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必须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效益分配。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中央再次明确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效益分配。党的十六大报…  相似文献   

2.
金红 《青海统计》2006,(12):5-7
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通过改革完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3.
在事业单位各项制度改革工作中,如何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工资分配自主权,建立起适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多种分配形式和管理办法,切实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实施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才能促进事业单位和个人为全社会事业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为打破平均主义,我们实行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这一收入分配方式的巨大变化,一方面使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出现了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问题.收入差距过大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中小企业现行薪酬制度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成为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晓刚 《中国统计》2005,(12):53-54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在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提下的必然要求。与马克思提出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相比,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青海统计》2007,(11):1-1
(接上期)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里特别有新意的地方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说,尽管各要素按贡献参与财富分配,但是由于中国实际情况,特别是不少要素的产权界定不清或国有,从而使劳动参与财富分配的比重过低。因此,十七大报告强调,政府以制度化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形势的发展,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逐步被“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体制所代替,居民收入渠道日益多元化。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态势,成为影响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我省经济的整体运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1、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城乡之间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大。从恩格尔系数来看, 1999…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方式,即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以及使用方式,它决定着生产力的整体效能和发展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问题的探讨●杨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是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标。其主要作用在于淡化片面追求产值增长速度,突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淡化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分配领域,知识要素参与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须承认的现实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一是对知识要素参与分配内涵的思考;二是对知识要素参与分配客观依据的思考;三是对知识要素参与分配的正常运作机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透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袁敏 《中国统计》2001,(5):14-18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尚未形成绝对意义上的两极分化,但相对意义上的“两极分化”已是显而易见。●贫富悬殊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但它不是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从更深层次、更广意义上去探寻。●收入分配政策的目标是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建 《统计与预测》1996,(6):21-23,24
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李若建●当代中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通货膨胀是大家所关心的两个问题,而在某种程度上,这又是两个相互影响的问题。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体现在不同的群体之间,也体现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这两者都受到...  相似文献   

14.
苗青梅 《青海统计》2001,(6):24-25,3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允许资本直接参予分配”的格局逐步形成,“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已深入人心。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有了前扎未有的增长,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上,不同阶层的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收入增长速度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本文就2000年西宁市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及消费的特点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胡笑梅 《浙江统计》1997,(10):17-18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潜在的生产能力的扩大以及商品和劳务的实际增加量或增长率。经济增长方式则是指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就是要求经济增长由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来实现的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目前,我们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它不仅是遵循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收入分配格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收入分配格局变化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和制度要求 ,符合收入分配的一般规律 ,因而也为广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一、收入分配格局总体是合理、健康的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已达到国际公认的小康水平 ,但居民的收入增长并没有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与发展的阶段特点结合得比较好。1.分配格局总体上呈现国家和集体所得份额明显增长 ,个人所得份额不断下降的局面。从整个时…  相似文献   

17.
江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及关联方式,产业结构的形成、发展及高度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经济水平的标志,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理论及指标体系的设计(一)集约经济的内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以及使用方式,它决定着生产力的整体效能和发展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实质内涵。通常有粗放型和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划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可以叫做数  相似文献   

19.
胡永刚 《统计研究》2005,22(4):21-4
一、引言主流经济学将经济增长归结为一国所拥有的资源数量和技术 ,然而中国、苏联等转轨经济的增长经历表明 ,在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该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主流经济学的增长结论在制度等因素给定条件下方才成立。转轨经济的增长也依赖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技术进步 ,然而 ,1 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显然又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征。中国从改革开放前几乎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从计划管理转向计划与市场调节并存 ,从按劳分配转向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中国开始大踏步地融入世界经济 ,参考世界市场供求状况…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所谓粗放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在新的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但制约了要素的比较优势.使得要素利用效率低下。所谓集约型经济增长,是指主要依靠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在原有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由于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实现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