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洁的《无字》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都是旨在全面展示女性主体成长的成长小说。两部作品记录女性生命成长的历史时,都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主人公的“出走”与皈依,展现了女性为追求自身价值和幸福与逆境顽强抗争,从而独立自强的心路历程。两部小说将主人公的成长均集结到“皈依”。简·爱的皈依是“复归乐园”,吴为的皈依却是“走向死亡”,“殊途”同“皈”体现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描述女性成长的生命史和心灵史,两部作品都采用了自传性叙事的表现方式,由此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中知识分子的总体形象,是“破落户子弟”,而衰弱和痛苦则是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一性格的形成,既与大变动的时代有关,也与儒家思想有关。鲁迅写出知识分子的衰弱和痛苦,同写出农民的质朴和愚昧一样,都是对“国民的魂灵”的深刻揭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我国的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围城》与《儒林外史》是两部不同时代的讽刺小说,均以高超的讽刺艺术擅长.在炮容上又都是知识分子小说,非常值得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围城》在讽刺艺术上既有与《儒林外史》一脉相承之处,亦有创新的地方.在主题上,《围城》既堪称一部"新《儒林外史》"又超越了《儒林外史》,上升为一种哲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清代,产生了两部纪念碑式的高峰作品,一部是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一部则是“用传奇法,而以志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而兼二体”(纪晓岚语)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两部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的地位已确定无疑,而对《聊斋志异》的地位则虽有人论述,但至今认识并不统一。中国小说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演至六朝,而为志人志怪;唐人作传奇文;而进至宋代,一方面,志怪及传奇文日…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和《长河》代表了中国新文学的民间立场和民间审美观念,改变了新文学偏重于知识分子自身题材的"由启蒙到革命"的狭窄性,把文学创作引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由启蒙到民间"的新天地。文章通过分析这两部小说,以说明沈从文对文学史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6.
《呐喊》与《彷徨》是鲁迅在“五四”到大革命时期写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呐喊》收入一九一八年四月到一九二二年十月所作小说十四篇,一九二三年八月出版。《彷徨》收入一九二四年二月至一九二五年十一月所作小说十一篇,一九二六年八月出版。到三十年代初期,鲁迅站在新的思想高峰,对前期写的这两部短篇小说集,题了两首五言绝句。这两首五绝是我们研究鲁迅文艺思想的发展的最可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故乡》中的“归乡”叙事既留下了丰厚的启蒙思想遗产,也留下颇具问题性的思想“债务”,即“知识分子道路”这一经典问题。在思想主题与结构形式上,当代作家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与《故乡》构成了富有意味的“对话”与“互文”关系,前者对主人公两次归乡经历的叙述潜在地回应了“知识分子道路”的问题。在“归乡”之不可能与可能的辩证关系中,《黑骏马》重新开启了启蒙者/知识分子不断“归乡”——“回归民众”的“思想道路”。张承志以此表达了对“知识分子道路”这一经典问题的另类思考,从而与“八十年代”产生了复杂的思想与美学张力。  相似文献   

8.
《雨花香》和《通天乐》历来被认为是拟话本小说集,此说未见置疑。本文认为,这两部作品专为“劝善”而作,是明清时期道德善书与拟话本小说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二书借鉴了小说的编创手法,思想内容则是明清以来劝善思想的图解。从故事结构到主要思想,二书都更接近道德劝善书。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上元灯》和沈从文《菜园》两篇小说都有着感伤的特质。本文正是选取了这两篇小说作为观照对象,比较其感伤情调的异同,在探索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同时,力求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感伤情调的大致走向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还原《小说林》杂志创刊到结束期间的上海小说期刊界,讨论《小说林》杂志上诸种论说与《月月小瑚杂志及吴趼人的小说观的关系。《小说林》杂志的创办与《月月小说》不无关系;在历史小说观和言情小说观方面,《小说林》同人都表达出与《月月小说》总撰述吴趼人或争鸣或呼应的意见,并且发生了一定作用。《小说林》同人与吴趼人争鸣的背后,其实是关于新小说中“善”与“美”两种因素孰先孰后问题的交锋。  相似文献   

11.
著名学者彭定安先生的长篇小说《离离原上草》,是表现知识分子命运和强韧生命力的史诗性巨著。小说描写知识分子个人及小群体的成长史,伴随着中国20世纪40至80年代近半个世纪的革命史,体现出作者正直品格、博爱精神与廓大胸怀。其“追忆”与“故地重游”两大母题显示了浓重的亲情,深沉的历史感,此外还有生态保护、人性的守护与思想的呼唤等。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显示出学者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孤独的阐释--《红字》主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十九世纪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内容丰富,主题深刻,不同的读者,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论。它可以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也可以是一部关于罪恶的小说。常耀信先生认为这本小说主要是关于“罪恶对于一般人,以及犯了罪的人在道德,情感,和心理上的影响。”Charles Leavitt列举了《红字》所涉及到的几个主题:对清教主义生活方式的批判,知识分子的骄傲,以及被隐瞒的罪恶。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3.
《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两部小说跨越了时与空的界限,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从乌托邦文学角度阐述二者的契合与相异之处。契合主要体现在二者都是通过小说主人公到海外游历的奇异的经历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二者均属乌托邦文学。而两位作者的经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是造成两部作品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均为杰出的讽刺小说,两位作者的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活经历的相似是他们采取如此类似的写作手法的根本原因。两部小说都采取了海外游记结合丰富的想象,以现实为蓝本,描写现实却又讽刺现实。没有讽刺,两部小说不会有这样强烈的震撼力,是讽刺成就了两部小说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根》与《紫颜色》这两部优秀的作品都出自非裔美国作家之手,都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高潮阶段的产物。《根》是一部寻根小说;《紫颜色》也用耐蒂这条暗线表现了寻根的主题。通过两部寻根小说的比较阅读,可以发现哈里与沃克对相似的文化,有着不同解读。这种不同,使得《紫颜色》在思想深度上,要明显优于《根》。  相似文献   

16.
张者的新作《桃花》是一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在如何书写知识分子这个问题上,作者显然处在犹疑不定的状态,从而导致作品出现游离的问题。这种游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主要人物形象在坚守与逃离之间游离,其二是作者在纯文学与畅销书之间摇摆不定,力图兼顾,实则俱损。《桃花》暴露出来的问题的实质是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超拔力量的匮乏。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前,陈寅恪先生以他文史大家的卓识,提出“唐代贞元元和间之小说,乃一种新文体……元稹李绅撰莺莺传及歌于贞元时,白居易与陈鸿撰长恨歌及传于元和时……实为贞元元和间新兴之文体”的新说,并准确地指出《长恨歌》为“言情小说文体”的诗歌部分。其实就《长恨歌》与《长恨歌传》这两部具体作品而言,两者都是小说,一用诗体,一用传体,《长恨歌》就是诗体小说。  相似文献   

18.
《范进中举》和《两班传》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成为中韩两园讽刺文学的典范。两部小说都选用富有典型意义的真实材料,将讽刺的锋芒直指社会弊端,只是前者指向腐朽的科举制度,后者指向行将崩溃的两班制度;两部小说都精心描写讽刺人物的言行,展示其言论与行动的尖锐矛盾,从而获得讽刺效果,一是悲由喜来,一是喜由丑生;两部小说的作者都善于把自己的情感隐匿在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中,关敬梓力求隐去自己的声音,而朴趾源有时夹叙夹议;两部小说语言精炼、幽默,但前者较后者更具通俗性、更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索尔·贝娄的两部小说《晃来晃去的人》和《赫索格》的写作题材 :日记题材和书信题材 ,进行了比较研究。《晃来晃去的人》是贝娄的第一部小说 ,有扭转当时创作风气的作用。《赫索格》是贝娄的代表作 ,其气势恢弘、挥洒自如的写作风格使贝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最终适应了城市荒原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0.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把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印第安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这部小说中不容忽视的现实感、历史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方法,不但使《百年孤独》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还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小说创作,对我国文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的《浮城》与《百年孤独》最为接近,在中国读者群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两部小说都按照“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其真”的原则进行创作。两书都以运用象征意蕴、纷繁复杂的人物活动、荒诞的情节引人入胜。本文就两书的总体结构、人物结构、艺术特色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