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卫军 《晋阳学刊》2008,4(3):44-46
现代伦理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流派: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整合与超越,它的目标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归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环境伦理学一直存在着两大对立的派系: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它们关于环境的价值观念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积极的意义,但又都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而可持续发展观则以其丰富的内涵、新颖的思想包容和超越了这两种对立的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当是现代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3.
环境伦理坚持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环境伦理观是当今环境伦理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作者通过剖析这两种环境伦理理论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在处理环境问题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时所处的困境 ,论证了树立与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冯雷 《理论与现代化》2005,1(4):31-35,46
受到环境伦理学质疑的近代自然观,不仅包含把自然对象化、人类支配自然的一面,同时也包含人向自然贴近的一面。环境危机应该成为继续意大利人文主义对自然和人探索的契机。当代环境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并非完全逸脱于传统伦理学的主题,相反,它通过自然环境这个载体,向人们重新提出了现代社会的自我中心、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严重性及其危机。  相似文献   

5.
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可持续发展伦理学是把保护环境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的重要举措。为此,必须吸收环境伦理学的核心观点,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把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都纳入伦理关怀的视野,同时摒弃环境伦理学所隐含的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可以无所作为的思想,牢固树立以下观点:道德行为包括敬畏、感恩、平等、互惠、同情、呵护等层次;保护环境是人的义务,开发自然是人的权利,两者辩证统一;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任何个体、群体利益,要及时对环境损失进行补偿;只有以科学技术为工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全球环境危机的出现使得生态伦理学应运而生,在如何重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对抗的理论观点.笔者认为,这种对抗源于这两个概念内核的不同,因此本文从分析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结构入手,通过对二者对抗层次的划分、理解与评价,试图澄清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它们理解上的混乱,从而得出非人类中心主义不能替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结论,并且指出这种理论对抗对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本身带来的后果及引发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中心主义伦理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即:大地伦理学、自然价值论与深层生态学。综合介绍了国内关于生态中心主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近五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归纳了国内研究者是从哪些角度来研究生态中心主义的,进而评价了国内研究者关于生态中心主义研究的共识和分歧,提出了未来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研究方向,即:生态中心主义本身的理论缺陷、生态中心主义思想与生态建设实践的结合研究、生态中心主义思想与我国传统哲学的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推进环境保护,“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企图通过确立非人存在物的伦理地位,用道德良心来约束人对自然的滥用和破坏欲望.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环境问题的一些原因和传统伦理学在解决环境问题时面临的困境.但是各派“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理论都没有为非人存在物的伦理地位提供充分的本体论证明,并且它们都从生态科学的结论推论出生态伦理学,而没有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要归结为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但使得这些理论显得很薄弱,还决定了它们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一直是生态伦理学的热点问题。其争论的焦点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伦理关系、价值关系三个层面上。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促使人类中心主义对其原有的观点进行调整,克服了狭隘的功利主义,承认自然系统的内在价值和内在平衡的必要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兼容。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期的人类有不同的内在动机支配 ,从而使人与自然呈现出特定的整合关系。现实原则和功利目的原则支配下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 ,实质上是不同利益集团以各自利益为中心的狭隘观念。它带来环境与生态危机、资源与能源短缺、“南”“北”发展不平衡等全球性问题。但因此而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在本质上只是一种远离现实的空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新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在对东方古代“天人合一”价值观、西方近代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现代环境伦理学加以扬弃、超越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融精神价值于其中 ,是以整个人类的共同价值为终极关怀、力求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全新的价值观念。确立这种价值观念的过程乃是重建人类生存法则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1.
齐慧丽 《齐鲁学刊》2006,42(3):140-143
构建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必须扬弃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在本质上并没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意味着以辩证的态度超越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道德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道进 《天府新论》2004,25(5):32-35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在消解人的主体性的同时,却又抬高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在以生态整体规律为其本体论依据的同时,却又违反了自然的系统进化规律;其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诉求必然导致无视人的自然甚至扼杀人的生命.这便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悖论.  相似文献   

13.
崔建霞 《兰州学刊》2007,(2):29-30,28
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就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中心主义的含义与价值、自然的价值与权利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是否存在伦理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争鸣,推进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淮论坛》2001,(1):20-23
“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外来词 ,自西方传入我国理论界后 ,人们对它的涵义众说纷纭。其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用其词而不究其义 ,且对它的认识往往偏离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流 ,而仅仅局限在传统观念上 ,甚至把“人类中心主义”等同于“人类征服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等 ,把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出现的主观根源都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 ,进而从根本上否认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为此 ,本文试图为“人类中心主义”正名 ,在着力把握“人类中心主义”的真实内涵 ,反思引起生态危机的原因的基础上 ,论证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出发可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态度和人类生存的永恒支点 ,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15.
赵亚伟 《理论界》2010,(5):65-67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派别之间的争论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生态伦理学在争论中不断的发展和丰富自身的理论。综观这一旷日持久之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二者争论的焦点也在发生着改变。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及道德关怀层面,对二者争论的焦点作一次系统的梳理,认为人对自然负有的义务是直接的义务抑或是间接的义务是二者争论的焦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论实践观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宽红 《青海社会科学》2004,42(2):92-94,91
全球生态危机的凸现引发人们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以主客二分为基础 ,以人为尺度 ,张扬了人的主体性。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把非人类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和生态权利作为判断人与自然关系的依据 ,强调了客体的先在性 ,忽视了人的类本性和能动性。本文拟从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入手 ,探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主的自然观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扬弃和超越 ,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主的自然观在现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发展迅猛,渐成主流,但它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不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未能真正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束缚,而且还缺乏哲学的和现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风 《学术界》2002,(4):98-107
环境伦理学中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研究纲领 ;即人类中心主义者坚持的“经济增长瘾”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主张的“良知的革命”。人类中心主义者所坚持的实际上是“培根 -笛卡儿理想” ,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对“所有的现象”进行“终极说明”。但是本质上 ,人类的本体论特征是有限的。本体有限的存在者却想凌驾于本体无限的自然之上 ,这只能是现代人的狂妄。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 ,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根。  相似文献   

19.
才立琴 《兰州学刊》2002,3(6):12-13
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事实 ,人类正处于由环境危机引起的生存困境之中。历史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其深刻的思想根源 ,它导致了技术的滥用 ,加速了环境的破坏。正确认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引导科技的正确价值趋向 ,转变人类的环境观念 ,是人类获得新生之途。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梭罗生态哲学阐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美国生态哲学的开拓者,梭罗的生态思想发轫于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但又超越了超验主义的束缚。他从实践出发,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处于平等地位,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并在融入自然的过程中思考人生的意义。梭罗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完成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