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2.
姚雨平,1882年3月生,广东平远县大柘丰光人。先祖几辈,以农为业。姚雨平青少年时学习勤奋,1903年应童子试,中秀才,同年任明新学堂塾师。1905年考入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后考入广州黄埔两广陆军中学。1907年加入同盟会, 相似文献
3.
郭树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在辛亥革命前,柳亚子高举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旗帜,发表了大量的人物传记、政论文章和诗词,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积极鼓吹民族独立,起了积极的作用。辛亥革命后,柳亚子反对南北议和,怒斥袁世凯复辟君主专制制度,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坚持了激进的革命民主派立场。 相似文献
4.
武晓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6):22-25
山西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学校.自山西大学堂成立之日始,面对清廷的衰败和列强的瓜分,山西大学堂的爱国学生无不痛心疾首,他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毅然走出书斋,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当时,山西大学堂的许多学生都曾加入同盟会.他们大力宣传民主思想,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光复山西,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共和国制度的建立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建中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69-270,273
进化论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广、最深、最久的思想武器之一。它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进化论的基本观点为辛亥革命聚集了革命的力量,树立了革命的信念,提供了革命的动力。但他们的进化论也存在着忽视思想启蒙的局限。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段云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6):80-91
陈炯明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东辛亥革命的面貌,也约略显示出一位搏击于辛亥革命激流中的某种缓进派形象。它体现在陈炯明从企求立宪改革到致力于民主革命的渐进过程、他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的表现、在裁撤民军问题上、以及广东二次革命之所以迅速失败上。但总的来看,陈炯明对广东辛亥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7.
卢伯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14-118
国内外学术界对立宪派与辛亥革命的复杂关系,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摄取了立宪派研究中的"立宪派与保皇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立宪派与革命派"等疑难问题试作探讨,以求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谭秋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326-328
辛亥革命前,吴稚晖由封建知识分子转变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继而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此后激情澎湃地以演说、撰文、办报、办学等实践方式投身革命。他不仅在宣传战线上加速了革命风暴的来临,而且对民国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华侨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覆灭是与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的宣传、动员、组织、前仆后继的浴血奋战分不开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革命之母”──华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他们的历史功勋将永远载入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册,加拿大华侨对革命作出的贡献是留给全世界炎黄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赵维玺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25-29
甘军是西北近代史上一支重要的地方武装力量.势力曾盛极一时,历经回民起义、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庚子事变后,因排外而遭到列强的忌恨,在内外压力下被清廷裁撤,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西北辛亥革命之时,因时势所迫,清廷不得不再次借重其武装以镇压西北辛亥革命.这给当时的甘军余部提供了重新崛起的机会.他们编组军队,率部攻陕、镇压宁夏起义,给当时的西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正是在西北辛亥革命中,他们完成了由旧到新的转型,成为以后控制西北政坛的一支军阀武装. 相似文献
12.
在辛亥革命前后,北洋军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在政治态度上,由效忠君主政体转向承认共和政体;在社会角色上,由君主专制的军事工具转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集中代表,由局部影响转向对社会的整体影响;在集团形态上,由一个单纯的军事集团转变为一个复杂的政治军事势力,由相对统一的整体逐渐分化为矛盾重重的派系或集团.北洋军的变化,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变化的反映和缩影. 相似文献
13.
梁严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4):71-74
陕西是响应辛亥武昌起义北方最早的省份,革命波及甘肃、河南,影响至于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位置.同盟会、会党、新军与陕西辛亥革命密不可分.其中,会党与新军在革命过程中既有积极作用又存在许多缺点和失误.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创立了民国,但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和阶级局限性,致使没有正确对待和处理许多有关革命的根本问题,故而革命的最终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赵立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6):59-67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现了“醉心欧化”的思潮,他们激烈地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宣扬西方文明,主张以欧化为中国唯一出路。欧化思潮与国粹思潮既相冲突、又相调和的关系,显示了20世纪初年中国思想界的复杂性。欧化思潮是其后新文化运动文化激进主义的先驱和渊源,对于20世纪中国趋新文化主流地位的奠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所反映的心理革命,为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进步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经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22-128
辛亥革命的爆发,猛烈冲击了旧的盐务体系,加速了旧体制的崩溃,使1911-1913年中国政治舞台上,"盐政"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一时期发生在中央和地方的盐务改革,尽管存在种种局限,但它延续了清末盐务改革所开拓的思路,并在短期内迅速使盐务改革的问题成为公众的观念,其所起的作用需要认真地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民国初年,在蔡元培和他的同事们领导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制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力图清除封建主义的影响,改变价值取向的单一.这一切不仅在指导思想和学校制度层面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而且在实践层面有力地促进了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的发展,使清末以来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变,初步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丁三青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72-81
辛亥革命胜利了 ,但又很快失败了 ,辛亥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证明 :上层社会结构的分化使清政府在体制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精英阶层的软弱性使辛亥革命只是一场“精英革命”;下层民众的被双重边缘化使中国社会缺乏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鲁迅杂文中的辛亥革命想象具备着特殊的意义,其话语内涵早已超越了历史中的辛亥革命。但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杂文中的辛亥革命想象却呈现出一种深刻而未解决的冲突:一方面几乎全盘性地去批判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但另一方面却从情感与道德立场肯定辛亥革命中某些积极的因素。同时由于鲁迅个人无意或有意的选择,使他所建构的辛亥革命想象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中的辛亥革命,呈现出如下两大特征:一是刻意地去弱化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力;二是过度责备辛亥革命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 ,是民族危机意识、救亡图存理念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积聚和爆发 ,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早期共产党人一部分参加过辛亥革命 ,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 ;一部分受到辛亥革命的深刻影响 ,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而后 ,又在反思辛亥革命和探索新出路的历程中 ,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 ,社会的变革使教育为之发生嬗变 :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 ;颁布了学制改革方案 ;革新了教科书编写制度 ,从而为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