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风水宝地出英雄”,这是科尔沁地名传说的主要母题之一。这一母题是蒙古族故乡崇拜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它源于蒙古人“地母”信仰,是蒙古英雄史诗“英雄神奇诞生”母题的传承,他受到了汉、藏文化的滋润,并在近代以来科尔沁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背影以及社会环境中发生和日臻成熟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英雄崇拜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传统,作为蒙古族的缔造者,曾经创下震惊世界伟业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广大蒙古族民众引以骄傲和自豪的英雄,成吉思汗崇拜无疑成了蒙古族社会的流行。成吉思汗崇拜是在蒙古族特殊的发展进程中形成,它对早期蒙古国家、民族的发展以及统一元朝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江格尔》是一部气势恢弘的蒙古族史诗,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由广大蒙古族群众创作而成,是蒙古族英雄史诗中最优秀的一部,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在《江格尔》史诗中有两个基本母题系列即:婚姻型母题系列、征战型母题系列。透过这两个系列可以看到蒙古族原始思维审美意识,及审美意识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卡莱尔将英雄区分为六种形态,但他赋予英雄共同的品性,即诚实与真实;英雄是真实的,因而人类活动是英雄的历史,也是崇拜展开的历史;崇拜是人类活动的根本,英雄崇拜是人类活动的基石,因而世界历史即是英雄崇拜的历史,世界历史是道德的展示。因此,更恰当地说卡莱尔的英雄史观是一种以宗教形式存在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传统的伦理思想贯穿于蒙古历史的始终,然而蒙古族是马背民族,是动荡的民族,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成吉思罕崇拜及黄金家族正统观”、“忠君与忠实”、“妇女地位”、“英雄气质”、“尊师重教”等五个方面论述蒙古族传统的伦理思想的同时,也论述了藏传佛教,即黄教在这五个方面的影响,从而突出了15—117世纪蒙古族伦理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蒙古族的英雄崇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蒙古族的英雄崇拜文化巴·苏和蒙古族人民在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漫长的游牧狩猎经济生活和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草原文明和马背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古老而独特的英雄崇拜。本文拟从民俗学、审美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一、...  相似文献   

7.
稼轩词中的英雄人格意识关联着英雄人格崇拜这一文化母题,投射着宋金战争的刀光剑影,蕴涵着宋代文人的审美心态。它具体表现为忧患意识、自我英雄意识、他人英雄意识、苦闷与解脱意识。后者是英雄意识在强大压抑之下的变向表达。在中、西文化精神的比较中,稼轩词中的英雄人格意识更显出可贵的文明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只有藏族史诗《格萨尔》的叙事结构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相类似,是天上→地界—天上的圆形结构,《玛纳斯》呈半圆形结构,即英雄在人间诞生→立功→牺牲→死而复生结构;《江格尔》中英雄在不同的章节中与不同的敌人斗争,人物是中心,串起时间和不连贯的事件,可视为串珠型结构。英雄史诗情节的最小单元是母题,但除母题这个最小的情节单元外,也可以采用比母题大的一种情节单元———史诗母题系列进行分析。由此又可得出:单一情节结构的史诗(单篇型史诗);串连复合情节结构的史诗;并列复合情节结构的史诗,而这三种结构其实是反映婚事(情事)斗争系列和反映征战系列的四种不同排列组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萨满教猫头鹰崇拜文化传统与族源传说的联系为切入点,对蒙古族猫头鹰始祖型族源传说的起源进行探讨,并通过对蒙古与其它北方少数民族猫头鹰始祖型族源传说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并指出猫头鹰以始祖或守护神的形象出现于族源传说是与萨满教信仰中的猫头鹰能害恶灵的观念相联系,而且族源传说中的"鸟和树"母题与萨满传说中的"鸟和树"母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明清小说中辟兵辟邪宝物功能及社会属性在于,对英雄的护佑往往与人物教门派系有关,以辟兵宝物御袭,辟金(兵器)珠、辟火宝衫等可证佩戴者身份。辟兵意象是本土辟邪观念的军事想象与宗教心象,昭示了巫术功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辟邪兵器保护使用者,常与对敌方震慑力搭配;同英雄命运神佑信念结合,表达生命主体与特定宝物间有机联系的共生理想,体现好生之德与佛教救度善行;展现殊方异物的神通及边缘特征,以"他者"眼光展现宝物神秘来源;辟兵书写成为佛道辟兵术与辟兵符咒的世俗化。古印度妻子贞操多为其夫辟兵,密教法术多辟兵符咒;佛经辟邪信奉镜、剑类神物,与道教神物崇拜互动;明清辟兵母题的文化吸附力,借助文本叙事策略生成了超越现存在的抵御与救助功能,成为历史演义惯用的"史诗手法";以神物崇拜为核心,往往遮蔽、弥补英雄的凡人弱点,有效呈现英雄半凡半仙或凡人"仙性"身份,确证该主人公得仙师佑护等。母题属英雄功业表现必经的"历险",折映出人类借重生态系统的真实意愿,与物共生以抵御灾难的现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三年的参与观察和二十余例的个体访谈,采用了民族志方法叙述了一个蒙古族聚居村落采用名为“成吉思汗纪念馆”实际建造关帝庙的过程。认为:“借名制”是民间信仰在当代的一种生存策略,这个过程中包含了村民的努力、乡土权威的支持和政府部门的通融,是小传统在大小传统相互碰撞的空间里的文化反映,是缓解紧张关系、构建有机社会的一种生存艺术。  相似文献   

12.
好汉三项比赛从萨满教祭祀仪式演变成为衡量好汉的价值标准之后 ,渐渐渗透于蒙古英雄史诗之中 ,在原有完成任务式考验婚史诗的基础上 ,出现了复合式考验婚史  相似文献   

13.
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使元杂剧不可避免地受到蒙古民俗文化的影响。元杂剧中有很多爱情剧、宗教剧和反映大团圆结局、节日竞技及节庆时杀羊造酒等习俗的情节,这与蒙古民族的思想、文化、习俗关系密切;元杂剧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这与蒙古族崇拜英雄的民族情结不谋而合;蒙古民族的审美风尚使元杂剧总体上呈现出酣畅淋漓、热烈奔放的风格;元杂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也与蒙古民族的民间文学诸如英雄史诗、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元杂剧中使用了大量的蒙古语,更直接地反映了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长调民歌反映着草原生活,而草原生活也离不开长调民歌。因为有了长调民歌的相伴,牧人才可以常年放牧而不感到厌倦。由于长调民歌的哺育,蒙古族才会有身心健康、感情丰富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说,长调民歌既是草原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游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了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蒙古族社会 ,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主要是上天崇拜和祖先崇拜。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 ,维护社会道德的精神力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佛教伦理思想完全改变了旧时蒙古人的道德结构 ,使蒙古人他律性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律性的道德规范。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藏传佛教因果报应说作了对比 ,分析和揭示了佛教道德思想在蒙古人中传播的过程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史诗《摆手歌》的民族学价值 --土家"摆手"研究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著名史诗<摆手歌>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根据族源、迁徒、民族英雄以及"蛮夷"文化之荟萃的探索,论述其民族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一个蒙古族聚居村落中人为制造了一例关于“转运珠”的“伪民俗”事件,分析这则利用了汉族传统民俗素的谣言在这个蒙汉语共用的双语社区以蒙汉语杂糅的形式传播的过程。从民俗学角度解析该语言民俗活动在亲属社会网络中发挥的功能,阐释民众趋利避害的民俗心理是谣言得以传播的重要心理基础,通过语言民俗的考察侧面论证了农区蒙古族村落是一个蒙汉文化高度融合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8.
当今蒙古族农牧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的转变。这种变化基本适应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蒙古族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是演变过程中也存在消费观念滞后、过度消费等不合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蒙古族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蒙古族农牧民消费观念的演变入手,对其演变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情况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和<罗宾汉传奇>显著的共性是以英雄人物为主角.这些英雄人物虽生活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在他们身上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不过,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不同,在他们表面的相似之下却还掩藏着一些差异.本文从中英两国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对这些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作了较为详尽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