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秦兄弟排行及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史上的著名纵横家苏秦、苏代、苏厉三弟兄,孰兄孰弟,纷纭众说,迄今无定论;关于他们的事迹,史书上也记截不一。现依据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以下简称《帛书》)提供的新证,来初步探讨这些问题。苏氏三兄弟的次序,据《战国策·燕策一》曰:“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亦皆学”。史、策所叙,似颇相表里。但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其《史记志疑》中提出了疑问,近人也意见不一。唐兰先生认为:“《史记·苏秦传》说苏代是苏秦之弟,事实上苏代当是兄”;诸祖耿先生继续坚持“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就是苏秦的弟弟”的说法;《帛书》的注释者说:“苏厉是苏秦的兄或弟”可见这个问题,至今并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苏秦出外游说数载,“大困而归”。家里的人取笑他说:“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史记·苏秦列传》)十分之二的利润,驱使许多洛阳人“贵财贱义,贵富下贫,喜为商贾,不好仕宦”。“周人以商贾为资”。直到西汉时期,情况还是这样,工商利润还是以十分之二为正常的比率。  相似文献   

3.
王珏  胡新生 《东岳论丛》2005,26(3):128-133
《韩非子·说难》被很多人理解为正面宣传游说技巧的作品,这种理解与韩非的思想品格和《说难》本身的情感色彩均不相符。《说难》通过对君主心理的细致刻画,说明传播法术学说的艰难与危险,是一篇宣泄激愤和批判现实之作,其中教导游说者如何谄媚君主以求宠幸一节文字,纯系反讽而非正语。《说难》创造性地运用了当时流行的与游说和心理分析有关的资料,熔化旧说,推陈出新,故能成为先秦时代最出色的讽刺作品。  相似文献   

4.
苏秦张仪年辈问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千多年来,苏奏和张仪一直被说成是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斗争中的对手,苏秦大搞合纵,而张仪坚持连横。但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以下简称《帛书》)却表明,苏秦的年辈比张仪晚,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身死之后。本来,这一问题已为新出土的《帛书》所解决,但诸祖耿先生在其《关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类似《战国策》部分的名称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诸文》)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秦汉文献的整理,苏秦事迹,自汉初便已有“合纵抑秦”和“为燕间齐”两种说法。后人关于苏秦的研究,无论本《史记》《国策》说,还是本《战国纵横家书》(帛书)说,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都忽视了秦汉学术层累现象对秦汉史事传述带来的负面影响。苏秦事迹真伪的考订,有赖于将先秦和秦汉文献进行剥离,有赖于对更多地下出土的秦汉文献的综合考订。  相似文献   

6.
李白终身仰慕纵横家的为人,喜好纵横之术,这在唐代诗人中甚为少见。唐人刘全白说李白“性倜傥、好纵横术。”①《新唐书·文艺列传》亦云:“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其实,诗人自己说得甚为明白:“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②他自比战国时的策士苏秦:“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③自比张仪:“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④李白的立身行事及艺术创作,已深深地打上了纵横家思想的印记。纵横家很少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唐代纵横之术得到了发展,其理论专著有赵蕤的《长短经》。赵为李白蜀中的老师,计有功《唐诗纪事》(卷…  相似文献   

7.
《鬼谷子天机妙意》序杨向奎《史记》说苏秦、张仪俱师事鬼谷子先生。《汉书·艺文志》纵横家著录《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而不及《鬼谷子》。《隋书·经籍志》著录《鬼谷子》三卷,有皇甫谧注本和乐壹注本,而不及《苏子》和《张子》。《旧唐书·经籍志》著录《...  相似文献   

8.
鬼谷今地考     
<正> 随着商品竞争和国际外交大战的日益激烈,我国古代那部讲求智谋权术和游说艺术的奇书《鬼谷子》的身价日益高涨起来,此书的署名作者鬼谷先生也成了众目所瞩的显赫人物。但是,这位显赫人物的身上至今仍包裹着重重迷雾,不但他的身世鲜为人知,就是他因之得名的鬼谷在今何处,也存在着诸多争论,大有进行考辨的必要。前人关于鬼谷所在地之说有五,而实源于三。以下分论之。(一)颍川阳城说。此说影响最大。南朝刘宋人裴骃《史记(苏秦列传)集解》引徐广曰:“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徐广,东晋孝武帝时人,有《史记音义》二十卷(今佚),裴骃作《史记集解》多引之。颍川阳城,在今河南登封。  相似文献   

9.
苏秦相六国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主要代表,史载其治学刻苦,以锥刺骨夜以继日,最终身佩六国相印,可谓功名显赫。“’两千年来,苏秦的事迹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但考之以现存史料,其身佩六国相印一说大有可疑。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作辨,以就正于方家。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早期经历先“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秦,首少之,弗信。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日:……(王)方诛商碘,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他说服了燕文公,并得到燕的资助,再次访赵,开…  相似文献   

10.
战国纵横家,既非政派,又非学派,不过是当时奔走各诸侯国间一些风云际会的政客。他们或纵或横,有的时纵时横。这些人善于辞令和权术手腕,游说各国君主,配合着复杂激烈的兼并战争,开展纵横捭阖的政治活动,从而从中获取功名利禄。但是,战国纵横家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认识,并就苏秦等问题与徐仲舒诸先生作些商榷。  相似文献   

11.
燕乌集阙考     
《战国策·秦策一》写苏秦“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说:“摩燕乌集阙:摩,切近也。君主所居之处,下有二台,上有门楼日阙。燕乌集,阙名。”1982年北京中国书店根据世界书局1936年版本影印的宋晶如注译《言文对照古文观  相似文献   

12.
近读史书,发现二千多年前中国的纵横家苏秦在游说秦惠王时说到:“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战国策·秦一》)。“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我认为用现代白话文表示,即“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何以见得?首先“政治”一词《辞海》释为“统治国家一切行为之总称,即国家权力活动也”(中华书局版第601页);列宁概括为“政治=全社会一切利益的代表”(《克  相似文献   

13.
《江汉学报》1963年10期发表了我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文以后,第11期上又发表了鲍靜同志批评我的文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问題》。我不同意他的意見,这里仅就他提出的批评作一些答复。一、先请弄清这个事实鲍靜同志说我不承认社会主义生产中存在价值,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说我的主要根据,“原来就是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的一句话”。不是。我的出发点是事实,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我的文章一开始说:“在公有制的集体生产中,人们只交換各自的劳动,而不交換各自的产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在1991年第5期《文史哲》上刊文提出,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灭齐即最后灭六国。张金光同志不同意此说,在该刊1992年第6期进行反驳。然而其说虚妄错谬,并不能推翻拙论。一梁启超曾说:“西汉之初,经秦火后,书颇散亡。汉廷广开献书之路,悬...  相似文献   

15.
《谢榛研究》评介焕棠李庆立同志继《诗家宜说笺注》、《谢榛诗集校注》两书问世之后,前不久又有《谢榛研究》一书面世(齐鲁书社1993年6月出版),这样,庆立同志在谢榛研究上已出版了三部书,标志着他的研究步步深入。庆立同志之所以在谢榛研究上情有独钟,锲而不...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第三卷416页:“喝[hē]饮用。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唗,你敢也走将来喝点汤,喝点汤。’”此条书证有误。查元无名氏《冻苏秦衣锦还乡》第三折,其上下文是:  相似文献   

17.
王征 《阴山学刊》2013,(4):53-57,85
游说文大都产生于战乱年代。两汉之际与战国时期较为相似的政治环境,使得纵横之风在此时又得以复兴。其时文士面对天下大乱、重组的时机,继承了战国末期纵横家"权变"的传统,从自己所事之主的根本利益出发,奔走游说,分析时势,剖析厉害,创作了大量的游说文。据严可均辑《全后汉文》,此时期游说文有二十篇之多。这些游说文章,大都激扬纵恣,纵横捭阖,饶有气势,用笔淋漓畅快;也有笔挟浓情,朴实至诚之作。具有两汉之际乱世文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帝王与文学家的关系大多是君臣关系,汉武帝和魏武帝时期尤其是这样。本来,知识分子在先秦属于“士”的阶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春秋战国社会大变动,造成了“士”的解放,他们从旧贵族的最下层走向社会上层,纵横捭阖,游说献策,以至如苏秦、李斯那样位至卿相。在当时剧烈的社会大变动中,他们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历史、人生和文艺的看法,著书立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几乎“诸子百家”中的每一家都是文学家。一直到了汉初,纵横家和道家等学说在士人中还颇有市场。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七发》等,就是明证。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仪和苏秦是战国时代权谋机变的代表人物。到了汉代,随着乱世的结束和儒家道德观念的确立,他们也逐渐成为儒家“忠、信”教条下的牺牲品,从乱世英雄沦为历史的反面人物。二人都是战国有名的游说之人,太史公为之立传,着重记叙的是他们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士”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通称,在《史记》与先秦文献中,以上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不下二百多种。诸如学土、贤士、智士、策士、隐士、辨土、处主、直士、国士、锐土。行道之土、权变之土、驰说之土、廉节之上、忠臣死义之士、儒术之上、文学之士、异能之上、虎贲之土等。从各个方面说明了士的道德品质、知识技能、职业地位及其生活状况等。可以说从文到武,从王室到社会底层,从高雅的理论界到下层劳动场所,从神秘的外交游说到对垒厮杀的战场,都留下了士人的身影。一、士阶层的形成和发展从商周到春秋中期,土的含义和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