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谭琳  李军锋 《人口研究》2003,27(5):11-18
基于第二次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数据 ,本文分析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及相应的收入和就业环境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 ,非正规就业中的行业和职业性别隔离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最重要性别特征 ,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方面的性别差异 ,而且也为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提出了具有性别特征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二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分别从经济发展、全球贸易、政府管制等视角解释了非正规就业的形成机制,但三大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仍缺乏全面检验。为此,本文通过分层广义线性模型处理嵌套数据和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异质性问题。研究发现: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与经济增速存在正向关联,但会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全球贸易对非正规受雇群体的扩大具有显著影响,而当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时,正向影响将逐步减弱并转为负向,但该影响对非正规自雇就业并不显著;有限且有为的亲商型政府未能减少非正规受雇就业,唯有亲劳工的政府施政才能加快其体面劳动进程,而行政能力和制度环境的改善会促进非正规自雇群体的正规化。总之,三大理论并不存在冲突或替代关系,而是对不同时期或特定类型的非正规就业群体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非正规部门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琳  李军峰 《南方人口》2000,15(2):44-48
非正规部门的出现 ,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使得就业于非正规部门的劳动者面临很多问题 ,如劳动雇佣关系和劳动制度的不规范性 ,行政管理部门的过渡干涉以及缺乏保障等。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劳动者个人、政府有关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陈翊  冯云廷 《人口学刊》2016,(6):99-110
本文采用2002~2009年间省级面板数据和市场化进程指数,应用空间计量的方法,考察了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市场中介和法律制度这五个衡量市场化进程的构成因素对推动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作用。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既对本地区也对周边地区的非正规就业产生影响;其中,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兼具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正效应,非国有经济显著刺激本地区的非正规就业规模,政府和市场关系具有明显的空间负溢出效应,产品市场则与非正规就业规模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要素市场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意味着推进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扩大非正规就业规模,解决正规部门吸纳新增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的创新性在于使用空间计量的方法来验证非正规就业和市场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为非正规就业的政策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的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研究调查数据,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进入条件、就业影响因素以及就业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相对具有更狭窄的社会资本和更少的工作初始投入;教育显著提高了农民工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滞后一期的市场状态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选择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就业分流并没有导致农民工就业市场出现内部分层,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存在着强的自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乡就业差异研究由来已久,普遍的观点认为农民工更多的填补了非正规就业岗位是其就业弱势的主要标识,这一结论忽略了相同市场背景下的城乡就业差异。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选择和相同市场背景下城乡劳动力工资决定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农民工不仅更多的填补了非正规就业岗位,而且在性质相同的非正规就业市场上,他们依然处于就业的弱势地位。因此,非正规就业不是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全部表现,劳动力市场分割(以非正规就业为标志)也不是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全部制度根源,换句话说,即使打破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城乡就业差异也不会因此而消失.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按照两种不同的理念,我国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的发展衍生出两种主要操作方案:“直接吸纳”和建立独立体系,即:一种方案是扩大原有社会保障覆盖面,直接将非正规就业群体纳入其中;另一种方案是针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特点,为其建立独立于原有体系的新体系。这两种方案均从不同程度上照顾了非正规从业者的特殊需求,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矛盾的交错使得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的发展仍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8.
在影响返乡中老年群体再次外出就业的相关因素中,养老保障尤其值得重视。返乡农民工再次外出就业说明农村老年人口经济收入相对不足,希望通过外出就业获得部分收入的补偿,这也表明存在中老年在农村人口因养老保障不足而被迫继续外出就业的可能性。文章构建两期生命周期模型,对返乡中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影响其再次外出就业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返乡中老年群体参加养老保险显著减少其再次外出就业;(2)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对返乡中老年群体的外出就业存在差异性影响,返乡农民工如果获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更明显的收入效应,减少他们的再次外出就业,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力度相对薄弱,还不足以改变返乡中老年群体的劳动供给行为;(3)具有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群体劳动参与的影响存在外溢效应,养老保险降低再次外出就业,并通过增加他们的家庭劳务和隔代抚育的时间,增加其成年子女的外出就业和进城迁移。研究提出,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对提高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的生活福祉,减少城乡社会保障不平等,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整体发展具有作用,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建设也具有一定积...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非正规就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并成为扩大就业和实现再就业的主渠道。针对我国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措施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移植与发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非正规就业有三种学说渊源国际劳工组织的贫困就业理论、刘易斯-托达罗的二元经济理论、哈特-法伊格的制度边缘理论.非正规就业是社会边缘人群在制度边缘的就业,是发展中国家高失业率与非正规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就业与失业之间的缓冲层.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失业问题日趋严峻,作为促进就业的一项措施,上海市在国内率先引入非正规就业的概念,不少地区随后响应.中国移植的非正规就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正规的非正规就业,为了就业而就业,面向社区的就业.中国非正规就业的未来发展应该坚持以正规化为目标,拓宽从业许可范围,减少政府的过度保护,抑制政策投机行为,从长远考虑还应与户口制度改革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制度安排与利益冲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失地农民问题实际暴露的是我国在土地制度、征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缺乏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以及征地过程的不合理性和非市场化是造成失地农民处境艰难的制度原因,而政府或集体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考虑不够,是导致农民失地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关键;失地农民并不仅仅是因为不合理的征地政策而成为社会边缘群体,事实上,在征地之前,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就已经将农民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台湾就业保障体系在20世纪50—90年代偏重于就业服务、职业培训,以此提高民众的就业能力。随着岛内经济转轨不成功,失业率大幅攀升,才被迫于1999年正式实施失业保险制度。面对新形势台湾地区就业保障体系与失业保险制度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研,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与参加社会保障的现状、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率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有偏差。其次,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是被征地农民参保意愿低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程度低,是造成被征地农民"弱势"地位的深层次原因。对此,应根据被征地农民的需求,建立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扶助,尤其扶持有意向的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为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应建立多层次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过程中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确保征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各地正在推广以土地换取社会保障的做法。从传统的就业安置模式过渡到社会保障安置模式,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征地劳动力市场就业、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来源、新旧安置模式衔接等难题。对这些问题要进行前瞻性研究,群策群力,切实保护好征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做好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工作,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重新上岗。由于某些原因,现有劳动力人口中的一部分目前仍滞留各地再就业中心的大龄下岗困难职工,将可能永远无法再回到社会主导产业中去,或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所以,可否考虑在利用“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岗位援助,为其创造“边缘性”就业机会的同时;利用“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保障援助,重点做好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帮助这部分特殊就业困难群体逐渐、直至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实现“下岗”向“退休”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城区残疾人就业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在残疾人就业机制、就业政策和法规建设等社会保障因素方面还不完善,还存在着许多障碍,严重地影响着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要解决残疾人就业的问题,政府是责无旁贷的,必须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Compiling data from several government surveys,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key social indicators of economic security associated with nonstandard employment in Japan. Empirical trends of nonstandard employment are contextualiz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coordinated capitalism from the economic boom during the 1960s through the recession of the 1990s to the turn of the 21st Century. A case study of Japan, with its high relative and absolute numbers of nonstandard workers, can reveal what happens to economic security when neoliberalism increasingly encroaches on a highly regulated employment relations system. The dramatic increase of nonstandard employment, particularly among women, is rooted in the design of the institutional architecture supporting pillars of the Japanese employment system and its mode of regulation. Based on interviews and a review of labour laws, the article chronicles regulatory reform aimed at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nonstandard employment as a cheap source of labor with few benefits and limited employment protections. The final section concludes with a proposal for reframing social policies to advance economic security in Japan.
Heidi GottfriedEmail: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on how working conditions affect women’s employment and fertility choices, despite a number of studies on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leve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e article addresses this gap by examining how family life stages are related to particular aspects of job quality among employed women in 27 European countries.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e analysis is that high-quality jobs are conducive to both transitions to motherhood and employment after childbirth as women select into these roles. Accordingly, mothers of young children, if employed, are expected to have relatively better quality jobs. Four dimensions of job quality are considered: job security, career progression, working time and intrinsic job qua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are more likely to hold high-quality jobs than women at other life stages with respect to working time quality and job security, but with some variation across countries for job security.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high-quality jobs for women’s fertility decisions and labour market attachment after childbirth, with implications for European employment policy.  相似文献   

19.
上海女性弱势群体就业困境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劳动就业日益个体化,劳动就业的稳定和保障逐渐消失的状况下,上海女性弱势群体的就业面临着内部资源缺乏与外部环境危机的多重困境。选择上海市女性弱势群体就业政策,不仅要促进上海市女性弱势群体的内部资源积累,还要创造上海市女性弱势群体就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灵活就业形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揭示中国灵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灵活就业的发展对女性就业的积极影响即:使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女性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了社区就业;缓解了女性家务与工作的矛盾等。而灵活就业的发展也同时带来女性职业不稳定、女性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女性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灵活就业,制定有关法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