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顺之作为一名笃诚的心学家、理学家,势必会从思想价值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同时他又是一个优秀的八股文名家、古文评点家,有时又会摆脱心学和理学的思维模式,从文学自身的角度考量创作。受此多重身份的复合影响,唐顺之对道学气息浓厚而艺术性较差的曾巩散文进行评价时,就显得颇为矛盾:既认为“三代以下之文未有如南丰”,又以为曾巩散文法度平实,缺少变化,只能居于唐宋八家之末。  相似文献   

2.
阳明心学与文学复古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明曾是文学复古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正德年间,他致力于探求圣贤之道,创立了心学,后追悔早年从事诗文创作徒耗精力,对文学采取抵拒排斥的态度。他还强调文学必须合道,把真情实感摒弃于文学创作之外。王阳明后期的文学主张与文学复古运动的精神相对立。在阳明心学影响下,一批文入脱离了文学复古运动转而学道,唐宋派的倡导者王慎中、唐顺之便是典型。  相似文献   

3.
由于明代心学思潮的影响及与心学人物的交往,文学上为唐宋派代表作家的唐顺之,哲学上则为阳明心学的重要人物。在唐顺之的哲学思想中,“天机说”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唐顺之看来,所谓“天机”指的是天赋予人自然本性,它是人本身先天所固有的,不是人力所求的产物。唐顺之对“天机说”的倡导,表现了崇尚主体、顺应自然、反对束缚的思想,其意义与影响既表现在哲学思潮上,也表现在文学创作中。  相似文献   

4.
洛阳是明代北方仅有的两个阳明心学传播中心。在阳明心学影响下,洛阳心学群体对文道观、特征论、风格论等文学基本问题及明代文坛的复古、模拟、性灵等重要命题均有所阐发。洛阳心学群体的文学思想有着调和传统理学文学观与阳明学说影响下公安末流等文学观的色彩,研究洛阳心学对于了解阳明心学对北方文学思想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明代中后期开始,学术思想界开始出现将儒家的道德哲学与经世意识相结合,"体用并重"、"内圣外王兼治"的思想趋向,并形成涌动一时的实学思潮.在明代学术思想的这个嬗变历程当中,唐顺之的学术思想及实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尤其是唐顺之"道器不二"、"技艺与德岂可分两事"的实学思想阐述,在赋予形下意义的"技艺"之形上理论说明的同时,也使得原本在儒家意识中处于紧张的"德"与"技艺"得到了缓解,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构成了他在思想史中的特有意义.然而此后唐顺之的思想又发 生了转向,转向于专注于儒家为己之学的内在探求,从而展现了儒家思想在走向近代之途中的困境和局限,而这也是唐顺之学术的另一层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代文体学的核心问题乃本色与破体的错综纠葛、相反相成。宋代的文体本色论深入细致,占优势地位,但破体相参实践也普遍而广泛,以致深刻影响了宋代文学的面貌和成就。本色与破体、理论与实践之间,有着相逆相济、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双方既存在张力,又有着媾和。宋代文学巨匠欧阳修和苏轼借破体为利器,恢弘文体,掀起文学高潮,堪称最为成功的文体改革家。但破体亦有具体的类型和复杂的机制。宋代文学在尊法度的基础上力主变化,借破体开一代文学之新貌。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视角观照文学,注重考察社会思潮、价值观念、人格理想等因素对文学的影响,并揭示二者的密切关系,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这方面已取得的研究实绩中,宋克夫教授应该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从其第一部专著《宋明理学与章回小说》(武汉出版社1995年12月版),到新近与其弟子韩晓合著的《心学与文学论稿———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文学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以下简称《心学》),无不在哲学与文学之间缘波寻源且时有洞见。《心学》一书以价值观念为切入点,探讨阳明心学与文学的关系,通过一系列个案研究,以揭示嘉靖万历…  相似文献   

8.
明清文论视野中的法度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文学法度的肯定与推扬;二是对文学创作具体法度的探讨;三是对文学法度的理论阐说。明清文论家对文学法度的论说,为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学创作的规律与特征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9.
清代文学法度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有法维面的论说;二是对活法维面的论说;三是对“至法无法”维面的论说。清人对文学法度的论说,在整体上体现出建构与消解并重的特征,他们将“有法”与“无法”这两个命题在深层次上予以了融通。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欧阳修诗歌创作时,我们会发现他的很多创作实践是有其明确的创作理论做指导的,而他的创作理论又是以其大量的创作实践为体现的.我们如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就会对他创作中的自觉倾向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进一步把握住以欧阳修做为主将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一些基本特点.(一)欧阳修对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与道的主张,是以“切于世事”、“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为原则的.为了弄清他在论“文与道”,特别是在论“道”时有哪些不同于前人的倾向,从而看出他比前人提供了哪些更新的东西.我们仅就中唐古文运动后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做些大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的作品最晚于12 世纪中期就传到了朝鲜,在那里广泛传播并产生了重要影响。文人们争相阅读、次韵、效仿其诗文,还从形式与内容方面吸收、借鉴其文学理论。批评家们分别从师法情况、成就地位、具体诗文等角度对其文学创作展开了以赞誉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评价。此外,欧阳修的品格以及生活态度和情趣也对朝鲜文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是著名的“唐宋人大家”之一,他的文章字字珠现,代代流传,至今传诵不衰。欧阳修的文章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且很早就传入了韩国,在韩国的汉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即旨在分析、论说欧阳修著作韩国的时间及其刊行、流布的具体状况,进而评说欧阳修文章对于韩国文人所产生的诸多影响及其对韩国汉文学发展的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笔记体漫记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的诗评新体 ;其中“领悟式”的批评方法 ,对于后世诗话具有垂范作用。《诗话》所提倡的平易自然诗风、月锻季炼的创作态度和意新语工的诗境 ,更对宋初诗坛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注重奖掖后起之秀,曾巩就是其中之一.在其指导下,曾巩改变了早期散文气势外露而内蕴不深的文风.他的"文与道俱"、"道胜文至"、"事信言文"等观点也影响着曾巩的散文创作实践和理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欧阳修词在历代选本中的收录情况予以统计、分析、考察和梳理.统计结果显示,欧阳修词在以词选为载体的传播链上,其接受过程呈现出传播的及时性、选录的混杂性、风格的失衡性、发展的螺旋性等特点.总的来说,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是影响欧阳修词传播与接受的大背景.此外,词学观念的发展与演变,第一读者的推崇与理解以及传播接受过程中不同主体、环境、目的等诸多因素都在一代又一代接受之链上影响着欧词地位的沉浮,它们对于欧阳修词的传播与接受呈现出历史的动态平衡性,在推动欧阳修词走向大众的同时,也客观地区别了欧词中最脍炙人口的佳作和名篇.  相似文献   

16.
北宋天圣以前川民「怀土罕趋仕进」。天圣以后,「应时务用」的观念成为了时代的主导观念,因而促成了「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的蜀学汇入时代的主流。这是三苏文章与欧阳修古文革新思想合拍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仙道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程式化情节就是海上漂流遇仙,它将航海历险传奇与海外仙境想象密切结合,形成了海上乌托邦小说。这些故事的最早渊源可追溯到《博物志》中的乘槎泛海传说,在唐朝以后形成了预言警告型、保佑相助型、地理博物型与人仙恋爱型等诸多类型,并承负起了宣传宗教思想、强化道德观念、介绍海外知识、表达人生理想等种种功能。这类小说想象丰富奇特,语言华美奇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杜光庭在义疏《道德经》时,自觉地运用重玄学“有无双遣”的理论与方法来沟通宇宙论和心性论,从而追随中国哲学由宇宙本体论转向心性论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唐代道教宇宙本体论向以道性论为核心的心性论的转型,并为宋元道教的新发展开拓了道路。杜光庭以重玄学为中介将心性论与修道论结合起来,并运用重玄学的方法来说明道体具有超越性和现实性两个层面,从而深化了道教的道体论。  相似文献   

19.
气格是指诗人品格、诗歌内容、形式等因素综合融会后所体现的诗歌品格。欧阳修诗歌气格主要表现为:诗歌中蕴涵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力量、诗歌内容中的国运民生意识和穷究物理的理性精神、诗歌语言上下字运意的笔力。欧阳修对诗歌气格的追求,导引了宋诗的发展方向,为宋调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