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举世难题。文章剖析了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演变,揭示了逻辑实证主义划界理论的预设以及它所面临的困境,为进一步研究划界问题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2.
科学划界被认为是认识论的中心问题。许多科学哲学家从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科学划界的标准,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争论不休。科学划界的标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逻辑主义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划界—多元标准划界四个阶段。科学划界包括划界主体、划界单元、划界标准三个要素。“真”、“善”、“美”虽是科学的特征,但用它们来概括科学的本质,把科学等同于“真”、“善”、“美”,是不确切的。由于科学本质固有的矛盾性,导致科学的划界标准难以确定,但是科学划界仍然是必要和可行的。科学划界的标准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多元的。必须区分科学与伪科学,正确区分和对待科学与非科学。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过程和实践,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人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划界问题是20世纪哲学的四大主题之一。围绕这一问题,西方哲学各个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划界标准,因此而引发的大讨论至今未休。各流派虽标准不一、观点迥异,但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科学划界问题提出了发人深省的、可供借鉴的宝贵建议。文章在简要概述各流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及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比较、借鉴诸划界思想,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科学哲学中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宝胜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是西方科学哲学书的一个基本问题。科学哲学家们在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时,首先要回答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划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是什么等等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才能在科学哲学这块领地里...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探析●尹家经毛洪文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是自培根,尤其是康德以来认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目前全国范围内反对伪科学活动的日益深入,这一问题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一提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与非科学划界...  相似文献   

6.
科学划界是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个首要而基本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其思想演变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从逻辑实证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 ;二是从奎因、库恩经费耶阿本德到后现代主义 ;三是从拉卡托斯到科学实在论者邦格等。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并未结束对科学划界问题的探讨 ,但却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种认识必将影响到 2 1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理论中,反归纳主义、证伪原则以及科学和伪科学的划界标准是它的三个核心问题。其中反归纳主义是证伪原则赖以产生的前提,而证伪原则又是划界标准的理论依据。在这些问题上,波普的观点是与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针锋相对的,他的理论虽有不少片面性和局限性,但却包含有许多合理因素和精华。  相似文献   

8.
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争端及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争议由来已久。双方的主要分歧在于是按照“公平原则”依“自然延伸”标准划界,还是依“等距离”标准按“中间线”方法划界。双方分歧中不容忽视的两个焦点问题就是冲绳海槽的划界效力以及钓鱼岛的归属及其划界效力。本文通过剖析双方观点和问题焦点.提出在坚持国家主权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谈判与协商的政治方法和司法方法来处理东海海域划界争端,而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法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伪科学现象再次盛行,重新思考科学哲学中的科学划界问题,对于增强公众辨别科学与伪科学的能力,自觉抵制伪科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伪科学的流行既有科学、伪科学的因素,也受公众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科学划界标准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绝对标准到相对标准的演进过程,即从逻辑主义的一元标准到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从划界标准的消解到多元标准的重建。运用科学划界标准,有助于把握科学与伪科学特征,辨别科学与伪科学。  相似文献   

10.
智能科技在全面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对科学划界的标准问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立足智能时代,指出数据化、构造化、整体化应为智能时代科学划界的新标准,并从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和费格尔关于科学划界的5个指标论证了新标准的合理性。借助新标准,自然科学将继续凸显科学的典范特征,社会科学将逐渐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人文学科的若干研究领域也将成为科学大家庭的成员。  相似文献   

11.
百年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相联系的角度 ,重点考察了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四个主要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科学发现的模式 ,科学理论的评价 ,科学发展的模式等。考察结果表明 ,只有深刻地把握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 ,才能真正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嬗变 ,展望 2 1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波普尔以其证伪主义思想享誉全球。他的证伪主义思想从20世纪至今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受到学术界的热捧。但证伪主义思想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尤其是在逻辑论证、否定归纳法、科学划界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对这些缺陷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澄清波普尔的思想,同时对于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探讨科学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观:科学作为人的活动,是人存在的方式;而现代科学本质上是作为数学筹划、研究和作为技术的科学;现代科学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价值的探讨超越了流俗的工具论而上升到形而上学层次,他的这些科学思想对于当今身处技术时代的人们反思科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中国古代科学开始向近代科学转型。方以智提出了与西方近代之初相类似而又与传统科学观念存在密切联系的科学观,对科学作了与其时代截然不同的理解。方以智第一次把"质测"之学即科学,从传统格物说中独立出来。大力提倡"深求其故"的怀疑精神,认为科学始于对已知结论的怀疑,而其怀疑是建立在其实证观基础之上的。他提出"心物交格"的认识机制,认为科学认识的目的是"以知还物"。方以智的科学观是中国传统科学精神和部分西方科学观念交合贯通的结果,为中国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型注入了活力。然而,由于象数易学的根本制约,方以智的科学观未能真正地超越传统以完成中国古代科学向近代实验科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科学分界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 ,本文试图对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一梳理 ,探析科学分界问题演变的历史轨迹 .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领潮流、开风气的人物,探讨其科学观念的演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学术文化史论中的思想主要包括,第一,对"科学"概念认识的演变;第二,对传统学术缺乏科学与科学精神的批判;第三,弘扬与阐发传统学术中的科学精神;第四,关于"反科学"厘析。通过梳理、总结梁启超在近代科学观念传播中的贡献,可厘清其"反科学"之恶名。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经验主义向历史主义演变的过程中,批判理性主义起了纽带的作用。波普、库恩、拉卡托斯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本文从比较和分析的角度出发,从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发展模式三方面分析了三位科学哲学家的批判与继承关系,并试图对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进程作一描述。  相似文献   

18.
恩斯特·马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哲人科学家,他的思想直接导致了2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和哲学革命(逻辑实证论)。文章立足于对马赫原著的研究和对现实背景的考察,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马赫社会哲学的各个方面:他的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科学主义、无神论和教育思想。像马赫这样的哲人科学家,在科学上有重大建树,又对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充满关爱,从而成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承载者和缔造者。  相似文献   

1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在他的科学伦理思想中,蕴涵了其对于科学发展风险的伦理反思,彰显了作为科学家对于人(类)—社会—自然的伦理关系和谐的使命感与道德责任感。爱因斯坦科学发展风险的伦理观及其生成,以及他预警科学发展的风险和规避风险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对于当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