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科学经济学的兴起与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特别是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 ,经济学家们在科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而导致了科学经济学的起飞和迅速发展。本文对科学经济学的渊源、兴起与最新发展进行了评述 ,重点集中在新科学经济学近年的研究成果上 ,主要对科学研究的制度安排和激励结构、科学技术与商业化 ,以及科学、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等三方面的新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文章最后扼要讨论了科学经济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些学者很早就提出要以东亚的发展为基础,构建不同于盎格鲁·撒克逊的新社会科学.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儒家学说,对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隐含着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另一种学术范式.<儒家经济学原理>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不同于西方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观,儒家学说是以"正义"这一规范性价值判断作为前提的,在这一基础上将经济学定义为"依据正义原理" "管理财产"的科学.对经济活动的逐利与正义之间的关系做了合理的论述,并形成了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经济学与道德--对经济学某些倾向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两年一种比较为人所接受的观点,即"经济学已经完全摆脱了道德判断和道德说教",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认为经济学不做道德评价的说法不能成立,没有功利主义道德观,就根本不可能有称之为经济学的东西;从新制度学兴起之日起,道德问题就逐渐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经济学并不直接地或主要地研究道德规范,但它总是给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以巨大的影响;承认经济学受到道德观的制约,承认经济学有观念的倾向性,这一点也不会影响它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诸多学派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要义与政策主张,并从研究机构、高校、出版物等多方渠道探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的传播及对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理论基础、教育体系产生的影响.同时,针对传统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等问题,提出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和构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法律经济学、经济分析法学和法经济学都是法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的结果,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研究路径。法经济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它以权利的公平、有效率的配置为主要内容,以交易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分析和法律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将法律经济学、经济分析法学和法经济学区分开来,对于促进各种法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复杂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哲学与当代制度经济学之间存在着思想方法论上的深层关联,实证分析了范式论的科学观与制度经济学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历史主义的方法论立场与制度演化生成的路径依赖,人的主体性与经济价值的合理估计,库恩的科学政治学与制度最重要的思想等方面的具体联系形式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演化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富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学科,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相比,它注重对"变化"的研究,强调时间与历史在经济演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制度变迁.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演化经济学的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马克思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前驱,此后广义的演化经济学源于凡勃伦;狭义的现代演化经济学源于熊彼特和西蒙.熊彼特对创新过程的研究使演化经济学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西蒙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演化经济学借此概念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并将其视为自身理论框架的重要基点之一.演化经济学旨在了解经济组织的内部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技术进步以及行业和产品的变迁,理解创新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经济学是客观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因此,现实的经济状况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和制约的作用。由于东方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无论是成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很自然的产生于西方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经济腾飞,都充分说明:中国经济的壮大需要能反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来指导。但在创建中国经济学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经济学者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理清,中国经济学的建设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学本身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任务的迫切要求.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对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需要通过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理论前提与中国实际的差别等措施切实推进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18.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源于人类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瓶颈问题,因此,人们的经济学观点对其理论内涵的界定与延展紧密相连.西方经济学以收入--成本分析为根基,将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问题作为核心,始终不能摆脱人类经济发展跟自然资源相对立的功利境界.人本经济学则主张"以人为本"的资源观与发展观,该理论提出人的生命成本是经济学中的最终成本,应将人生成本最小化和快乐满足最大化取代功利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本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概念,认为应该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人类经济发展的长远问题;而且将资源、环境纳入到经济发展体系,揭示出引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并非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而在于人的有限能力与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按照人本经济学的理念,要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将重点转移到人类自身,通过建立全消费观念,为合理的生产、分配与交换行为做出正确的消费导向;同时,注重提高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维护自然的能力以及调节和改善人类自身行为的能力,达到人类自身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19.
尽管当前的经济学课程越来越枯燥无味,经济学理论与现实之间也越来越脱节,以致有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的经济学家对这种过于膨胀的抽象化和数理化倾向提出了反思,但是,绝大多数主流学者还是在为现代主流经济学范式辩护,经济学数理化倾向还在加剧.其中的主要原因有:(1)模仿和攀比促发了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自反馈路径;(2)学术界等级化秩序的形成导致了理论研究的单一化;(3)流行的匿名审稿体系强化了数理形式上的规范要求;(4)引导假定的不可通约性夯实了"我向思考"式研究;(5)形式逻辑的偏重使经济学研究蜕变为数学逻辑游戏. 相似文献
20.
主流经济学的男性视角决定了在其理论范式内无法建立一个赋予女性平等经济地位的理论,它的经济人的前提假设把客观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简单化,使妇女、儿童被排除出经济人的范畴;主流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确立了一种男性话语霸权,女性的家务劳动由于缺乏经济价值在资料统计中常常被忽略.女性主义经济学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重构,为女性在经济中的不平等地位呐喊并寻求根本的解决方法.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再生产性劳动即妇女的无酬劳动、妇女的生产性劳动即有酬劳动及第三世界国家妇女的经济问题,它的目的是引导经济学成为客观的、平等的、民主的经济学.对于在经济体制转轨中遭遇到许多新问题的中国女性,女性主义经济学可以提供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