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和高职教育的要求,以"培养高素质外宣人才,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心,阐述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红色故事的必要性,结合调研与教学实际,分析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红色故事存在的能力障碍及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叙事教学论为指导,提高学生的中英文叙事能力的方法,从"显性培养路径"和"隐性引导路径"两个维度构建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红色故事的能力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院校高度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鼓励教师在大学英语及后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跨文化交际课程也是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跨文化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真正学会用英语讲授中国故事,成长为具有中国立场和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3.
林小榆  陈纯 《国际公关》2023,(19):158-160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探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新媒体时代下活跃在海内外社交平台的“洋网红”在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其跨文化传播现象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跨文化共情传播相关理论,分析“洋网红”的跨文化传播特征,以此表明借助“洋网红”让中国故事“出圈出海”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的有益尝试与可行路径,应挖掘培养更多的优质“洋网红”成为他者视角下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与传播者,同时积极在海外社交平台开展交流合作,让中国声音在世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国际中文教育是传播中华文明、提升中国国际形象、服务我国国家战略和全球文明交流需求的重要依托。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中,留学人员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有必要积极引导我国留学人员更主动地参与海外的国际中文教学,并在此过程中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典籍英译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林语堂和辜鸿铭两位学贯中西、名扬天下的大学者基于自身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传统典籍英译实践中,两位大家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有所不同,林语堂倾向于使用保留文化信息的异化策略,而辜鸿铭则喜欢应用删繁就简的归化策略。二者在译作中对中西文化不同的解读思维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观。辜鸿铭激烈的挞西扬东观念与林语堂面对中西两种文化的中立中庸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两者的翻译策略和文化观截然不同,但都能讲好中国故事。全球化的当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已是必然,研究林辜二氏的文化翻译策略与文化观,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国别研究视域对国际学生传播中国故事的意愿加以分析。指出国际学生作为真实感知过当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他者”,是能讲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善意群体。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抽样获取的616个样本加以定量分析,探讨影响国际学生中国故事传播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国际学生传播中国故事的意愿整体较高,情感性态度、知觉行为控制、描述性规范、工具性态度显著影响其传播意愿,而主观规范对其传播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国际学生对不实信息感知可以调节其工具性态度与情感性态度对其传播意愿的影响,起负向调节作用,并基于此提出提升国际学生传播中国故事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及时回应新的社会需求。以工科院校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为例,探讨课程育人、语言知识和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索,构建集认知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和专业意识为一体的课程目标。在教学方法中守正创新,积极引入混合翻转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演讲表达与思辨能力,基于产出导向法充分促成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提出,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文翻译能力,让大学生站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基于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上的《中国文化概况》SPOC,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主线,通过初步学习阶段、深入学习阶段、应用创新阶段及综合评价四个阶段,能够促进大学生中国文化英文翻译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讲好中国故事”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旨归、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契机、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好传统故事、红色故事和改革故事,就要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教学艺术、依托全新技术,使青年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相似文献   

10.
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任务实施前的准备阶段、任务实施阶段和任务反思阶段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可以在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我国对外传播交流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构建国家形象的关键体现。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在世界的发展中融入中国的当代价值观,打破西方价值观的主流地位,离不开中国故事的讲述。明确中国故事中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国际化视角充分结合,从价值符号、产品形式、传播途径等方面,挖掘中国文化的精粹,融合多种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真正做到故事内容"好",讲述也"好"。  相似文献   

12.
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例,立足CBI理论,在原有课程设置基础上,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构建了包括基础英语、通识英语以及专业英语在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把语言学习融入到文化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等内容学习过程中。三类英语课程在内容上衔接紧密,逐步拔高语言难度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通过学生本人的实践才能获得.由于国情所限,我国许多院校不具备英语语言环境,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受到较大制约.本文以有关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阐述了创建英语语言环境的必要性,设立原则和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赋予国际教育传播者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本研究结合国际中文教育的时代需求,从韩国中文课堂传播中国故事现状和不足出发,力求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实践上取得新突破,向世界呈现更多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对听、说、读、写、译的量化要求,从网络环境下与时俱进的视角,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瑕疵在于其中未能体现对学生网上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量化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网上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需要更多的应用型英语人才.目前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及社会需求.本研究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为目标,改革我校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以期构建应用型、个性化为特色的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许多新的教学方法被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新闻英语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一环,也是以培养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听英语广播看英语报刊的良好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组织策划的“我为新疆代言”大型网络公益活动是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自觉转换传播观念,以“自塑”打破“他塑”框架,在充分赋权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上,激发出自组织的强大集体智慧,是人民基于情感认同自发构建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背后折射出政府治理与民间话语的良性互动,是参与式传播理念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有益尝试,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传播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需要,是现实的选择。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又要充分认清和把握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的问题、困难和挑战,并在严格遵循多方原则的基础上,用中国智慧和中国策略把中国故事讲全面、讲深入、讲透彻,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真实完整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可从第二课堂找到接口与契机。第二课堂可以延伸、拓展与解决第一课堂学习时间的局限性,破解"费时多"的误区,针对当下独立学院学习风气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矛盾,增加第二课堂的英语学习时间,举办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改革与活动具有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旨在改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更多的社会合格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