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乡人力资本分布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内在的原因是由于城乡人力资本的差距造成的.城乡人力资本的非对称性分布,导致城乡发展动力的不同.文章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城乡人力资本分布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在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发展,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将成为未来1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基于此,刻画了中国人力资本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测算出近20年间中国人力资本分布区域差异、极化程度,并对其动态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各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增长的同时,区域间的人力资本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发达地区人力资本储备占明显优势,且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并呈现出由东向西扩散的趋势;②西部地区各省份与其他省份人力资本的差异是构成全国人力资本整体非均衡的原因;③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增长迅速,但区域间人力资本差异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人力资本越低的省份,人力资本增长越慢,而人力资本越高的省份,则增长越快。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国各省份2001-2015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分析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结构等因素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从全国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正向空间外溢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存量也能促进产业升级,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其是负向影响,当人力资本存量一定时,随着基尼系数的增大,人力资本水平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变小.从区域层面看,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是负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是正向影响;西部地区初级人力资本的负向外溢效应比较明显,中级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会阻碍产业转型,在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而在西部地区对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高级人力资本会显著促进各地区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我国29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现象;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城市化率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大,资本存量的提升则有助于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5.
东西差距扩大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经济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容置疑,东西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投入产出的观点来看;投入悬殊是导致东西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生产力布局某种程度上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国家从人力、财力、物力和项目的安排上有意识地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从而弥补了西部地区交通等条件的不足,东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文章从地区间经济实力差异、经济结构差异、基础设施条件差异、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对外开放水平差异、制度性差异等方面分析了地区收入差距形成机理,构建了地区收入差距paneldata模型,以浙江省为例,对地区收入差距形成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收入差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地区人均GDP差异、城市化水平差异、人力资本差异对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基础设施条件差异对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对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而地区人均外商投资差异对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对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差异、民营企业效率对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实证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明  黄慧 《统计与决策》2012,(16):122-125
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具有深刻的产业变动原因。文章以地区GDP为基本指标,通过对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进行产业分解进行和地区分解,分析了1990~2009年2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揭示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变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地区集中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以及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西部地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各省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区际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强度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因素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三部门模型,分析了技术差距、人力资本结构对企业自主创新强度的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差距对企业自主创新强度起负向作用;人力资本禀赋与企业自主创新强度密切相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本禀赋中越偏向高级人力资本,越有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强度。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内地2005-201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差距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强度的重要因素,技术差距越大,企业自主创新强度越低;人力资本总量和人力资本结构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强度;技术差距、人力资本结构相比人力资本总量对企业自主创新强度作用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主成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荣 《统计教育》2006,(12):37-39
基于现有人力资本水平测度方法的不足,本文从人力资本的定义出发,构建人力资本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评价,得出我国地区人力资本分布不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2000年和2005年各省发表文章的数量,利用创新区位商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中国省际之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强的核心区域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天津,虽然各省之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处于缩小的趋势,但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高帆 《统计研究》2014,31(12):41-46
本文利用1992-2012年我国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以及城乡消费差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城市化是引致城乡消费差距变动的核心变量,且城市化导致中国的城乡消费差距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趋势,“倒U型”拐点大致发生在2003年,东部地区城乡消费差距的“倒U型”趋势显著于中西部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的城乡消费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城乡消费差距拉大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效应,且这种负面效应在东部要比中西部表现得更为显著。可见,我国的城市化、城乡消费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依次影响的关系,且这种影响关系具有时段差异性和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一、FDI分布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2002年,我国吸引FDI金额为527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实际利用FDI最多的国家。但由于历史等原因,FDI在我国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之初,FDI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198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吸收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占全国的96.73%,而中西部只占1.19%和2.08%。近几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善,投资的区域分布呈现出由东部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渗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使用我国中西部18个省区的数据,运用产业结构的演进理论探讨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而为资源诅咒提供新的解释视角,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三大产业结构比例的不合理是资源诅咒产生的直接原因,中西部资源产业的“一业独大”导致了对制造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因此,要消除资源诅咒,就必须对制造业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人力资本溢出、技术进步两个变量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城乡间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并采用2001~2010年我国东南沿海的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城乡区域的收入差距在随城市人力资本溢出水平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随农村城市人力资本溢出水平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柏培文 《统计研究》2012,29(4):66-71
本文探讨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部门人力资本及其效率问题,并与非农业部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人力资本总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农业部门人力资本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农业部门的人力资本生产率低于非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在1990年前与非农业部门相近,但此后开始逐渐明显低于非农业部门,并有不断扩大趋势,前者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的资本配置比的贡献不同,后者差距的主要是因为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效应不同;进一步考察人力资本重新配置,发现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虽然提高了整体效率,但也导致农业部门的发展萎缩。最后,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是由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人才条件等等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但是,中西部地区国土面积827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616%;人口6814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686%①,与...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由于各方面原因,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并且各省份的发展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异.本文运用聚类方法,结合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指标,对中西部19省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做出了实证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许多学者认为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密切相关。运用面板协整技术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无论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增长都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原因。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强化了业已存在地区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地区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我国2005-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信息经济指数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网络社会对我国东西部信息经济发展贡献的差异较大,对西部的贡献稍大于东部;在控制地区差异的条件下,网络社会指数会促使我国各省市区的信息经济以1.26%的速度收敛.因此,应进一步缩小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而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