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闻的定义向来是一个存在着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在梳理我国20世纪新闻定义研究沿革的基础上,对新闻的定义作了语义学的探讨,从而阐明事实说和报道说作为一种"释义性"解释,都有各自特定的使用场合,不能相互取代;信息说科学地揭示了新闻的一般本质,相对于事实说和报道说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新闻在阶级社会中的特殊本质,即新闻是报道新近变动的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在西方称为解释性新闻 ,通过大量的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揭示新闻事件的全信息和深刻含义。本文是通过深度报道产生和发展过程与新闻背景材料间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展开论证 ,说明了有背景材料不一定是深度报道 ,但深度报道一定少不了新闻背景材料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的异常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考量着媒体的报道能力与报道水平,而媒体的新闻反应和报道表现又是其惯有新闻理念和运作特性的集中体现。文章以2013年四川纸媒中的暴雨报道为例,从具体的文本来反观新闻媒体如何在"异常性"事件面前体现"常态性"素质,保持新闻生态的平衡。研究发现:报道中存在信息有意突出与淡化、主题性报道和信息来源偏向等总体特征,新闻生态趋于失衡;而处于同一意识形态下的不同媒体则以具体报道上的异质性来占据各自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知名新闻杂志《三联生活周刊》的个案研究,考察中国语境下的一种特定的新闻实践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关系,并尝试用"学者型记者"的概念进行概括:一方面,它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共性,例如自主意识、服务公众、注重事实等;同时又体现着新闻专业主义某些经常被研究者忽视的特定面向,诸如在媒体功能上强调以"理解"推进对复杂中国社会的认知来"服务公众"的基本内涵;在角色认同上,与一般的客观报道以及强调记者介入的调查性报道保持疏离,也不认同以"舆论监督"名义出现的"批评报道";在常规行为准则上,强调以特定社会科学知识构成的分析框架,注重对社会结构变动的理解,从而与关注事件、人物、行动为中心的一般新闻报道理念形成区分。本文认为,"学者型记者"代表着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实践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出现是从业者职业独立意识的体现,也构成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在新时期的一种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会议报道是各类媒体发布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存在着"远"、"死"、"浅"、"滥"的问题。可从多元信息发布、确定主体受者、选择传播内容、创新报道形式4个方面加以改进,让会议新闻报出"彩"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呈现出多样、复杂、广阔等特性,加之人们主体意识的增生,信息变化的迅捷,使得新闻报道逐渐从表层向深层发展,从事件型向问题型发展,从微观向宏观发展,从单一信息型向信息密集型发展,深度报道即应运而生。这种以力求深入新闻事实内部剖析矛盾提示本质的报道类型,已经越来越受到新闻工作者的关注,并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它被西方学者称作“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一天比一天流行的报道趋向。”当前,深度报道在专业报的新闻采写中也得  相似文献   

7.
报业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新闻质量的竞争.新闻深度报道促进了报纸新闻向深层次发展,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对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高校报深度报道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育新闻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新闻也应不断改进,丰富写作手法,革新报道方式,巧选新闻角度,深化新闻主题,加强深度报道,弘扬人文理念。只有这样,教育新闻才能具备思想性、可读性,真正赢得受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甘建华先生是湖湘大地上一位享有盛名的作家型记者.他的中篇小说集<西部之西>曾获得过广泛地好评;随后,他的系列深度报道在省内外深受关注,尤其是他那大义凛然的游侠风骨与百折不屈的勇敢精神,被圈内誉为"铁血记者"与"衡阳大侠";他的新闻作品集<铁血之剑>与<天下好人>被部分高校新闻专业列为案例教材.他的新闻报道不仅视角独特、叙述清晰,而且直面人生、针砭时弊,表现出一种新闻记者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地方电视台的主打栏目,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并展现给观众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的选题以及栏目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地方台的份量、展示地方台的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地方台的竞争力、促进地方工作的开展、深度报道具有题材的重要性、评论的思辨性、报道的立体性和手段的丰富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新闻、新闻策划和新闻报道策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本质的区别,新闻报道是可以策划的,而新闻是不能策划的。策划的所谓新闻,其实不是新闻,而是广告活动或公共关系活动;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又完全不同,新闻炒作属于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有它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及注重传播技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的过程其实就是新闻选择的过程,选择贯穿了新闻传播的始终。可以说新闻报道是选择的产物.不同的媒体定位会表现为不同的新闻选择,反过来新闻选择又造就了媒体的鲜明个性和特征,新闻角度和报道方式的选择是媒体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本文拟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为例探讨新闻选择在电视新闻节目生产流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媒体对华报道中出现的倾向性态度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媒体国际新闻报道态度模型,记者对报道态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社会对负面新闻的接受程度和新闻的重要程度。仅当社会对负面报道的接受程度较高时,媒体内部报道态度才会出现差异,即关联度较高的记者会倾向于负面报道,关联度较低的记者则倾向于正面报道。基于《纽约时报》对华新闻报道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纽约时报》记者比非《纽约时报》记者负面报道倾向性更高,新闻工作者相较自由记者更倾向于负面报道,这表明美国媒体对中国新闻的负面报道现象源于美国民众对中国新闻存在先验偏见。  相似文献   

14.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中很重要的题材,是中西媒体重要的报道内容。由于中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媒介生态环境以及媒体的发达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西媒体的新闻理念、报道角度、报道立场等也有所不同,反应到会议新闻中,就呈现出报道本位、报道思维、报道篇幅、报道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西方媒体在会议新闻报道方面相对成熟,而我国还相对薄弱,如何取长补短,借鉴西方的经验和创新当前的会议报道,是我国新闻工作者应当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第四媒体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播领域 ,因特网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 ,作为第四媒体正异军突起 ,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同传统媒体相比 ,因特网具有多媒体、个性化、双向交互、实时传送、极大丰富、全球传播等特点 ,这正是它优于传统媒体的品质。传统媒体面对因特网的挑战 ,必须顺应形势 ,改革创新 ,扬长避短 ,争取自己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 ,关键是调整心态 ,把自己由信息发布者变为信息提供者 ,真正确立为受众服务的观念 ;核心是运用现代技术 ,革新传播方式 ,积极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不断提高新闻产品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闻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如何使经济新闻真正为大众喜闻乐见呢?从文化入手,发掘经济生活中的文化因素,对拓宽经济新闻的报道面,满足受众对新闻多样化的需求是有积极意义的。文章着重就如何从文化的视角来拓宽经济新闻的报道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新闻报道方式出现了“深度报道”、“短新闻”、“文学化新闻”等新形式 ,其变革的原因在于 :报道内容的多样化、受众要求以及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媒介之间的竞争等 ,导致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以H5等新技术表达载体为支撑的“新闻游戏”,作为融合新闻报道的新型新闻产品,正逐渐成为国内纪念性活动议题报道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文章探寻了新闻游戏的集体记忆建构路径,认为其在形式与内容上“新与旧”“虚与实”的融合创新形态下,通过多重符号等元素的互动组合与建构,使受众在游戏般的沉浸式体验中,形成记忆并回馈感受、参与互动。因而无论从个体、群体还是媒体角度来看,新闻游戏+纪念性议题的报道模式,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现代传媒生态下催生的必然之物。  相似文献   

19.
犯罪新闻的娱乐化就是以娱乐性为框架架构犯罪新闻,它是媒介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范式转换过程中的一种价值歧路。犯罪新闻的娱乐化导致媒介环境监测与预警功能的迷失、罪感与耻感的沦丧、道德省思能力的消弥。犯罪新闻报道应当全面反映和体现法律的精神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