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孟儒家“仁爱”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孔子的“爱人及物”思想和孟子的“仁民爱物”思想。孔、孟儒家“仁爱”伦理思想所蕴含的生态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以“仁爱”为一切生命原则.热爱生命、敬畏自然、惜生及物和悯人爱物;二是以完善的道德修养为基础,强调君手人格的培养。孔、孟“仁爱”思想的当代生态伦理价值体现在: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境伦理道德意识;有助于形成和谐统一的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能够弘扬“仁爱”精神,重视生态保护;有助于培养君子生态伦理人格,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2.
论和合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合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和合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儒家和合思想的基本内涵。这一思想内涵,表现出了儒家和谐观的突出道德价值取向、重视整体和谐、强调政治意识、明确“和”有差异的主体精神,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管理学视角下人的和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有效和合是组织管理的一项永恒主题,人的和合性体现为价值取向的理性、能力趋向的有限理性与行为趋向的和合性三个方面。和合是经济人理性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人内在的心理趋向,是自我实现人追求的一种生存方式。承认人的和合性既是客观的也是实际的。  相似文献   

5.
儒家天人相和仁学思想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儒家强调万物一体、主客统一,天地自然更具根本性;以生释仁,强调珍惜生命、珍爱万物,是"替天行道"的道德至善;提出"民胞物与""人者,天地之心",既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又凸显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人当尽天赋本心,尽关爱保护自然的道德义务,以体现人贵于自然万物,实现以人为本、爱物与爱人的统一,实现仁,达到人的道德完善.儒家天人和谐仁学思想在生态环境伦理观上的独特认识,可为我们突破并超越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认识,为今天解决生态危机、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传统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华“和合”文化及其对现代管理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和合是21世纪中华文化的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合是21世纪中华文化生命智慧的朗现,和合自己敞开自己,其逻辑进路是天、地、人三界,任何人文世界的存在都在和合逻辑结构方式之中,其本身就是一生生和合体。“地”作为生存世界,即坤的世界,是一切生存的基础。人作为意义世界的存在,是和合哲学的主体和核心。人力图赋予进入人的视界的一切对象以意义和价值,使“地”、“天”不再是自在的存在对象,是在人之光普照下的有价值的存在。“天”作为可能世界,即乾的世界。它作为人的自由创造的虚拟,是超现实性的思维活动。人是天地万物的辅相者、参赞者,所以“虚灵不昧”既是和合可能世界的存在品格,又是整个和合世界创造者的超越品格。换言之,和合可能世界之所以“虚灵不昧”,正是因为其中有作为和合辅相者、和合参赞者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存在。这是和合智能创生、价值创造的内核性之根据。  相似文献   

8.
儒家的价值观以“仁”为其核心.作为独特的价值观念,“仁”首先体现在对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的肯定,其中蕴含的取向对重新思考权利与存在价值的关系以及当代哲学关于善与权利关系的争论,都有重要意义.在儒家那里,仁道的原则同时包含更为宽泛的内涵.孟子曾提出“亲亲”、“仁民”、“爱物”等观念,这里可以首先关注“仁民”和“爱物”.“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仁民爱物的引申和扩展,进一步指向更广的价值领域,后者具体体现于《中庸》的两个重要观念,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道并行而不相悖”.就价值目标而言,儒家提出成己与成物,以此为总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9.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呼唤全球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不同生态文明之间的对话,以及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独特生态智慧的儒家生态伦理学思想的出场。而如果说儒家生态伦理学思想作为儒家在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是以"仁"为核心,以"亲亲"为基础,以"爱物"为指向,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为思想进路和关系原理的生态伦理学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的话,那么,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及其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来看,其核心价值则主要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以"仁"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人文化成"的和谐共生之道等三个方面。要使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真正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并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当前,首先,必须切实加强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资料的全面整理和系统研究,努力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出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必须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度研究与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努力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出场提供更为现实化的科学路径;再次,必须切实加强与其他生态伦理思想的对话、交流和交锋,努力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出场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0.
试评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儒家以“仁爱”思想为基础 ,以“爱物”为原则 ,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境界 ,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伦理原则。发掘和弘扬儒家的生态哲学思想 ,对于建构新的生态伦理学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