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进入后新时期的中国小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了众多的作家作品,体现了迥异的创作风格,其中,创作主体表现出来的多元的价值取向尤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3.
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流动农民”叙事,是最引人瞩目的叙事现象.乡土作家作为叙事主体,其不同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叙述选择,使被表述的“流动农民”及其流动经验和城市体验呈现出斑斓驳杂的文化色彩与复杂多变的精神向度.如何理解和评价现代城市文化与前现代的乡村文化,如何理解和评价“流动农民”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历史意义及其各种悖谬,所有这些现实矛盾与疑问,都给中国作家尤其是乡土作家带来了价值选择的巨大困惑.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注重政治标准而舍弃了对许多文学创作的研究与编撰,现代社会,应该以更包容更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一些特殊时期与特殊群体的创作。考察近代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发现其在文学形式、文学语言、文学的"平民化"、"大众化"、"通俗化"、"商业化"方向取得了重大进步,实现了新价值观念的传播,诠释了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新道德伦理的产生,加速了旧道德、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宗法文化、家族体系的瓦解,提升了文化的市场化、商业化消费,引起了市民审美情趣的城市化定位,为城市走向新的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池莉小说中所表现来的价值取向的重要特征,就是不去追寻空幻的精神层面的理想,而是认同现实层面的世俗人生。具体表现在描写爱情和描写生存的态度上:消解虚幻爱情,认同俗世婚姻;舍弃"为人生",执着"为生存"。 相似文献
6.
奥威尔小说以身体的物质实体与意识形态表达了作者反极权主义、反环境污染与反殖民主义的诉求,突显了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以《一九八四》、《上来透口气》和《缅甸岁月》为例,研究身体与文学的关联,解读三部小说分别以身体、身份为背景的象征性、政治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分析身体欲望的压抑、焦虑与身份投射的负面作用,可以发现三部小说身体叙事的不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历史观实为民本史观,具有浓厚和鲜明的道德价值取向。在他看来,人类进化史应当是互助的道德文明进化史;道德理性的不断提升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历史发展就是道德文明不断提升的过程;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建立道德完善的大同世界;中西文化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文化是道德文明和王道文化,西方文化是物质文明和霸道文化,中国文化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方向。 相似文献
8.
《齐鲁学刊》2018,(1)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一般是指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当获取的劳动报酬。如何给付这种劳动报酬,与所有制性质以及发展目标,即所谓本质论有关。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追求价值的增殖,以求获取更大的利润,体现出显著的工具取向,因此在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之间的切换非常灵活。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执政者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本质存在差异,工资制度在不同国家及不同历史阶段也出现了显著变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公式是苏维埃政权与电气化目标的混合,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有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果实的现实性需求,也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目的,形成了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合二为一,导致工资制度围绕着如何通过物质激励发展生产而展开,计件工资制由此在苏联长期成为主要的工资发放形式。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公式则强调变革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反对单纯通过物质激励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做法;同时,供给制实践、均贫富思想以及资产阶级法权概念的影响,使得按劳分配原则受到质疑,被认为具有物质激励特点、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计件工资制在价值取向上难以得到认同,这是计划经济时期多次叫停计件制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时期,随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被视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组成部分,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合二为一,计件工资制获得实施的合法性,得以在企业中重新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女性小说的叙述中,男性人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男性个体与国家和民族的联系上,这种价值模式也是男性历史时间叙事的表现之一,对此,女性作家给予了一定的认同,同时,她们也通过对安稳和谐、生命存在等永恒性因素的追求,把自己的时间叙事渗入到男性叙事中,以此参与男性价值的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10.
张学泽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5):71-73
正义与科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从制度层面来看,政治文明要求制度的设计和安排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充分体现政治公平和政治正确;从政治运作层面来看,政治文明要求政治发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并通过法治实现政治的正义性与科学性。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原则,则是其价值取向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式,网络广告是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目前网络广告呈现出多种价值取向,积极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公德、张扬个性、鼓舞斗志,消极的价值取向体现为重利轻义思想严重、宣扬享乐主义、网络色情广告泛滥、挑战社会公德等,成为互联网世界中最不安定的因素之一。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广告主和网站经营者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冲突、网络经济的发展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矛盾、行业规范的缺失与技术监控的瓶颈、从业人员缺乏道德素养与受众的主体意识退化等。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期"心学"理论的发展影响了晚明小说的潮流和风尚,在"主情"、"性灵"的文学理论大行其道的同时,晚明绝大多数文人都坚持,文学对真心真情的追求不能逾越儒家传统伦理的范围。明代文人认为小说具有"劝惩教化"价值功能,尤其是通俗小说作品,对于教化百姓知晓伦常道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内含某种价值取向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一种关于发展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现实发展的方向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全贤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06-109
诚信是早期儒家即提倡的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它对人们的一切行为有规范作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特别是“三言”“二拍”,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赞颂也有鞭挞,其中无论是表现商人的生活画卷,还是反映新型的市民爱情观以及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作品,诚信观念都伴随着人物形象,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诚信观念在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和古代文化的基本支柱,诠释了为历代中国人所崇尚的诚信观念,并体现了传统审美的人格力量以及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表现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多重文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是有价值的 ,其价值既具有自足性 (即自在价值 )又具有为他性 (即工具价值 ) ,而衡量精神文明的价值又不能像衡量物质文明的价值那样 ,完全以经济效益为标准和尺度 ,而只能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和尺度 ;同时 ,精神文明建设又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和导向 ,还必须通过政府干预和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的努力使之健康地发展。面对在我国物质文明大发展 ,并以市场为取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或者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定位在哪里 ,其价值取向应该是怎样的 ,就成为我们必须直面而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 ,才会使精神文明本身实现其最大价值 ,精神文明建设也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黎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本文回顾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价值取向的几次反思调整,分析常识取向与社会取向两大流派的基本内容与特点,批评现行教学理论下教师从“事实取向”理解知识和课程,缺少过程意识和价值关怀,提出教师应立足于充分的事实与细节之上进行价值判断,英语教学应遵循语言结构分析为本,情感体验与价值判断贯穿始终以做到常识取向与社会取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内含某种价值取向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一种关于发展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现实发展的方向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宜居城市的审美价值取向是宜居城市发展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宜居城市的审美价值取向,突破了传统的自然中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观,涉及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乡村是20世纪中国文化裂变的阵痛中心,也是20世纪整个中国巨变的缩影与核心。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过程中,两种文明的激烈碰撞使人们获得了对传统农业认识的新视野,乡村由此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最重要的话语资源,乡村小说由此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生长点,而乡村小说研究,自然也就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人性善恶问题是许多从属于不同文明体系的思想家乐于讨论的永久性话题,性善论和性恶论两大阵营都有各自的支持者.事实上,既要看到道德评价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正关系,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正确的工具,才能在善恶语境中获得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