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言语行为并不是孤立的行为,它是由若干关联的子言语行为组成的复杂行为集合。致谢言语行为通过多样化的组合与变换承担了交际中的礼貌功能,合理地利用致谢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利于建立和维护各方的交际关系。由于汉西语言特点及其文化语境的差异,汉西致谢语的表现方式和致谢策略所存在的异同值得中西跨文化交际研究者的关注。从言语行为学角度分析致谢行为,有利于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致谢策略。  相似文献   

2.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民族性和多义性,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必要了解语境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语境;语境有助于非言语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汉英礼貌拒绝差异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和分析三种语境下不同语言、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拒绝言语行为时的礼貌差异,指出不同语言、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采取拒绝这一言语行为时同异并存,并从东西方语言学界对面子概念和礼貌概念的界定对汉英两种语言礼貌拒绝差异之成因做简要分析。以期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减少人际交往方面的不必要的不适与障碍,也希望有助于从事跨国工作的人士理解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交流方式和策略倾向。  相似文献   

4.
英汉言外之意跨文化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之意有多种表达方式,特殊的语言结构、说话语境、修辞手法、有意偏离话语交谈中的某种合作原则如相关准则等都可以表达言外之意.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汉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借助言语行为理论 ,借助合作原则 ,说话人与听话人共知的语境信息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等 ,通过实例说明语境对理解和表达间接言语行为方面所起的制约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境创造论     
语境不仅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是创造的。语境是由参与社会互动的人,在一定目的的驱使下,实施一定的言语行为,从而引起的或者激活的、参与言语行为和意义生成、参与言语行为和意义理解的因素构成的。语境有说者语境和听者语境之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创造的重要源泉。任何言语交际都是一个包括说话者和听话人双方的活动,因此创造是双方的创造。目的原则支配语境创造。言语交际互动中,互动双方角色等等因素不同,因此语境创造方式、创造程度、创造效果、创造主动性不一样。语境创造有程度之分。  相似文献   

7.
运用语用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语境,从语境的时间、地点、场合等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言语交际策略,得出这样的结果:交际成功的秘诀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交际者策略地使用语言,这种策略旨在使所用的语言适合交际的意图、场合、时间、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8.
言语幽默的产生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和语言使用的语境。从语用角度出发,言语幽默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话语形式。文章从会话合作原则、面子观及语境几个方面来探讨言语幽默的产生及其会话含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语境分为言语语境和非言语语境,它是语言交际的基础。而构建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意义并非是孤立的,一般取决于其在篇章中的具体环境即语境。学习者在阅读篇章时依靠语境附带习得大量有意义的词汇,因此语境是理解、解释词义以及有效产出词汇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关注言语行为的间接性,要理解特定语境中的言语行为,获取正确的言外之意,必须注意影响语义理解的种种要素。文章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较为深入地分析、探讨了影响言外之意即特定语义的诸多要素,以帮助加强对语言间接性的理解,从而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礼貌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与社会文化因素联系起来的,而与认知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探讨的则较少。关联理论为研究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利用关联理论对礼貌言语行为展开了部分讨论,旨在说明礼貌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对语境、语言、意图和文化等关联性期待理解的结果。与以往研究相比,关联理论对礼貌现象的分析更具普遍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语用推理是交际者以构成语言的词语的字面意义为依据,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策略,推导出语言与语境的关联,并解读由此产生的语境含义的思维过程。幽默是一种从不和谐到和谐,最终产生特殊语境效果的表达形式。幽默分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情景幽默是由于场景本身或人们对场景的理解而产生的幽默,言语幽默是由于人们对特定语境中语言的字面或语用意义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幽默表达形式包括某种不和谐、不合逻辑、荒谬、出乎意外、可笑的关系,听众或读者必须首先理解这种关系,觉察出这种不和谐因素中的意义,然后再去发现不和谐中的和谐,并理解发话者通过幽默所表达的真正意图。作者揭示了幽默话语是借助语用推理来表达和理解话语本意之外的各种含义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语境和合作原则分析了幽默话语生成和阐释的语用推理机制。并讨论了幽默话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成功交际所具有的意义以及在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改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等方面所具有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幽默,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英语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言语幽默的理解首先取决于对话语/文字的字面意思的理解,其次需要理解语境,最后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推断出在特定的语境中所发生的一切含义,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语用推理的过程,涉及对会话含义的理解。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在已有的幽默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会话含义,指示语,前提以及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通过大量英语幽默故事详细地分析了英语幽默产生的原因,对揭示英语言语幽默的深层结构,即幽默的内在制笑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会话中的隐喻使用是说话人有意识选择的间接表达,带有强烈的言语意图,其语用意识突显程度低。隐喻使用的言语主体、言语意图以及语境是考察其认知顺应过程的必要条件。说话人在具体的语境中总是根据自己的言语意图来决定对语言义和语境因素的利用,把隐喻表达的语言义转换成适合表达自己言语意图的言语义。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会话的基本原则,言语行为及不同语境的语义理解,阐述中西方的差异,使英语学习者了解讲英语的国家的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英语幽默中的语用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默是一种言语的艺术 ,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 ,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而语用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把特定的话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所产生的交际功能。根据语用学的原理 ,运用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会话含义、指示语、前提及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能制造出强烈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境顺应是指语境和语言之间需要不断相互适应,即不断作出相互选择。语言与语境之间的顺应关系是双向的,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一方面语言要顺应语境,即对话语发出者来说,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时,要想表达得准确生动,除了遵循语言结构规则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策略的选择,运用一些巧妙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话语接收者产生共鸣并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语言也在改变和重塑语境,不同语境决定了词语的不同意义。语境对言语交际中某些语言现象可以起到帮助理解、辅助说明和补充意义的作用。理解话语意义只有依托相应语言环境才能得到确切解读。从语境顺应角度,通过语料分析如何运用语境进行语言选择和解读,旨在阐明语境在言语交际中对话语意义表达和理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景点标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误用不准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套用汉语语言表达方式等语用语言失误;不同文化实施同一言语行为的言语形式选择失误、不同文化对同一语言行为理解不同的失误、不同文化对言语策略选择相左所致的失误等社交语用失误是公示语汉英翻译失误的主要原因。应在充分了解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应用功能特色和两种语言存在的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来改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使用与理解离不开语境。笔者认为语境是动态的,是由听话人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构成的,听话人依据动态语境因素对所听到的话语进行推理,寻求话语字面意义所传达的言语行为,最终保证交际的成功。文章试图探讨Austin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间接言语行为与认知语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大类。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离不开语境。传统语境概念把理解话语的语境看成是事前设定的,传统语用学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人的知识因素与具体语境因素相结合进行推导的结果。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传统语境对话语理解的不足,以及认知语境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的作用,从而提出动态语境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