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年-三管齐下 拜年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礼节,以往拜年 长辈们都要给晚辈包“红包”,既浪费钱又 庸俗。现在科技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方 式不断改进:如果拜年双方都是网民,可 以发“伊妹儿”拜年,简便快捷;如果是  相似文献   

2.
爱到无力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  相似文献   

3.
爱到无力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  相似文献   

4.
平视     
一说到拜年,2009年春节那天早上拜年的情景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那天早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一跳就爬了起来.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新皮鞋,就高高兴兴出去拜年了。  相似文献   

5.
刘建华  函璞 《新少年》2021,(1):94-95
甲你对"一"字有研究吗?乙这么简单的字,有什么好研究的!甲你可别这么说,这里面学问大了!乙我不信,这有什么学问哪!甲我问你,你知道带"一"字的成语有哪些吗?乙这还不简单,一帆风顺、一手遮天、一目了然……甲那你知道带"一"字的成语中,有哪些固定的模式吗?  相似文献   

6.
春节     
《阅读与作文》2009,(1):6-9
你知道春节“几岁”吗?这个中国最隆(l&;#243;ng)重的传统节日,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呢!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tǒng)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la)月(十二月)初八的腊祭(ji)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zao),一直到正月十五。  相似文献   

7.
甲:你知道什么是成语吗?乙:岂止是知道?告诉你我是赫赫有名、不折不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成语通。甲:成语通?乙:大言不惭地跟你讲,成语我是对答如流、出口成章、轻车熟路、势如破竹、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既有排山倒海之势,又有秋风扫落叶之猛,能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你像什么(扳指头),杀气腾腾、杀鸡给猴看、杀鸡取蛋、杀一儆百、杀人不见血、杀人不眨眼、杀鸡焉用宰牛刀, 杀……  相似文献   

8.
陈志卫 《社区》2012,(7):47-47
贺年卡也称“拜年帖”,是春节和元旦投递送人的一种名片。通常新春期间.人们喜欢互赠贺年卡,以联络情感,增进友谊,恭贺新禧。旧时元旦,拜年人多,来不及会晤,常留下一名片。后来成为风俗,特制带吉祥字样的红贴,互相投送。  相似文献   

9.
这就是我     
过年,对于孩子来说,是最期待的。因为在春节里可以到亲戚家拜年,可以放烟花,还可以得到压岁钱。所以我最喜欢过年了。  相似文献   

10.
作文写虎     
董恒波 《新少年》2010,(1):76-78
甲:知道2010年春节开始是什么年吗? 乙:虎年哪。 甲:太聪明了。 乙:谁不知道今年是虎年哪?  相似文献   

11.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者阳己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  相似文献   

12.
少女日记     
年年春节,年年拜年。今天我又开始了拜年,第一站是外婆家。其实,准确地来说,我是跟着父母去拜年。虽说,现在拜年的方式越来越多,一个电话,一条信息,都可以帮你轻松解决。但是,传统的礼节还是不能废弃,在我们家看来,上门给长辈拜年更能体现一个家庭的温情和对长辈的尊敬。  相似文献   

13.
过年好     
《新少年》2012,(Z1):68-69,35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知道吗,2012年的春节可真是有点儿早,1月23日就是大年初一啦!我们还刚开始放寒假呢,就要准备过年了。  相似文献   

14.
娱乐世界     
笑话 纸上谈兵 老师:你知道“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吗? 学生:当然知道。 老师:那就请你举出一个纸上谈兵的例子来。 学生:比如说,爷爷和我下军棋。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劳拉在狗年之际向全球华人拜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书面祝辞向英国华人拜年、亚洲多个国家沉浸在新春的气氛中、大年初一成为纽约法定假日。春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作为春节发祥地的中国人如此自豪,春节文化浸染在世界众多角落让我们有了浓浓的文化自信。 从4000年的历史中走来,到曾经遭受的;中击与迷失,再到反思与疾呼,今天又孕生出和谐文化、谅解文化、感息文化、迎新文化的多元综合体,春节,正开始向我们展示传统文化现代传承的强大魅力,也让世界开始为华夏文化同声喝彩。  相似文献   

16.
天涯渺渺雨 《新少年》2009,(1):67-67,35
春节就要到了,我先给读者们拜个早年!说到拜年,那可是中国民间的老习俗。辞旧迎新,谁不盼着新的一年里一顺百顺呢?春节的习俗有好多,也非常有趣,不信你看——  相似文献   

17.
鹤立鸡群     
你听说过成语"鹤立鸡群"吧?可是,知道这个成语的典故吗?知道其中的含义吗?晋朝时,有个叫嵇(jī)绍的人,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嵇绍体态魁伟,聪明英俊,才学出众,忠勇爱国,在同伴中格外出色。晋惠帝时,嵇绍当了宫中的侍卫官。那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闹起内乱,史称"八王之乱"。身为侍从官,嵇绍对皇帝非常忠诚,时时保卫着皇帝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培养王子     
沈奇岚 《可乐》2010,(12):40-40
妹妹,显然你是长大了。那天吃饭时,你特地坐到我身旁,我就知道你有话要问我,而且一定不是学习问题。果然,你轻轻问我:“姐,你谈恋爱时,家里知道吗?” 我真是羡慕你啊,妹妹。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宽带。如果有网络日记,我想父母就不会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拜年的礼仪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惯,不仅是欢度佳节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互相交往、联络感情表达心愿的一种手段,更是欢庆愉悦心情的一种表示。拜年,一般稍备些礼物,表示一种尊重与贺意。近年来,人们对赠送鲜花更有浓厚的兴趣,花卉成为馈赠亲友的高尚礼品。 拜年,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20.
宣金学 《社区》2014,(6):62-63
“你知道咱家在哪里吗?”60岁的丁永和经常把小孙子抱到膝盖上,笑呵呵地问。过完这个春节才满3周岁的小不点儿,还不能完全听得懂爷爷的话,只是眨巴着眼,似乎在等老人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