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一改古希腊以来的审美传统,引发了美学领域的巨大变革:一方面,"美学"成为独立专门的研究学科;另一方面,思想家们自美的研究转向了针对自身或者群体的"审美趣味"的思考。在此背景下,布尔迪厄批判康德阐述的"趣味判断"及其契机,尤其针对其本质主义与普遍主义的观念,突出了以阶级阶层为核心的"趣味区隔"、以场域为架构的"主体性趣味",旨在建立"科学的社会学"。但是,布尔迪厄以社会学理论来阐释审美趣味,把审美等同于意识形态和一般社会文化产品,也产生了把美学视角和审美的超越性排斥在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审美趣味是特定时代和民族的历史产物,“共通感”作为趣味判断的基础必定也是先验与历史的统一,且审美趣味的繁荣与衰败决定于民族和时代的内在需要。要想创造审美趣味的时代,必须首先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普遍的自由精神,教育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第一内在动力,其本质是将秩序渗透进人们的心灵,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和谐的力量。时尚作为当今社会的审美趣味特征,其模仿的本质与审美趣味“自己思维”的原则所具有的主体独立人格是相悖的。时尚所带来的人的思维的整齐划一,弱化了人的批判意识,这决定着艺术的使命是去唤醒人们内心自我尊重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3.
审美趣味在个体精神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分别显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特征。趣味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存在交互式建构的关系,个体的趣味努力突破个体精神的牢笼,趋向社会性,使趣味成为审美交流的方式;趣味社会性所包含的共同范式和普遍标准,又会深刻影响个体趣味的成长和演变。趣味在个体性与社会性交互建构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批判和权力博弈,逐渐沉淀为相对固定的、可供传承的文化趣味。文化趣味综合了趣味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有助于我们在文化的意义上打破审美壁垒,建构既符合审美规律、又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审美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的"趣味教育"思想,以趣味即美感为逻辑起点,论述了美育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强调文艺的审美价值和情感特征,旨在构建真善美相统一的"趣味生活"和理想的人生境界.这一理论内涵丰富且独具创见,对于美育的内在本质和特殊规律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促进了中国近代美育的诞生,即使是到了近百年后的今天,他所倡导的 "吸收趣味的营养"、"增进自己生活的康健"的美育理念和人生理想,仍具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启迪性.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跟上时代步伐,把握人民需求,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从接受美学、审美欣赏的角度来说,“人民喜闻乐见”,是指受众对优秀的艺术作品产生一种持续的、兴味盎然的审美注意,审美态度积极,通过听觉、视觉对艺术作品的凝神观照,获得的审美享受和心理愉悦.艺术作品要想让人民喜闻乐见,内容要精深,形式要创新,趣味要暗合.把握受众的审美趣味,暗合其健康的审美趣味,抵制庸俗、低俗趣味.人民要实现对作品的喜闻乐见,要具备社会化的审美感官,必要的艺术修养,有一定的审美心境.  相似文献   

6.
曹建玲 《南都学坛》2012,32(5):70-74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的"异数",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见解和审美追求,她追求真实表达自己的生存体验,疏远政治功利的主流文学;追求"庸俗",尊重大众审美趣味,回避"崇高"的严肃文学;追求思想意蕴的丰富深刻和"启示"效果,反对一味迎合大众趣味而流于简单浅薄。这些追求维护了文学创作的独立性,使她的创作既满足了战乱中的上海大众读者的精神需要,又具备了现代思想品格,给更广大范围的读者以更高一级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人生观提出趣味(即审美)塑造生活康健的人,这与以审美为本质的当代旅游塑造和谐的人有着一致性。他提出的“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趣味有高等和下等之分等论点对当代旅游中忽视旅游文化性和审美性、不能有效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和求趣需求、对一线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的教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之间审美趣味的同一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思想基础看,都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人文自由主义的融合;二是从审美立场看,都信奉审美本位主义,反对文学的社会功利化;三是就艺术理念而言,都反对极端的写实主义及极端的理想主义,而崇奉陶渊明式的田园写作。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之间审美趣味的同一性,意味着美学的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实践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9.
审美趣味是在人类历史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美评判机能。它是人类在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趣味进入美学领域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审美趣味是审美主体对客体美的评判活动,它具有直觉性。落实到个体上有其个性差异。麦现在阶级、民族中,具有共同性 时代性 民族性等。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人生阶段由于生理发育程度、社会背景的不同等因素,其审美趣味会出现阶段性的变化。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在这段时期会出现一种审美的高峰体验。“90后”青少年正处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他们的审美趣味出现了与“70后”、“80后”青年时期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审美趣味的网络依附性、审美趣味的中性化、审美趣味的盲目追逐性。研究青少年的审美趣味,有利于“90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