王智新主编的“当代日本教育丛书”出版了第一辑三种(当代日本教育概览》、《当代日本高等教育》、《当代日本教育改革》),即刻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反响,对于编...  相似文献   

7.
中美高校管理层中女性参与的个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女性参与高校行政管理状况的个案比较,分析了高等教育管理机构中女性处于弱势的原因,以及在不同的价值基础与文化背景上,两国女性的行政参与状况产生差异的原因;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还需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以及两国都应加强平等意识,提高妇女地位。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应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委员会的邀请,我出席了在长沙召开的“妇女教育与女性发展国际研讨会”。与中国女性教育的专家、女子院校的院长、老师的交流,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并且,我的论文《现代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还与全国妇联莫文秀副主席一起获特别奖。这对于一直研究女性教育的我,实感荣幸。会议使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专家学者对自己事业的热情,她们往往都能通过密切关注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国外女性教育发展的动态,进而优化本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儒学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并且,它还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国,与这些国家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东方儒教文化圈”,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中、朝、日儒学思想有不少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1)社会政治思想基本相同;(2)制定典章制度和法令的依据相同;(3)教育制度和内容相同;朝鲜和日本依照儒学思想,建立了儒学教育制度;朝鲜和日本以汉文字为参照系各自创制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朝鲜和日本各自发展了本国文化艺术。其不同点表现在:(1)儒学的作用不同;(2)宇宙观有所不同;(3)伦理思想不同;(4)文化教育思想同中有异;科举制的有无不同,私学的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同处东亚的中国、日本两个贸易大国的经济关系产生的巨大冲击,指出了中日两国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日两国应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着眼未来,中日两国应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产生根源、表现特征和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上的异同,认为,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都具有狭隘、非理性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国家当前的整体利益不符,所以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由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力量相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上升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汉籍东传日本列岛,悠久的历史和传播的规模不仅构成了中日两大民族文化交流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创造了辉煌的东亚古代文明。而且对两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明朝时期两国的时代背景,探究当时中国汉籍传入日本的方式与特点,从中窥探中国文化的东传给日本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古代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教育体制理论为基础,从管理体制和学校体制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和印度两国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中印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求两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路,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国近现代的女子留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子们一直处在社会的底层,传统的封建礼教家规把她们牢牢束缚在家庭内。直至近现代,才有一批女子勇敢地冲破闭锁的国门,求学于异地他乡。本文就近现代女子留学教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女子在外留学的生活、学习、政治活动等情况以及对中国女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作了简要论述,以期通过回顾历史能够对今天的留学教育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半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形象在中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49年到现在,俄罗斯(苏联)与中国的关系经历了“友好——对抗——正常化”这样一个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俄罗斯(苏联)在中国的形象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天使,魔鬼,友好邻国。在前两个阶段,不论两国关系是友好、还是敌对,苏联在中国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歪曲的,不同的只是50年代苏联的形象被美化,60年代.70年代苏联的形象被丑化。到了第3个阶段,俄罗斯的形象变得比较真实、客观。相互营造客观、正面的国家形象对中俄两国极为重要,需要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汉字产生于中国,传入日本作为一种表记方法,记录了日本的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国都使用汉字,但是汉字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两国的爱用语以及常见的四字成语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日本地理位置一衣带水,但是民族文化却存在极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直接影响两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不同。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更推崇飞动、繁复、宏大的设计,而日本的传统审美意识因禅宗对民族文化的渗透,推崇的是寂静、精致、简约的设计。本文以中日两国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了两国审美意识的区别;并通过平面设计作品中传统图形元素的使用,分析对比两国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高等教育众化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高等教育政策出现功利主义倾向,官学与私学的二元等级结构加剧,高等教育质量有滑坡趋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学科结构失衡,产生“校历主义”。这些问题对中国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借鉴、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勇胜  孙敬鑫 《东方论坛》2008,(6):112-117,126
中美两国同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但两国的大国形象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现代身份方面,中国是转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而美国是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战略选择方面,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而美国在追求霸权;在国际贡献方面,中国力争做负责任的大国而美国坚持霸权领导。稳步发展、爱好和平、团结合作、开放进取、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进一步塑造大国形象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的哲学思想交流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对两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比较而言,近代主要是中国向日本学习,古代则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德川时代,日本全面引进中国的宋明哲学,据以建立日本化的儒学。在此过程中,贝原益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贝原益轩(1630—1714年)是日本德川时代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在继承和改造宋明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