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纳西族人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信仰,而且还拥有极宝贵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纳西族音乐形态多样,其中以"纳西古乐"最为独特,若能妥善地运用其蕴藏的无限艺术魅力,将其与舞蹈创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本文针对这一音乐的民族特点、文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与研究纳西古乐与舞蹈创作相结合的可行性、创作方向及所产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影视剧音乐是音乐与影视剧结合的产物,也是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完美的结合.影视剧音乐从音效形态、音乐的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来看,它有自身的艺术特征,也就是内容的可阐释性、联想的指向性和结构的灵活性等.在影视剧的创作中,音乐能够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它是影视剧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极富盛名的传统音乐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从配器、和声等方面都具备鉴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器乐赏析之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通过对樊祖荫先生的《儿童钢琴小曲——中国各民族歌曲56首》及相关中国钢琴曲的和声应用方法进行初步归纳,仅此阐述和声在中国钢琴音乐中风格化写作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5.
咏叹调则集中表现了歌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个性,是形成作曲家创作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结合男主人公卡瓦拉多西的角色定位,对著名咏叹调《星光灿烂》的艺术风格及演唱特色作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通过对樊祖荫先生的《儿童钢琴小曲-中国各民族歌曲56首》及相关中国钢琴曲的和声应用方法进行初步归纳,仅此阐述和声在中国钢琴音乐中风格化写作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主旋律题材朗诵作品的现状谈起,挖掘其文本存在的一些弊端及内在原因,并由此对此提出"人性化"的创作理念,分析该理念对朗诵文本良性发展的必要性及和谐交融的可能性,并以具体朗诵作品为案例,阐述主旋律题材朗诵文本"人性化"创作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即为主旋律找到真实朴素的情感源头,为人物塑造出平等视角与人文关怀,并且注重宏大外表下的细节捕捉与生动描摹,希望对朗诵艺术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新颖、务实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艺术,音乐是用来传达各种情感的媒体,并不是简单的听觉艺术,而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感官能力,一般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力速感,音色感,调性感,结构感,和声听觉,旋律感和对音乐形象和想像的感知等等.  相似文献   

9.
5月27日,"谷建芬先生《新学堂歌》鉴赏大赛"揭晓仪式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众多文艺名家汇聚一堂,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的热点问题,引起听众强烈共鸣. 谷建芬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获得者.2005年起,谷建芬先生为数十首(段)优秀的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典范诗文谱曲,创作了《新学堂歌》系列儿童国学、音乐启蒙教育作品.这些作品充满童趣、旋律优美,拉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少年儿童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发展教育是新世纪世界发展的趋势。本课题是以新的教育观为理论指导,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研究出的一种音乐教学模式。"自我鉴赏"教学是学生通过表演、欣赏和评价自己演唱、演奏的乐曲或表演的音乐剧、朗诵、舞蹈等内容,来欣赏自我、表现自我、锻炼自我。其广阔的创作和展示空间能发挥学生多方面才能。对活跃课余生活、培养能力和良好品质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视人物短片是电视台自办节目中最具影响力的节目之一,其主题鲜明、真实感强,以特定人物为典型代表,通过影片反射人物内心世界,并引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短片创作也是一项个性化的影视创作工作,本文就电视人物短片创作的过程包括选材、拍摄、后期处理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百种神秘感觉>是谭恩美创作中的一种尝试,在前世今生的轮回中又融入了新的特征,把中西方的悲剧意识结合起来.主人公婉作为悲剧人物,同时也代表着:忠诚、善良,单纯,她对妹妹奥莉薇亚--自己前世的生死之交的感情可谓至死不渝,这正是作者极力歌颂的.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其创作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将自己的民族的情感贯穿于创作生活,使波兰民族的高昂激情和热烈情怀强烈地流淌出来.尤其是在祖国沦陷的时刻用音乐呐喊用音乐抗争,波兰民族不屈不挠的性格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该文阐述了中西音乐的风格特点,通过对中国音乐的线条、和谐和意境三个方面的分析,展现出中国音乐古典、悠扬的风格特征,意境幽远,韵味悠长,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给人以无尽的想像空间;而西方音乐则主要体现出气势恢弘的风格特征,场面宏大,音乐逻辑感强,配以丰富多彩的和声,给人以强烈的立体音响效果。通过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风格的对比,得出结论:音乐的发展应当讲究实用主义,海纳百川,互通有无,东西方融会贯通,让东西文化水乳交融,只有这样,才能将音乐艺术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作为赏析对象,通过对《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总体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使我们对该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肖友梅(1884~1940)是我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出生于在东中山县。他留学日本和德国学习音乐,1920年回国后主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和北京大学音乐所的工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创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准备。在蔡元培的支持下,肖友梅主持创办了上海国立音乐院,这是我国正规专业音乐教育的开端。此后,他一直从事该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肖友梅曾编写过《风琴教科书》、《钢琴教科书》、《和声学》、《普通乐学》等一批我国早期的音乐教材1916年7月,他以《关于17世纪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一文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浮士德>的创作经历 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浮士德>版本在音乐舞台上影响力最大、演出场次最多.在1859年首演,1868年修订好的歌剧<浮士德>.英国文豪肖伯纳曾如此评价这部作品:"在皇家歌剧院的演出,再也没有比这部歌剧更好的作品了".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成功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潜能。本文试从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角度对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了初步探讨,以促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古琴在形制上取法天地之象,在内容上既遵从儒家的礼乐教化,又融合了道家的颐养天性。古琴在本身的形制、音色、曲调、音乐内涵、演奏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儒、道两家"礼乐教化"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古琴是音乐与儒道精神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欣赏教学是高中音乐教学的核心,高中音乐教材上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目的是让学生在聆听这些作品的过程中,领略作品的意境,提高音乐审美情趣,从中获得美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然而,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听教材上这些正统的乐曲。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曾从多方面加以探索,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结合"视、说、做、创"的活动,可以做到寓教于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