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2006—2020年我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采取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该结论在经过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地理区位更具优势以及具备经济集聚优势、严格环境规制等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转型升级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抑制区域碳排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一次外生冲击,基于2011—2019年我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取多期双重差分法识别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创业活跃度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业活跃度,且在经过PSM-DID、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创业激励效应存在城市区位和规模异质性,大数据战略仅对东部和中部城市以及一、二、三线城市创业活跃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城市和四、五线城市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效应和营商环境优化效应是数字经济发展激发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的两条重要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3.
4.
5.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赋权法测算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并通过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以及不同科技创新水平下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变化。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及其分类指标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强化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科技创新的门限效应,其促进作用随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对金融发展分类指标的支持作用存在差异,对金融发展规模的支持作用较强,对金融发展效率的支持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不论是用差分GMM还是系统GMM估计方法,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对中小城市的影响高于大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7—2021年我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这一政策效果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这一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显著提升一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不同地区的作用效果相似。现阶段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通过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水平和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共同实现,尤其是资本要素投入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包括结构优化、绿色生态、质效提升、动能转化、民生改善、风险防控六大方面。文章通过熵值法结合功效系数对9个国家中心城市进行40个指标的评价发现,我国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郑州、西安、成都、天津,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不均衡性,基本上呈现东、中、西的梯度分布和空间集聚性,城市差异化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必须以国家中心城市为基础,构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版图。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对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推动了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从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黄河下游地区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明显高于中上游地区。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生态、优化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有序推动黄河流域制造业步入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该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通过偏微分分解发现,在科研人员溢出空间权重矩阵下,直接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不明显,而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科研资本溢出空间权重矩阵下,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直接效应的影响不显著。拓展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技术进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理论上阐述了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传导机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对技术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且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替代核心变量和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的检验结果表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阐述创新型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的五大要素: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然后分析并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模块及50个评价指标:最后通过评价边界的确定、评价基准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等五个方面的分析,对创新型城市评价方法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了质量文化和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测度,并考察其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呈现"下降→大幅提高→小幅震荡"的动态演进特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态势,八大经济区的区域差异不显著;质量文化尚存在较大的培育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技术创新、互联网普及程度和实体经济水平,进而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5—2018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各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利用2SLS等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提高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存在门槛效应;从传导机制来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互联网普及程度和实体经济水平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环渤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200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薪酬水平、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全样本、环渤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范围内提高薪酬水平均可促进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产生了正向的中介效应;进一步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发现,高级人力资本在薪酬水平影响两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皆发挥了积极的中介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在两个区域中发挥中介作用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07—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考察了海洋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变化趋势,海洋科技创新在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并存在双门槛效应。分区域来看,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环渤海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不显著,在长三角地区显著。从海洋环境规制工具类型来看,市场激励型海洋环境规制工具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而命令控制型海洋环境规制工具则体现出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创新型城市评价”是创新型城市理论研究领域和建设实践领域的一大热点.目前官方倡导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学术界倡导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工作目的、数据获取渠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后续研究应从基础理论研究、完善评价指标、加强数据公开与挖掘等方面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