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借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石珠 《云梦学刊》2001,22(6):108-110
借形是人们不太热悉的形貌修辞手段。它是以汉字的形体来描写事物的修辞方法,只利用汉字的形体却不利用字义。用作借形的材料不仅仅是汉字,也可以是拼音文字的字母,借形的心理基础是想象和联想,其修辞作用为形象生动、简省明白。  相似文献   

2.
张鹏翔 《理论界》2013,(8):99-102
组织是"事物",是"新"事物,是"一"个事物;是"一个新质的事物"。组织不是集合、范围、结构、概念,而应该是现实事物;不是自然事物,而应该是自然事物之外的新质事物;不是组成、构成的众多事物,而应该是原初固有的一个事物。得出这些结论都需要一种新的方式,即"看见"。也就是说,组织不仅可以被想象,可以被思考;还应该可以被"看见"。只有在直接看见这种方式里,组织才是现实事物。这个直接看见又不是眼睛的看见,而应该是心灵的领会。这是另一种直接看见,是一种真正的组织智慧。组织在这另一种直接看见里显现自身为"新事物",并且是以"一"的形态出现的新事物。由此组织才能发挥"六大于六"的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并最终委托自身于一件事、一个事物、一个人。  相似文献   

3.
胡家祥 《江汉论坛》2007,1(12):66-70
艺术直觉是介于科学直觉和道德直觉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它执着于对象的感性外观,关注人类生存的境遇,渗透有浓郁的情感,超越对事物的反映或反应,趋向于人生的诗意境界.它具有深刻性、瞬间性、潜意识性诸特点,是直观、理解和想象有机结合的产物,与灵感同属于妙悟.艺术直觉包含有三种形式,它可以是对事物外观的品味,也可以是对对象本质的觉察,还可能是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完整的直觉过程意味着心灵三层面的霎时贯通和整体呈现,直觉的结果是艺术意象、意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音乐生活中,从书籍、广播、电视、音乐教师的介绍中,常常听到音乐形象这个词。如乐曲的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生动、感人。甚至把艺术形象作为衡量判断艺术优劣的标准,这似乎已被认为是音乐审美的一种常识,已习以为常形成惯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音乐形象,顾名思义,形象是(形状+想象),它包括具体事物的外部形状,还包括人头脑中由客观事物所造成的一种与事物想象的一种感性印象,既用以说明客观的外部形状,也能用以说明一种主观的感受。音乐能不能和绘画、文学一样,作曲家能否像画家、作家一样描绘、叙述、介绍故事情节?显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由此,人们通常认为,它的想象活动只能是一种“根据词的表述或条件的描绘(图样、图解、说明书等)在头脑中形成这一事物的形象的再造性想象。”这种想象要求的是“一种对于那已经发生的、他所听到的、看见的或者经历过的事物  相似文献   

6.
论想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想象的基本含义是飞离在场。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经康德到胡塞尔和其它一些现当代哲学家关于想象的观点的发展史是一个由贬低想象到重视想象、由贬低不在场到重视不在场的过程。本文从三个层次(回忆与联想,创造的想象,幻想)论述了想象在认识中和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强调,审美意识的最高境界在于通过想象,以在场的东西显现出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从而使鉴赏者玩味无穷: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认识在于通过想象,把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与在场的东西综合为一体,科学家也需要有非凡的想象力,包括幻想。  相似文献   

7.
<正> 观察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现象似乎存在两类不同的偶然性。例如植物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植株可以高大些也可以矮小些,开花、结实可以早些也可以迟些,数量可多可少等等;另外它又是在特定的时间被人种植在特定的地点,还可能偶尔遭到冰雹的袭击、害虫的蛀蚀,遇上旱灾、涝灾等等。这两类现象显然是不同的。据此有些研究者从理论上提出了“两种偶然性”的观点。有的称“内部偶然”和“外部偶然”,有的称“必然性之表现形式的偶然和必然性之补充的偶然”。所谓内部偶然和必然性之表现的偶然是受规律支配的“规律性偶然”,而外部偶然和必然性之补充的偶然则是“不受规律支配的”、“没有内部隐藏着的必然性作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毫无疑问,在哲学观上,孔子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是,散见于他的许多言论、尤其是《论语》中的朴素辩论法思想,尽管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还没有以系统的理论形式出现,但我们仍可以在那些零散的文字材料中找到考察的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自我运动的钥匙,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离开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9.
在<长夜>的整个艺术想象系统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再现、类比和变异三种想象方式.这三种想象方式从记忆形象、象征形象和理想形象上将姚雪垠的江湖世界打造得色彩斑斓而又别具一格.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个作家能像姚雪垠这样在长篇小说中以建构在个人经验之上的想象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如此完整、集中、系统化的江湖世界.  相似文献   

10.
句子是能相对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一般地说,都要求有主语和谓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一般说,主语代表的事物是已知的;谓语是对主语所做的陈述,一般说,谓语陈述陈述的事物是未知的,因而它是句子成分中最大的信息载体。有了被陈述者和陈述者,就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人们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或者说要生活,就要进行交际。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要交流思想,就要对客观事物——对主语加以陈述。主语所表示的客观事物,象动物有动作、人还有行为。一切事物都有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等。人应该能对一切事物做出判断。表示这些意义的词就是动词。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状态,表示这些意义  相似文献   

11.
想象的自由是意志自由,文学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可以补充和强化这种自由.正如自由渗透在必然的历史进程之中,想象对现实的渗透自有人类以来也从没有停止过.因此,想象与现实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既不存在一个没有现实的想象世界,也不存在一个没有想象的现实世界.想象的自由表现为凭借自由意志摆脱现实必然性束缚,对于作者来说,是在一个想象与现实比例失衡的时代创作出体现崇高抗争精神的文学作品;对于读者来说,则是通过文学想象启动实践理性,为自我救赎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者.他对认识过程所作的经验主义的分析,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关于认识起源于经验的原则.同时,洛克的认识论也进一步暴露了唯物主义经验论本身不可克服的矛盾,表明用形而上学方法观察人的认识过程,坚持片面和狭隘的经验论,就不可能真正克服唯理论,并势必逻辑地导致唯心论和不可知论.实际上,洛克哲学中已具有了明显的不可知论的思想,并昭示了后来休谟的不可知论哲学的完整体系.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分析和批判洛克的不可知论思想,并找出我们应该借鉴的经验教训.一、洛克是如何论证实体和事物的实在本质不可知的?洛克从经验论的立场出发,认为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各种可感性质,并通过这些性质来判定各种事物的存在.至于各种事物的内在本质,则是人们无法认识的.洛克认为,“所谓本质可以当作是任何事  相似文献   

13.
联想是想象的初级形态,艺术的联想,是对主体的有关记忆表象进行提取和组合。想象常以各种联想加工和改造着知觉材料。没有联想的“开启”作用,想象这部“机器”就难以轰鸣起来。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联想的锁链便是想象的导线”(《金蔷薇》)。正是联想,使记忆表象有可能变成创造性的想象表象。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现,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想起其他事物,或是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过程,它能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结  相似文献   

14.
一 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 本文所说的历史文学想象,按心理学的观点“就是我们的大脑两半球在条件刺激物的影响之下,以我们从知觉所得来而且在记忆中所保存的回忆的表象为材料,通过分析与综合的加工作用,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或是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形象过程。”由于想象致力于“未曾知觉过的甚或是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形象”,所以它比之于联想更具创造性,在整个历史文学创作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向来作为作家进行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和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至今我们见到的历史文学作品,包括自诩为“无一字无来历”的冯梦龙和蔡东藩的《东周列国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在内,可以说没有一部是没有想象参与的。据说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把《墨经》中的兼名作为一个集合来理解,并以此来解释《墨经》中的几个久有争论的条目。集合论意义上的集合,是把一些不同的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的。集合中的元素,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类,也可以是一个不完整的类,即一类事物中的一些事物;既可以  相似文献   

16.
试论想象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系统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改造而创造出新的形象、模型或假说的思维过程,是已有的暂时神经联系的重新分解和组合的过程。想象按其不同的机制和特点,可以分为消极想象和积极想象两种。消极想象创造出不需要加以实现的形象和模型,它具有无目的性和虚幻性的特点;积极想象是一种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目的性、有序性和现实性的思维活动,它又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一种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但自己却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模型的思维活动;而创造性想象则是一种不依赖于现成的描述,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独立地创造出还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模型或假说的思维活动。笔者认为,积极的想象(包  相似文献   

17.
论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然科学的日益发展,人们在探索自然界时,无论在宏观领域还是在微观领域,都愈来愈不可能通过直接观察来窥其奥秘,而往往是先提出来某种假说,再通过实验予以证实,这说明假说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日益显示出其必由性,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一种不可替代的形式,所以,科学地认识假说作用,自觉掌握假说的方法,对我们从事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一对假说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假如是一种理论思维的形式。这种形式,从现象与已知知识的矛盾出发,用逻辑方法特别是类比的科学想象,提出对未知事物有待证明的推测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一种用一个事物或一个理念直接去代替另一事物、另一理念的修辞手段。隐喻具有极高的语言艺术价值。修辞隐喻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为文章平添色彩;语法隐喻能使人们使用的句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正科技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快,100年前,我们还在用金、银支付;30年前,刷卡消费还是新鲜事物;5年前,手机支付还只是人类的梦想……202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宣布数字货币即将发行,传统纸钞将面临被代替的可能,一夜之间被各大媒体刷屏。看到此消息,很多民众都感到疑惑和不解:是不是我手中的人民币不值钱了?数字货币是啥?不需要银行卡  相似文献   

20.
语言、思想与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存在论的语言结构关系,事物因此可以被语言化为能被理解的存在,人们可以像阅读书籍一样“阅读”事物,理解事物就是解释文本。文本概念遂成为哲学诠释学的中心概念。伽达默尔通过考察文本概念进入现代语言的两种方式,揭示出文本概念的两个内在规定性:以真理为内涵的经典性和意义诠释的无限延展性。文本不是预成物,先于诠释直接给予诠释者。文本在诠释中生成,表现为一种可被带入不同语言并不断被赋予新说的语言意义整体。哲学诠释学的文本概念具有“历史性”“非成品性”和“可读性”三个基本特征,它们揭示语言与被理解物之间的诠释学关联,映现被理解物的存在状况,显明诠释学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