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老伴印名片     
李庆钢 《老年人》2003,(11):32-32
老伴早上锻炼回来,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她要印“名片”。我以为听错了,忙问:“印什么呀?”老伴知道我是装聋作哑,便对着我又大声说了一遍:“印名片!”我实在不理解,一个退休在家的老太婆,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就算享清福了,还要名片干啥!“怎么,像我这样的老太太就不配有名片吗?”老伴理直气壮地说。我正想解释什么,老伴像放连环炮似的,把她要印名片的理由说了一通。她说,参加晨练认识了许多老姐妹,大家交谈得很投机,使她心情愉快,也获得了不少的信息,比如哪儿有好看的风景,哪儿开展销会有便宜货卖等等。可是,人上了年纪,记性不好,相互留个电话号…  相似文献   

2.
漂亮阿姨     
这个月连工资带奖金一共发了一千块钱,我心里十分高兴。中午下班回家,把钱用书夹着随手放在抽屉里就去做饭了。晚上下班时,我记起了那一千块钱,打开抽屉一看,不由傻了眼,十张百元大钞一张也不见了。忙去问儿子有谁动过抽屉里的钱,4岁的儿子张着小嘴巴说:“爸爸拿去给别人了。”我一怔,问:“给了谁?”“给了一个阿姨。阿姨好漂亮好漂  相似文献   

3.
名片杂谈     
中央电视台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黄宏和侯跃文表演的小品《打扑克》荣获金奖。小品中两个人物,各拿一把名片,你出一张名片,我打一张名片,互相根据名片中的职务高低和职权大小,你管我,我管你。形形色色人物尽在其中。通过打名片游戏,揭露、讽刺了当前社会上的某些不正当的人际关系和被扭曲了的价值观念。二位演员诙谐、幽默的表演实在令人捧腹而又发人深思,真可谓:小小“扑克”牌,人生大舞台,生旦净末丑,是谁谁明白。小小的名片,何以有如此大的社会效应?本来名片古称“名刺”,最初是“削木书字”,上写姓名,用以官场拜谒,攀…  相似文献   

4.
名片小悟     
我至今没有自己的名片,主要因为交际不广或者们精、然而我常常收到别人的名片,这给我带来一点方便.因为我记住不大好,对于人名、地址、邮编、电话号码、职业、职务等总是爱志。有了名片,我就可以随时查阅了.也免去我抄写之苦。所以,每当有人送我名片,我总是满心欢喜。我甚至希望名片上“一律”印上本人照片,因为我对于人的相貌,也是常常搞错,或者想不起来的。偶闻有人声言,他(她)的名片只需印上“中国××”就行,话里很透出一些对这个“长”那个“官”的不屑.这种“不屑”可能是很美妙的吧,但我却怀有一点担忧,担心那快要…  相似文献   

5.
爱的赠品     
抽屉不上锁 书桌共有三个抽屉。夫妻俩结婚时就商量好了,上面那个大抽屉俩人合用, 第二个抽屉归妻子专用,最下面那个抽屉才属于丈夫。 抽屉从来不上锁,但夫妻俩都严守诺言, 从来不侵犯对方的抽屉. 可有一次, 丈夫的钢笔不见了,就四处翻找,情急之中便拉开了中间那个抽屉. 恰好让进门的妻子撞见。 “你别碰我的抽屉.” 女人尖叫着扑了过来, 把开口的抽屉猛地塞了进去。丈夫吓得一哆嗦,本能地把手缩了回去. 妻子眼睛圆鼓鼓地瞪着丈夫. 丈夫意识到自己侵犯了妻子,便急切地向她解释.妻子不容他多说,从杂货箱中找来一把大锁,“咔嚓”把抽屉…  相似文献   

6.
谁是E中人     
印了好几年的一盒名片终于天南海北地发放完了,都发给了谁?会不会遭遇如王志文之流拿来包嚼过的口香糖的命运不得而知。但习惯成自然,最近我迫不及待地又去印了一盒,名片上除了惯用的姓名、单位、职业、电话、传呼、邮编等外,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e_mail地址。当我将第一张带着油墨味的名片送一位朋友时,朋友十分惊异:“都多年的老友了,还要那破玩艺干啥?”我指了指名片上新添的内容说,“有事没事都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那上面有我的伊妹儿。”朋友来神了:“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啦!没想到老兄是愈发时髦了,已成为了e中人,可喜可贺!”也顾不…  相似文献   

7.
数字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每人就都有两个思想。” ——温家宝与布朗共会中英公众时引用萧伯纳的话谈中英合作。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戏当成了真实,受伤的肯定是自己。第一次见到楚青是在朋友的婚宴上,我是伴郎,她是伴娘。我是个相信缘分的人,当人们四散分别举杯时,我挤开人群走向楚青。楚青的笑,天真无邪,有一种童性的诱惑,尤其是那双深如潭水般的眼睛,令我心动。楚青和我碰杯,正欲举杯饮下,忽然像想起什么似地说:“请等一下,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她从人群中拉出一人,对我说:“他叫童飞,是我男朋友。你?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我飘忽的心瞬间跌入谷底,一种沉重的失落让我失去了自信。我喉头发涩,语焉不详,最后只得交换名片了事。我不会怀疑自…  相似文献   

9.
尴尬人生事     
尴尬事,尴尬人,是人把事弄尴尬了?还是事把人弄尴尬了?且录下几则,请君评说。之一同事小赵是一个很热心的人,不知为什么,却总不落好。一天,大家都在办公室闲坐,小赵正与一位来找他办事的朋友聊天,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同事小王说:“小王,你抽屉里放着的钱可记着收起来,又没锁,太不安全。”“你没事儿翻我的抽屉干什么?”小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钱丢了我可找你啊。”“你怎么这样说话!”小赵急了:“我是好心提醒你,咱们办公室来来往往杂人多,丢了你往哪儿找去!”“你说这话什么意思?”小赵的朋友在旁边幽幽地问:“我…  相似文献   

10.
无纸化爱情     
十二年前,第一次认识他:分别时,互换名片,他就着酒吧昏黄的灯光,在名片上添了几个字,塞给我,“上面有我邮箱地址、MSN,还有QQ,回去一定加我MSN和QQ啊!”他也翻来覆去看我那张名片,追问:“你的MSN和QQ号是多少?告诉我一下嘛!”  相似文献   

11.
见到袁桂君的时候,他掏出两样东西:一根香烟,一张名片。 烟是好烟。“我不领津贴,他们就送盒烟给我。”名片上则写着:“上海市浦东新区江临天下居民委员会主任、业主委员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2.
(一)塞翁失马 虽然运动是一个接一个,但每个运动还是有后期、有收尾的。一般说运动清理出来许多人,后期就是处理这些人。延安整风时说“思想批判从严,组织处理从宽”,“一个不杀,大部不抓”,这基本上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运动处理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说她的婚姻出了点麻烦,正在办理离婚手续。我劝她说:“离婚手续可不可以缓办,先共同清理一下自己的家?”她不解地问:“人都没有了,还清理这些身外之物干什么?”我说:“也许会有用。” 大概过了十多天,她夫妇二人请我到她家做客。一进门我就发现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满面春风地现出女性特有的妩媚,她的爱人也彬彬有礼地请我落座。 “是什么触动了你们的情感呢?”我问。她说:“说来怕你不信,是一副羽毛球拍。” 刚结婚时,他身体一直不好,是她买了这副球拍,每天早晨拉着他打一会儿。有一次,球打到房顶上,他爬上去拿,结果还…  相似文献   

14.
交往的双方,在一定时间内对对方的认识判项中,都可能只根据对方的风度、仪表、姿态、表情等将对方归类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并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这就是交际学所讲的“认识偏差”。应用“心理名片”去转化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偏差在现实的交际活动中,“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的作用经常发生,它对个人或团体、组织既可带来益处,也可造成危害.“趋利避害”的办法很多,视情应用“心理名片”就是颇为有效的一看。林肯曾经说过;“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能给我一个说几句话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说服.”请看他在竞选总统论辩中的一…  相似文献   

15.
多年以前曾在一家公司上班,一堆刚毕业没两年的男男女女整天贫嘴逗乐儿。有一段时间特流行在词语的末尾加一个后缀儿——“子”,比如不说“干嘛呢”,而是说“忙啥子”,听起来好像都是从四川那疙瘩移民到北京来的。现在想想,也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幽默感,反正当时就这么一个风气。其中一个早我一年工作的女子尤好这口儿。有一天我流窜到她的办公室,看到她正埋头划一个表格,于是废话道:做啥子?她抬头媚然一笑,风情万种地说:做表子。凡是中国人都会把这三个字理解成“做婊子”,我们为此而乐了两个月。两年以后,该女子以万种风情成了公司老板的情人,权力直线上升,掌管了公司的一处娱乐产业,名片上印的是“总经理”。那个公司是国有企业,相当于正局级,所以她的级别相当于正处级,比我们那一拨儿所有人混得都快。于是我想起了当初“做表子”的趣事,很有一点儿预言的味道——声明:  相似文献   

16.
能被人尽心尽意爱着,何必还要苦苦搜寻那个抽屉里的秘密呢?先生“下海”后逐渐忙起来,往往回到家已经很晚,晚饭就在外面吃了。我乐得不用服侍他.但母亲紧张起来了,认认真真地提醒我:一个男人,如果连“住家饭”都不惦记着回来吃,那就危险了:他要么有外空,另有人为他做“住家饭要么他不爱吃你做的饭,宁愿在外面吃,要么……总之,防患于未然,小心乃上上之策。我笑,其实心里还真是慌慌的:是呵,知人知面难知心,尤其这年头。经常从报刊上看到“如何知道你丈夫有外遇”等文章,关于婚外情的蛛丝马迹我早已烂熟于心。暗暗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7.
记得是在2006年第一次与青岛市老龄办打交道,有两件事情印象特深。一是老龄办的电话彩铃:“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注明天的你我他。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是老龄办工作人员的名片,名片正面除了普通名片应该传递的信息,还赫然印着市老龄公益服务品牌“七彩华龄”的彩色图标和文字,  相似文献   

18.
彭国梁 《老年人》2009,(9):30-31
长沙市作家协会主席霍红曾经在省动力机械厂工作过。她有一个该厂的老同事,外号吕“博士”,当了一辈子的“文学青年”,很是有趣。霍红说我写了那么多的老年人,不妨也写写这位吕“博士”,因为他很有老人缘。虽然他年过七十了,可他的心态特别年轻。他的大名叫吕良文。最近,他印了一张别出心裁的名片。  相似文献   

19.
最早知道“深沉”这个词儿,是在王朔的小说里。单立人对着他那群狐朋狗友,煞有介事地为自己怪异的行为辩护:我不该深沉,不想深沉,但我还是深沉了。一个词儿竟能让人感到无可奈何,那时我就想,“深沉”这个词儿挺有意思的啊。 更有意思的事儿发生在后来。 王志文把嚼剩下的口香糖吐在一个记者的名片上时,正赶上媒体全没多少好米下锅,普通的口香糖愣被炒成了杀伤力极强的 “飞毛腿”。媒体上是这样描述 “口香糖事件”的: 《齐鲁晚报》的一名记者想采访正在拍戏的王志文,赶上王志文没空儿,就递上张名片一边候着去了。王志文停拍的…  相似文献   

20.
    
我和一位同事在校长室和陈秘书聊天。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陈秘书礼貌地说声“对不起”,便拿起了听筒。是外线。找隔壁办公室的一位老师。陈秘书回答说:“请稍等,我去叫一下。”’便把听筒放在了桌上。就在这时,他做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深深地吸引了我。──他放下听筒,就顺手拿起桌角上的一串钥匙,动作麻利地镇上了抽屉。然后他就出去了。他的脸上一直带着笑意。顺便说一句,我们来校长室是为了找校长。我们和陈秘书谈天是因为校长不在。现在,桌上剩下的是一叠稿纸,一张表格,一支笔,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重要的东西应该在抽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