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帆 《兰州学刊》2005,(4):118-120
信息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正相关的,也关系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差距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产生马太效应.当前,我国东西部地区间的信息化差距比较明显,正日益成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巨大障碍.西部地区应从人文基础、人才结构、制度建设、投资规模、信息资源以及服务体系这六大根源着手,结合区域特点,缩小信息化差距,实现地区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西部的信息化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康美 《理论界》2000,(5):13-14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含义是全面提高大半个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使其现代化。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的信息化。人类社会生产力揖别自然经济以后 ,到现在已经过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几个发展阶段 ,目前正向信息化迈进。建立新的产业和资本的运作都必须跟着信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前进 !在开发西部区域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信息建设应坚持国家主导原则 ,并在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3.
万晓文  石应康 《学术论坛》2012,35(1):97-101,112
区域医疗信息化并非易事,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属前沿的应用和探索,国外亦没有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文章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区域医疗信息化成败得失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指导下结合西部特征,创新性地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基于共享医疗信息平台的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西部高校图书馆应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信息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信息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西部高校除了承担日常的高等教育任务外,还要面向本地区,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作为西部信息中心的西部高校图书馆,更应在发展西部地区的信息服务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西部企业的信息管理创新,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西部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讨论了西部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把信息管理作为西部企业发展支撑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运行机制与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大体为:农村信息化队伍不够稳定、农村信息消费市场不够旺盛、信息化建设效益不平衡、农业经济转化效率不佳.其原因在于:政府对农村信息化队伍建设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信息消费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信息资源建设的"统筹协调与共建共丰"体系缺失、信息化宏观环境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等等.  相似文献   

7.
严红  王代敬 《兰州学刊》2003,(4):98-100
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往往依据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理论 ,但是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和后发优势陷阱。要走出陷阱 ,必须以工业化为重点 ,发展西部特色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中 ,应以信息资源的生产为突破口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才能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与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统计资料、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对我国西部信息资源发展规模进行了初步的定量测度,并以此为依据,将西部地区信息资源与我国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我国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发展战略提出了采用不平衡发展战略,以点带面,优先发展信息资源的中心、总体上使各地信息资源发展速度和规模与当地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相协调等建议以及在制订信息资源发展战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城市化扶贫的条件和动力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西部地区的贫困是生态性贫困 ,西部地区应走城市化扶贫之路 ;对西部地区城市化扶贫的条件作了探讨 ;提出西部地区城市化扶贫的动力结构由政府推动力、经济推动力、素质推动力和环境推动力构成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民族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开发,必须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两化融合并不是单一维度上的变量,而是具有“方向(耦合程度)”和“大小(增值能力)”的矢量特征,并且信息化和工业化也是具有矢量特征的。研究发现,2000-2014年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不断提升,耦合程度已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且增值能力提升更多的是依靠信息化、工业化的带动;但各省市区增值能力的差异性远大于耦合程度的差异性,其区域发展本身的差异性应是重要原因;东部地区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均处于最高水平,中部地区耦合程度低于西部地区,但是增值能力高于西部地区;从两化融合增值能力的动态分解看,工业化、信息化增长所带来的增值效果大于耦合程度提升带来的增值效果,两化融合静态增值能力(I型增值能力)和两化融合横向增值能力(II型、III型增值能力)均表现为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的特征,两化融合纵向增值能力(IV型、V型、VI型增值能力)却呈现中部地区最高,东部和西部地区处于同一水平的态势。未来政策导向应突破静态耦合程度的束缚,全面认识两化融合的双重性质,辩证地看待两化融合和信息化、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根据各地区发展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那木拉 《阴山学刊》2007,21(1):96-98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西部地区高师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现状,对设计我国西部地区高师院校教师信息化发展的策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西部实施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历史赋予的新任务,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西部绝大多数学校基本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没有完成,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当前,迫切需要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放在首位,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用超常规的方法和力度建设数量充足、具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加大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加快与教育信息化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数字内容产业及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内容产业是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中国西部地区的数字内容产业整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并且某些方面的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中国西部地区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战略包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大对西部地区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城市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农牧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字内容产业的潜在市场;推进媒体机构改革,加快数字产品服务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依托西部传统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数字内容产业;加强数据库系统建设,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鼓励、引导、扶持西部动漫产业和数字游戏产业;引进、培养数字内容产业专门人才;积极探索、实践数字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对经济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 ,也推动着政府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本文通过与国内外发达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 ,充分证明了政府信息化对信息产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并以甘肃省为例 ,探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的互促关系 ,现阶段政府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也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为了有效促进这些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它们的生存环境,首先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拓宽西部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其次要加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为西部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持久动力;最后应加强政府引导和体制创新,为西部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手拉手”活动的开展,西部民族地区人口受教育比例大大提升,少数民族各类专门人才大量呈现。但是,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仍然落后。综合看来,制约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颈瓶”是设施落后、东西部师资信息化掌握程度差;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教育投入显现不足;成人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因素。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必须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方式,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信息化差距分析: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产业部以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中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信息化差距呈扩大化趋势。经济发展差距、科技发展差距和教育发展差距是导致民族地区信息化差距的主要原因。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必须坚持:以政府信息化带动社会信息化;以城市信息化带动周边及边远地区信息化;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普遍提高公众的信息接受能力;搞好民族地区人才建设,特别是IT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国家信息中心2013年1月发布的信息社会发展指数( ISI),对我国信息社会及其重点领域发展水平作了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发现自2001年以来,我国信息化不断推进,信息化是遍及各省市的。然而,全国信息化的推进并不均衡。ISI指数年均增幅在2001年—2008年间仅4.4%,在2009年—2012年间为8.9%,增加了1倍多;地区间差距也在扩大,东、西部省市区信息社会存在“发展转型—相对停滞”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研究了决定信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并比较研究信息社会发展较快地区和较慢地区的特征。主要的实证结果是:人力资源开发、生产方式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包容发展对信息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合理选择接纳转移产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存在着技术经济水平的梯度差异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 ,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对此不能盲目乐观 ,如果产业选择不合理 ,反而制约产业结构升级。西部地区应明确产业选择的原则 ,采取有效措施 ,在选择接纳产业中力争做到兴利除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