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近向21世纪的前夕,弄清楚走向21世纪的中国人对未来应当有什么样的追求,21世纪的人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中国人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素质,中国共产党应当为提高全中国人民的素质做好哪些工作,这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使中国在21世纪达到跃身于世界发达国家目的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  相似文献   

2.
提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因何可能、怎样成真的充要条件和自洽理据,首先需要深刻反思与解答三个重大时代问题:第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成为对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最新动态和总体结构深刻批判的科学理论;第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基于对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造就的新历史场域、场景的批判分析而指明的21世纪后资本道路的重新规划与实践;第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基于对21世纪新全球化时代历史场域、场景的批判分析,指明有关"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全球马克思主义出场形态的建构。在更深层次上,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出场学逻辑:坚持当年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则,发展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批判理论;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和后资本道路规划原则,发展21世纪唯物史观并重新规划和实践21世纪后资本道路;坚持马克思世界历史原则和东方道路思想,发展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球马克思主义,就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路径,更是其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发生的两个最重要的事件--认知科学(1975)和聚合技术(2000)的发展及其影响.在认知科学综合背景下,我们将实现学科综合交叉、知识综合创新和人全面发展.NBIC聚合科技则将极大地提高人类能力、增进人类健康、发展社会成果、加强国家安全,并将统一科学和教育.本文最后对认知科学和聚合科技对未来人类发展可能的影响做出了预测:21世纪是综合的时代,综合再综合,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综合时代需要与分析时代不同的思想方法的创新;综合时代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做一个"全脑的人";综合时代要变革教育体制,造就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4.
创新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是人之为人的本性 ,其发生与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自身 ;创新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如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状况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 ,社会思想文化氛围等条件的制约 ;创新需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适应21世纪的需要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对大学生培养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将更加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构成的全面综合素质。高等院校必须着眼于适应 2 1世纪的需要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社会科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当前国际 局势为社会科学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为社会科学创新 提供了植根的土壤和表演的舞台,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也推进着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不管是从技术创新的内容方面看,还是从社会科学的作用方面看,以及从科学的综合性、 集约化发展趋势方面看,社会科学创新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21世纪 的新形势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新要求和社会科学创新的新任务而言,当前社会科学发展还 存在不少制约因素,面临着种种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通过具体分析可以 知道,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促进社会科学在创 新中发展,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演变成为大众教育,对于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锻炼从业人员队伍,奠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雄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进入21世纪,大幅度推进高等学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扩招的实践,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创新、学科结构调整和教育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经历了19世纪的落后、屈辱、苦难.和20世纪的觉醒、奋斗、探索,终于在胜利地迎接振兴、自强和现代化的21世纪了!振兴和自强的道路仍然是艰巨和漫长的,要达到重新立足于世界发展前列的目标,不仅需要有现代化的良好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而且需要有彻底的、能动的、现实的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这种彻底的、能动的、现实的科学精神,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进步是20世纪最重大的特征,也是世界各国和国际形势演变的深刻原因.两者又是相互渗透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  相似文献   

9.
“教育创新要坚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要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21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人才竞争愈加激烈,因为20世纪世界的财富源于物质资源;而21世纪世界的财富却源于人力资源,哪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的人才,就才算是富裕强大的。知识与人才已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10.
刘振洪 《阴山学刊》2006,19(2):112-115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面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多层次综合目标体系的发展战略;是追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战略;是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发展战略,更是一个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统一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核心问题是合理性问题.有关科学的一切问题及思考无不与合理性密切关联.合理性不等于理性.合理性在于运用理性和非理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达到某种最佳目的.其实,理性和非理性的划分也只是宏观层面的二分,这一直被看成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般看来,理性无疑是科学的主导和统帅.但是,当我们转换视角,就会发现,以逻辑为内核的理性不可能单独完成对科学的构建,没有非理性因素,包括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的介入,也就没有今天的科学.理性和非理性就像王子和公主的舞蹈,只有在和谐的旋律中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至美的境界.从学理上讲,一切过分强调理性或过分强调非理性的关于科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但是,这与我们今天仍然强调理性对于科学的重要性并不矛盾.在一个缺乏理性或理性发育不健全的社会中,有良知的学者仍然需要大声疾呼,为理性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12.
教育在21世纪将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新世纪教育具有四个总体特点 ,即新世纪教育是大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和创造教育。它突破了陈旧的教育观念 ,在空间上扩展到家庭、学校、社会各个领域 ;在时间上扩展至人的一生 ,注重个性的发展和知识的创新。这种全新的教育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 ,培养人们良好的生存能力 ,形成对自然、社会、人自身及相互关系的科学的全面的认识 ,开创出和谐、有序的生存环境 ,从而造就出一个全新的人类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世界现代化大致起步于18世纪,扩散于19世纪,流行于20和21世纪。从18世纪到21世纪,世界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现代化是一个多义词,它既是一个历史现象,又是一种文明进步,还是一种国家目标。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的行为和过程。作为一种文明进步,现代化是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巨大转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作为一种国家目标,发达国家是要保持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水平,发展中国家则是要追赶和达到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水平。在18至21世纪末期间,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综合现代化是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从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在21世纪,世界现代化有三条路径,即第一次现代化路径、第二次现代化路径和综合现代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多数国家在这一时期都已进入或将要进入老龄化社会。科学地认识老年人口收入的来源是探讨不同养老方式的理论基石,也是处理由于人口老龄化而加剧代际利益冲突的理论依据。一、老年人口收入来源于自身的剩余劳动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人类生存的一切物质资料最终无非是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创造的产物。在人类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直接从自然界采集果实等物质资料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除了由于年幼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之外人…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能否成为科学,长期以来有争论,由于时和地的不同,争论的内容可能不一样。当欧洲大陆处于神学统治的年代,一切都出于神的意志,历史学自然不会被视为科学。从神学解放出来的史学家觉得历史需要通过人的意识反映出来,往往为史学家个人意志所左右,对其所写的历史的真实性亦即科学性抱怀疑的态度,历史学似乎难以纳入科学的范畴。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朗克提出:“历史学家的任务只在于如实地说明历史”,历史学家做到尊重事实,不偏不倚,历史学仍可成为科学。故朗克被誉为“近代历史科学之父”。但历史学家又认为事实固然是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需要和谐人格。要使大学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个体就成为高校教育的目标。"和谐人格"是指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能正确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心理、气质、行为习惯的特征的总和。具备"和谐人格"的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和谐人格教育目标,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基本问题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大学应通过科学与人文的"对话",达到沟通、整合的目的,使大学生的理想和情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和谐人格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其与和谐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术界肩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在21世纪“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重大使命,基于一个“反思的问题学”视域:要准确揭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何以出场、何以发展的现实根基和出场语境,用时代精神、时代内容、时代风格、时代形态、时代话语与时俱进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深刻解答21世纪的系列时代问题。一是要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使之成为能够引领从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奔向新科技革命的强大潮流的思想旗帜;二是要深度展开全球资本新变化原因和本质的哲学—经济学批判,深刻把握全球大变局的走向,科学解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三是要把握从“观”到“体系”建构的思维转换,全面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四是要以“反思的问题学”实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自觉,推进研究范式创新与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人本学唯物主义,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社会的个体主体的生产生活条件.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作为直面资本主义制度、直面市场制度的理性审视和辩证反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之谜,就在于马克思当年批判过的社会现实恰巧成为21世纪人的普遍的现实境遇并由此构成了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尴尬.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学习.21世纪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世纪,是知识信息爆炸增长的世纪,是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开放性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新世纪.持续的变革需要持续的学习.学会谋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强制性学习;筹划生命计划;把自己培养成"学习人".总之,人类通过学习提高生存水平.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重建,既是文学自我救赎、寻求价值意义和重新确立在社会大系统中位置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重建文化精神价值系统的需要.其直接动因是,一方面,中国乃至于人类共同面临前所未有的精神文化问题,需要文学更充分地发挥其不同于科学、哲学、宗教、法律等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文学自身同样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面临价值选择的困惑.客观分析新世纪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在追寻新的意义过程中出现的价值迷失现象及其原因,揭示这些现象与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系统的渊源,提出21世纪中国文学应在新的基点上进行融通和超越,从观念、学理、实践和制度层面重建21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