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与总体要求,构建省域乡村振兴发展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权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呈现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内陆再向西部地区阶梯递减的空间格局,乡村振兴最优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弱势区和最弱区主要位于西部边疆省份;各省份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呈现不均衡特征;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全局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依赖性逐步加强,大多数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东部省份多位于高高(HH)集聚区,而西部地区多落在低低(LL)集聚区,空间关联格局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力。文章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及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同时,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纳入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在数字经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过程中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低农业产业集聚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切实加快石阡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石阡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找准了一条适合石阡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新路子——生态茶叶产业。通过举全县之力,集群众之智,抢抓机遇,强势推进,着力打造,当前石阡县的生态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社会及生态集聚效应已初见端倪,成为继烤烟之后的又一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成为促进石阡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新的增长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新亮点,成为推动石阡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12—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业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而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并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影响农业产业的微观变量中,用电量、灌溉面积、薄膜使用量对农业产业具有正向影响,化肥使用量具有负向影响,在外部宏观变量中,城镇化率与进出口总额对农业产业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文章基于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多维视角出发,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揭示多维环境规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东高西低的时空非平衡性及空间集聚特征;多维环境规制对乡村振兴具有正向反馈机制,通过环境规制→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路径产生作用;异质性视角下,多维环境规制对乡村振兴的激励效应随分位点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赵健  魏欣 《统计与决策》2023,(15):142-146
文章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理,构建了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以中部六省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空间集聚与空间联动特征;当前,湖北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处于高水平的良性共振;山西和河南处于低水平的互相制约;安徽、江西和湖南已初步形成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湖南处于乡村振兴领先、数字普惠金融滞后阶段;安徽和江西则处于数字普惠金融领先、乡村振兴滞后阶段。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31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并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影响因素按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经济驱动和政府调控,并且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杨孟著 《四川省情》2023,(12):28-30
<正>农业保险作为世贸组织确认的农业非价格补贴主要政策工具,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农政策手段。农业保险在“三农”自然灾害风险有效分散、防灾防损能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安全稳定上具有“遮风挡雨”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6次提及“保险”,时代呼唤农业保险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研究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前的611个贫困县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生活发展水平提升了本地区民生循环质量,同时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贫困县民生循环质量的直接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乡村振兴水平分解为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指数,并从国内大循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出发,选取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国内大循环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振兴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水平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分布呈现一致性,北上广及江浙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和国内大循环水平均遥遥领先;乡村振兴水平对国内大循环畅通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在考虑了内生性等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加速城镇化和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均有助于国内大循环畅通。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改进的TOPSIS法、重心模型、重心耦合模型刻画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演变特征、重心迁移路径及耦合态势,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我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各省份存在较大差距。(2)变异系数逐年减小,且乡村振兴的变异系数大于新型城镇化,各地区乡村和城镇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现象趋于缓和,乡村振兴的区域差异大于新型城镇化。(3)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重心均位于河南,分别呈现向西南方和西北方移动的趋势,东西方向的移动距离远大于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更容易产生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乡村振兴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新型城镇化重心的移动幅度,但乡村振兴重心的移动方向更稳定。(4)两个重心空间耦合态势呈现波动式靠近,空间距离整体缩短,空间重叠性上升,但变动一致性指数在正负之间来回波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可能产生的正、负向影响基础上,基于我国2015—2018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抑制了现代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但推动了多样化集聚的发展;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服务业集聚分位点的上升,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抑制作用呈递减趋势,对多样化集聚的推动作用呈递增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专业化集聚的抑制作用较小,而对多样化集聚的推动作用较大;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扩张市场潜力影响现代服务业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3.
带着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最近,先后深入到宝塔区官庄、临镇、麻洞川、南泥湾、柳林、姚店、青化砭、梁村等12个乡镇,并且走访了区果业局、畜牧局、农业局、退耕办、流域办、农综办等相关部门,听取了这些部门的情况介绍,就该区的产业化发展进行调研。仅以宝塔区为例对农村产业化发展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丽 《统计与决策》2012,(6):115-118
文章通过量表开发、数据收集、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提出了能够有效度量农业产业集群内农民的知识共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测量条目,并分析了农民拥有知识的特性、共享收益和知识价值对农业产业集群内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双向固定效应和SYS-GMM估计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相关文献,从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虽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时间不长,但在各层面已涌现出诸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宏观指标体系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方面,目前还存在缺少跨区域的县域比较研究、对农民满意度的重视不足、评价指标的测量缺少连续有效数据支撑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当更加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建立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优化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构建综合数据采集、共享和治理的数字化系统,夯实评价过程急需的数据基础;开发客观数据驱动的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模型,丰富现有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内蒙古农业产业集聚的特征日趋明显,然而探讨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研究较少,这不利于指导未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因此对内蒙古各盟市农业产业集聚度的分析可为我区农业经济的科学研究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农业产业集聚度的分析,主要是利用基尼系数和区位商系数结合进行测算. 区位商系数计算公式为:LQ=(Eij/Ei)/(Ekj/Ek),其经济含义是一个给定区域中产业占有的份额与整个经济中该产业占有的份额相比的值.这里Ej指地区产业j的就业(产值),Ei指地区总就业(总产值),Ej指国家或区域k产业j的总就业(总产值),Ek指国家或区域k的总就业(总产值).LQ大于1意味着高于平均集聚.如果产业就业或产值的非集聚数据是可用的,LQ方法则可以确认在国家、区域、地方(都市)水平的可能存在的集群.该方法从点到面、从中观到宏观表明本土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例,既提供了集群存在于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迹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区或集群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创新,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0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和30个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进行了测度,并用Dagum基尼系数对乡村振兴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水平总体较低,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提升显著;乡村振兴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省际差异;区域差异是乡村振兴差异的主要表现,但是东部地区省份内部差异也很明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4个方面的区域差异逐步缩小,但是产业兴旺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推动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选取了相关指标,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40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分析其阻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良好且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通过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横向对比发现,江苏省各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各维度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不同城市的差距较大。同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保险深度、人均村卫生室数量和城乡收入差距是阻碍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将城市创新集聚纳入自贸区设立的政策效应评估框架,并将自贸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5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跃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及北方自贸区城市更为明显;(2)就城市规模而言,特大型及以上城市的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而Ⅰ型和Ⅱ型大城市的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城市财力异质性研究表明,在高金融发展水平组和高财政支出组中,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对低财政支出组的影响较小,而对低金融发展水平组的影响却不显著;(3)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二者的协同集聚、数字经济和创新创业活跃度在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过程中,均不同程度上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4)样本期内,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促进作用,在设立当年最小,到设立后第六年达到峰值,时滞效应明显。上述研究结论具有丰富的政策蕴含:一是在积极推进现有自贸区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