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制造业服务化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选取了7类不同行业,调研了2012年江苏省百强企业中7个企业,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江苏省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角度,提出了江苏省制造业服务化的总体思路与举措建议。研究认为:政府应加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高层次制造业服务化,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四方相结合的工作体系,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提升现代服务业、推进信息化应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顾客消费已从基于产品的功能性消费向基于服务的体验性消费转变,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必然手段。在分析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我国制造业服务化面临的挑战,提出服务化转型的路径,并从产业和企业两方面给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个部分,外部动力主要为消费拉动力、市场导向力、政府引导力,内部动力主要为企业利益向心力、融合要素渗透力、技术创新推动力。在上述动力影响下,企业层面,以单双向视角,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两类企业协同化的融合模式;集群层面,以内外视角,构建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的融合模式;区域层面,以区域协同视角,构建区域产业联盟的融合模式。基于此,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产业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应用已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各行各业都试图利用其谋求新发展。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装备制造企业在自主创新、信息化程度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装备制造业希望通过大数据新兴产业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环境下,装备制造业与大数据产业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分析不同类型大数据产业特征,从装备制造企业数据分析需求角度,探讨大数据服务产业、大数据整合产业、大数据挖掘产业与设计研发型、产品制造型、批发零售型及一体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数据融合发展关系,提出大数据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为装备制造业借助大数据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工”)资料,采用扎根理论,通过分析三一重工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的工业大数据应用,提出了工业大数据的维度与企业基于多维工业大数据的价值创造体系。研究表明,企业围绕研发、制造、生产、物流及营销等价值链环节,可将工业大数据划分为数据源、时间、位置、标准、人员、产品、环境和订单八大维度。在服务化需求的驱动下,企业对工业大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构建数据可视化、价值链延伸、产业融合与网络化协同的制造业服务化路径,并创造了包括信息价值、转换价值、战略价值和交易价值在内的四个层次的价值。通过八大维度工业大数据的采集分析,为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创造提供了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范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对于正面临着严重资源和环境约束、亟待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国制造”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发展范式。在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指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服务化。通过对两者融合过程中的价值链分析,认为融合是两大产业全部价值活动的有效组合及通过对这些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全体利益方进行优化整合而实现的有效制度安排集合的总和。在此基础上,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方式分为价值链纵向延伸、价值链横向拓展、价值链活动虚拟及价值网式融合四种类型,并对不同融合方式的实现机制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能力理论,从交易成本和资源能力的综合作用分析资产专用性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并利用2018年1808家中国上市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目前显著负向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水平,而服务文化、员工素质、企业规模和上市年限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化水平。为此,政府应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强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积极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企业自身要重视服务文化培育和员工素质提升,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服务化转型的成本,减少服务化转型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服务化是当下中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途径.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是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制造业服务化和生产性服务业FDI渗透率指标,可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从细分行业来看,金融、交通运输和商务服务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应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持续大力推动服务业开放,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持续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服务化是现代制造业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已经成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其发展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演化过程。理解这个过程应基于产业技术演化,从产业需求和产业供给两个角度来考察,才可能对制造业服务化有一个逻辑清晰的解释。在发达国家“云制造”逐步从概念演变为现实的背景下,对云技术与制造业服务化的关系进行系统化研究,以期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首要的支柱性产业,占全省工业总体经济的三分之一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和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催促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介绍新工业革命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和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趋势和压力挑战,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定位和基本思路,给出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建议: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主体; 培育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群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产业信息化和绿色化改造,强化装备制造基础;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服务与生产制造融合发展; 深化政策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服务化是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综合利用一系列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在影响微观企业实际工资水平中的作用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服务化过程中带来的集约效应与扩展效应可以直接提升企业的实际工资水平;(2)服务化短时间内可以通过提升生产率、降低产品价格(加成率)的方式强化出口企业“薄利多销”的优势,进而提升实际工资水平,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却不明显;(3)不同领域的服务投入对企业工资水平所带来的影响差异很大,其影响力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分销、交通、金融、信息。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构建双循环经济新格局意义重大,而中欧服务贸易则会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上,中欧服务贸易能够通过直接效应、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并通过资源转移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H-O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欧服务贸易能够显著推动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产出服务化。分行业而言,中欧服务贸易对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中欧服务贸易能够推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却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无显著正向影响;中欧服务贸易提升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却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无明显正向影响,并显著抑制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基于行业异质性,进一步探究行业特征下中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发现存在研发投入门槛效应与国有化水平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服务化是全球一体化经济的特色和着眼点。云计算是IT产业自身服务化转型的成果,不仅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先进技术支撑,其形成思想和历史变革过程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也极具借鉴意义。深入剖析云计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模式、方式和方法,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归纳总结我国制造业服务化面临的挑战,提出服务化转型的路径,并从政府引导、企业自身生存和产业群协调3个层面给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制造业发展已呈现出服务化趋势,促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成为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举措。在讨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概念及成因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法,选取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教育科学研究事业3大主要服务要素的投入数据,分析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及阻碍我国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因素,并提出促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却大而不强。受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制造水平的影响,装备制造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下降也导致行业增长速度放缓。在云服务环境下,应运用云计算这一新型服务模式实现装备制造企业内部组织和外部营销的服务化转型,进而促进和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部分学者认为增加服务性投入会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运营成本、恶化企业绩效,出现所谓“服务化悖论”问题,遏制企业实施服务化战略的意愿。对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和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上市企业中也存在“服务化悖论”。但是引入互联网技术变量后,企业实施服务化战略反而可以改善其财务绩效,“服务化悖论”问题也随之消失。一个稳健的解释是,互联网经济可能打破了当前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悖论”的内在机制,通过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效应改善了制造业企业扩大服务投入后的财务困境,这为政府实施服务型制造、数字化战略等产业政策,培育经济贸易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