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我们党提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新时期中国发展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所提出的科学认识论与实践观,并对其作简要解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以人为本"思想,对马克思实践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理论上的比较,揭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中的体现以及当代运用与开展。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思想历久而弥新。“以人为本”思想在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发源、形成、成熟三个阶段。当前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不同于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也不同于近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关注和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践行“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具体的,现实的,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的尊重的伦理意蕴,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及康德的“人是目的”的理论和伦理学对幸福的追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基础、时代特点、执政要求三方面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传统民生、民本思想的扬弃和升华;坚持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时代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杨宏健 《南都学坛》2008,28(3):118-119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中劳动者的因素和对人的本质及其全面发展的理论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两大理论根基。根据以人为本思想的内在要求,通过大力发展体育和智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充分尊重个人等有效途径,以期全面落实和实现以人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因对人与社会认识的不一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以人为本思想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主要为3种形态: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在汲取中华传统人本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得到具体化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吸收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有益内容,马克思主义对其作了更好的发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和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的施政方略,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国家理念无一不是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从对人的科学理解开始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就必须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
因对人与社会认识的不一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以人为本思想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主要为3种形态: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在汲取中华传统人本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得到具体化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结构,是构筑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前提,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蕴含的十分丰富的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民生思想的主体、出发点、终极目标和民生目标的主要实现途径4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厚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而这一精神恰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在现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面临种种制约因素,但执政党有智慧也有能力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学风向标的大学理念,始终处于传统继承与时代创新的交汇点。站位新的起点,从知识教育到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从以教学为中心到教学、科研相统一理念;从管理育人到文化育人理念;从教书育人到学、研、产三足鼎立理念;从闭关自守到国际化理念等五个维度,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大学理念转变与发展轨迹。进一步探究我国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跨越式发展经验,进而总结提炼大学理念对当代大学发展的启示,以期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所裨义。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研究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民生是社会历史概念,民生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范式;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问题,人的利益和需要是民生问题的核心和动力;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孝的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它不仅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人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评判人之德行的标准。它的产生、发展及其深入民心是在农耕文明的生产环境中,在宗法体制的长期呵护下,历代统治者社会制度设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高清海先生认为,人是哲学研究的真正主题,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突破了传统物种观点的限制,实现了认识人的根本转变.人的历史发展要依次经历群体本位、个体本位和类本位这样三个发展阶段,这同时也就是人作为主体的三种形态,人只有经历前两个阶段的充分发展之后,才能真正达到人的自觉的类本位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也才能达到充分的自觉.高清海先生关于人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类哲学”理论,它作为成熟形态的人的成熟理论体现的是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达到充分自觉的状态.“类哲学”理论是高清海先生关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当代解读,它的提出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民生观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观的实质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认识和看法。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民生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演进的,也是与唯物史观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据此,文章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民生观划分为三个阶段来加以考察和说明,即唯物史观形成之前的萌芽阶段,伴随着唯物史观确立的正式形成阶段,以及唯物史观确立之后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完善和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其集中体现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经济建设理论、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外交理论等治国思想中,当今我国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于对毛泽东治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提出是对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高度概括和具体化;“避免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理念是对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教育大众化”理念是对毛泽东教育公平思想的进一步落实;“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建构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因此,重新审视毛泽东治国理念的公正诉求,对于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极为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学是一种具有生态维度的新审美观,是生态文明的产物,且生态美学学科的发展将有利于实现人类用“整体观”视野看待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利于促进人类“诗意栖居”的生存观、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和“生生之关”的文化进步观的实现,生态美学的生态文明意义莫过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