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什么是生产力?我国近几年出版的哲学和经济学等普通教科书,几乎都是这样表述的:“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同生产工具这两项,就构成社会的生产力。”对此,我们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产力问题和使用生产力概念,都不是从马克思才开始的。在他之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研究社会财富的来源及其增长的原因,就已经试图揭示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并且相应地使用了“劳动的生产力”、“土地的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和“资本的生产力”等概念。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使用的生产力概念,无疑是从对这些概念的批判研究和改造充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握这些概念的演变过程,才能理解马克思在生产力问题上的理论贡献以及它对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门科学的创立和发展,都依赖于既有的理论水平和社会需要。对于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也必须从理论发展和实际需要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各种不同形态的社会生产都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所谓生产一般,狭义地说,就是劳动过程,因而首先是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而同自然之间进行的物质变换过程,广义地说,是指整个社会生产的一般的物质内容和条件。所谓生产特殊,则是指与一定的物质基础相适应的特定的社会生产形式。因此,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即“生产一般”或“生产过程一般”。资产阶级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同时马克思阐明了社会生产过程是由相互作用的四个要素——生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商品经济关系以及市场经济关系从经典作家的“生产关系”中剥离出来,提出“生产力运动的经济形式”这一新范畴。认为商品经济形式是社会生产力的经济形式中的一种。当代社会生产力的现代物质技术形式与商品经济形式的统一,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生产力基地。当生产力的商品经济形式在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并由此影响社会经济的其他方面也采取商品经济形式时,这种经济形态便被称之为“商品经济”,从它的调节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看,这种社会经济便是“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空间,只是作为劳动场所和生产力布局的基础等才在经济学上论及。这在从劳动出发论述如何生产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政治经济学来看,无疑是正确的;而对重视全部生产因素阐明怎样生产财富或使用价值的生产力经济学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①反之,“空间是水平分布的时间。”②我曾提出过生产力空间(简称空间)的概念,并认为其是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③下面来系统地探讨一下生产力空间这个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6.
贺昌盛 《唐都学刊》2003,19(3):25-29
这里所说的中国“西部”的概念 ,应当区别于单纯以地理学或经济学的尺度所划分出来的那种区域性的概念。它既不同于一般所认为的中国西北、西部陲疆和西南等在地域上的综合 ,也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所谓欠发达的或有待发展的西部经济形态 ,所以 ,不妨称之为“文化西部”。所谓“西部文化” ,主要是相对于以农耕文明形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 ,和以现代都市文明形态为基本范式的京、津及沪、穗等现代城市文化而言的。这一文化形态在总体上显示为一种以“游牧文明”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形式 ,无论是在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 ,还是宗教信仰或民族个性上…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人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力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概念的内涵、构成要素、发展实质的分析的最大缺陷是具有非人本性。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性的核心,因此,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即人类在精神支配下利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获取利益的劳动能力;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生产力要素即劳动力;要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因此,生产力发展的实质即人进行生产的素质、技能的发展,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特征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力,如劳动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科技生产力等等,而是综合生产力。马克思曾说过要“发展一切生产力”,本文认为应该将它理解为综合生产力。综合生产力的具体形态有:客体综合生产力、主体综合生产力、过程综合生产力、时间综合生产力、空间综合生产力等形式。综合生产力就由这多种综合生产力耦合成创造综合经济利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流通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流通过程的经济关系的科学。它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生产为媒介的流通过程,即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的实现过程。包括商品生产者之间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具体地说,它要研究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转换;商品从生产转到消费(即再生产)过程的运动形式;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及其实现条件;流通过程的劳动消耗及其效果和对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1962年,蒋学模同志提出了“劳动的潜在形态”(见《学术月刊》1962年第四期)这一新概念。这是蒋学模从马克思给劳动力和劳动下的定义中“反过来”“看出”的。他还以一个图式来表达“劳动形态”与“劳动过程”、“潜在形态”与“劳动力”的对应关系,力图证明。(1)劳动有一种潜在形态;(2)它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本身”;(3)劳动力包括在劳动过程之内,所以是劳动的一种形态。所谓“潜在”,是指事物的存在表现得隐蔽或不明显。“在”是事物的存在,“潜”则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全面深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由于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因此马克思在研究生产关系的同时,对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力,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协作、分工、机器大工业等劳动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马克思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生产力形式”的思想。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之前,“生产力”一词就被人们使用着。马克思给这个词赋予自己特定的内容。他对生产力作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区分,使用过一系列用语,主要的有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劳动的个人生产力、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劳动的自然生产力、生产力总和、  相似文献   

13.
王世梅同志《流徙文化论》,“把人类的流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这是一个贡献。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步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发明创造了生产工具。人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创造文化。这种物质形态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劳动同本能的、动物式的劳动相区别,才成为真正的人类劳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闯入其他传统的学科领域,诸如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哲学、政治学、甚至生态学,这是当代社会科学中最令人兴奋和引起争论的一个发展。然而,人类学则仍然是一个几乎不受经济学的发展所影响的领域。固然有一个被称为“经济人类学”的完整的人类学学科,但它只存在于不使用现代经济学概念研究原始社会经济的主要工作中。发生在“形式论者”与“实质论者”两个学派之间的激烈争论,导致经济人类学长期的消沉。前者坚决主张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完全可以运用于原始社会的生活条件,后者则认为这几乎完全是不可能的。由于对经济学性质的误解,这个争论是没有结果的。两个学派都假定经济学只是对直接交换市场(explicit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掌握的理论李中一一、马恩对价值掌握的一般论述“价值”这个概念,在东方和西方远古时代就有。两千多年前有人试图对它作哲学考察。马恩以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创立了劳动价值论,但真正对“价值”进行系统研究,形成哲学价值论还只在马恩晚年的19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学界,尤其是关心生产力经济学这一学科的经济学家大都知道我是我国生产力经济学的倡导者,知道我对生产力的概念的一贯主张。人们知道我国经济学界在生产力的概念问题上有一个生产力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之争。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生产力是由生产者、生产工具、生产对象三个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7.
民主这个词,最早产生于古代希腊社会,它的本意是指“人民的权力”。但是,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权力”,历来各个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说法不一。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才赋予民主这个概念以科学定义。列宁说过:“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  相似文献   

18.
<正> 《资本论》对生产力范畴作了系统的阐述,本文试对《资本论》中阐述的生产力范畴体系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一、生产力的技术性 1.劳动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章提出了劳动生产力的概念。他说:“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  相似文献   

19.
一、生产力系统中的“硬件”与“软件” 构成复杂的社会生产力系统的诸多因素,从其存在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构成因素,如劳动者、机器设备、材料、仪表、运输工具、附属设施等等,它们具有一定的实体形态,在生产力系统中发挥着可见的重要作用,而另一类构成因素则是以知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城市城市经济学是以解决城市问题为目的,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和探讨理想的公共政策方案的学科,因此首先要考察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城市。城市是具有各种人们活动的复杂的体系,可从不同角度给它下定义。因此,既使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城市时,不仅把它作为经济现象,还应包括政治、行政、社会、地理等各种现象,有必要综合地加以考察。以此为前提,作为城市经济学的对象考虑城市时,首先要把城市的行政政治概念同社会经济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而且,不应把我们的研究局限在由行政界线划分的法律上的地方自治体的“市”(city)这一范畴里。这是因为城市的行政界线是根据历史上或政治上的原因确定的,而对城市经济学来说这是外部因素。因此,在本书里涉及的行政界线,除了城市财政外,一般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