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扼要介绍了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黄道所著《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知识》一书的主要内容。认为这是黄道烈士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总结闽北游击战争的实际情况而写的,是对毛泽东关于游击战争思想的阐发,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协助项英正确地判断形势,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并创造出一套游击战争经验,粉碎了敌人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保存了革命力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过去,史学界对于南方八省十五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为配合和策应主力红军战略转移(长征)、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三年之久的游击战争,反映得不够,尤其是没有把他们的活动与红军长征的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总体研究。其实,这是红军长征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这方面作些探索性的尝试,以期引起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盐业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各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十分重视其产、运、销、缉、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盐务管理机构是随着各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和发展而建立和完善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实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政策,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促进盐业生产发展。为了确保根据地的食盐供应和盐税收入,并用过剩食盐统一换回根据地重要军需民用物资,各抗日民主政府非常重视食盐运销工作,对食盐实行全面统制管理。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盐税的税制和税率有所差异。华中抗日根据地高度重视食盐缉私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食盐缉私举措,严厉打击食盐走私活动。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三年游击战争史》评介廖信春刘勉玉教授所著《中央苏区三年游击战争史》,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前期重要项目,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历史的学术专著。它的问世,填补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6.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当时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对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起了“战略基地”和“坚强堡垒”的作用;对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东北失地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对于研究普察冀抗日根据地史和认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笔者根据调查和建国以来各种报刊所载有关论文、资料的搜集,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情况作了初步整理,现略述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由南京大学革命根据地研究所和政治系联合发起并主办的全国革命根据地史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与会代表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党史、地方史志研究部门,共123人,提交学术论文92篇,会议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比较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东北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从一九四五年八月开始创建,到一九四七年五月基本建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一九四五年八月中旬至同年十一月中旬,是我党力图争取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党史界在研究和表述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历史时,总是强调“独立”的游击区,习惯以块块来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而对于各游击区之间的联系则涉之甚少。于是,给人这样一种错觉,似乎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各游击区都是处于封闭、互不联系的状态。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全国十五块游击区,福建省占其中三分之一,从福建五块游击区的历史来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过去那种习惯的看法和观点必须打破。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等领导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八个省的红军游击队,创建粤赣边、闽赣边、闽西、闽南、闽东、闽北、闽中、浙南、赣东北、湘赣边、湘鄂赣边、湘南、鄂豫皖边、豫南桐柏山、广东琼崖十五块游击根据地,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一直到抗战爆发.闽中红军游击队、闽中游击根据地是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以王于洁为书记的闽中特委,在异常困难的环境中,紧紧依靠群众,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同敌  相似文献   

11.
元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述略李治安秦汉以降,中央与地方的财赋分配关系,随着国家集权统一或分裂割据的发展大势,经历了或聚财于中央,或藏富于地方的曲折变化过程。元王朝的政治体制是蒙古草原游牧君主制与汉地传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融合体,又兼行省、宣慰司、路、...  相似文献   

12.
1932年冬,刘少奇离开上海进入中央苏区,不久担任领导全国和苏区工运工作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从此开始了对革命根据地工业企业领导制度的有益探索。一、首次提出组织“三人团”管理苏区工业企业,奠定了新民主主义工业企业领导制度的雏形1932年,中央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中央根据地的反第一次“围剿”战役,是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当时,敌军以十一个师又三个旅、共计十万多人的雄厚兵力,分八路纵队,气势汹汹,向中央根据地分进合击。红一方面军虽只有四万人,但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总前委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取得了龙冈大捷和东韶大捷,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冀南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八年抗战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冀南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篇章。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思想的无比正确。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次年,我省诞生了社会科学的第一个群众性学术团体——广东历史学会。几十年来,经过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努力,在历史学和广东地方史的研究中,均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1950年至1965年,在广东史学界,陈寅恪和岑仲勉两位教授对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的研究,梁方仲教授对明代田赋史的研究,刘节教授对中国史学的研究,岑仲勉教授对中外史地交通的研究,戴裔煊教授从事澳门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陈序经、朱杰勤、金应熙、钟一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史和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就出现过不少评介他的新诗创作和诗歌理论的文章,但是比较深入的研究,始于四十年代中后期,闻一多逝世之后.回顾一下闻一多研究的发展线索和学术积累,对于继续开拓研究也许是有所助益的.本文拟分四个部分,对四十年来的闻一多研究做一点粗略的考察.建国前三年的研究1946年7月闻一多的不幸遇难,震动了神州大地,形成了一个持续的追念、学习、研究闻一多的热潮.建国前三年的研究活动,主要有:1946年8月由李(公朴)闻二烈士纪念委员会编选的大型纪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八年的史学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个热点,那就是历史认识论,此外对史学危机、社会形态问题和历史方法论的讨论也趋向深入,现将有关问题的研究概述如下.一、关于史学危机与史学振兴(一)关于史学危机。这个问题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仲维光认为,真正的史学危机存在于一代年青史学工作者身上,他们沿用的仍然是那种僵硬,教条、自信而毫无反省的理论框架,就是这种框架造成了自己研究的无成果,对西方研究的不理解。与上一代史家相比,他们身上有更深刻的危机烙印,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仲维光《史学危机的思索》,《北京科  相似文献   

18.
卢作孚先生是在中国二十世纪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研究卢作孚的思想、精神和实践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二十五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卢作孚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 ,对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卢作孚研究 ,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从嘉陵江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列宁的建党学说为指针,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从其创建时起就十分重视组织制度的建设。 1921年到1927年,党从创立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其组织制度在斗争的环境中初步确立和不断完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1927年的重大挫折,反映出党的组织制度的不完善。这一时期党在组织制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党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组织原则、组织体制、组织纪律、领导制度与监察制度、党员和干部制度等方面对这一时期党的组织制度作一述略。  相似文献   

20.
1933年夏初,张澜受四川当局委派,以四川代表身份赴两广考察,历时三月,行程逾万。此次考察时间虽不长,但却是张澜革命生涯中一次十分重要的历程,对他后来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惟对此次考察情形缺乏详细记载,故目前记述张澜先生生平者,对此均语焉不详。笔者先父任乃强(筱庄),当年曾随张澜先生同行,留有日记《峡外游痕》记载此行甚详。值此张澜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兹据先父手稿,参以有关文献撰成此文,以资史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