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测算人力资本投入方法———收入差异法的理论框架,并对此方法的基本假设、优点和缺点以及局限性展开剖析;然后将收入差异法应用于辽宁省各市区人力资本投入的比较中,发现辽宁省各市区人力资本投入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加大教育培训投资,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是提高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增加人均GDP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投入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旭 《统计与决策》2007,(10):155-157
本文回顾了已有测算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几种方法,并指出累计成本法测算了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存量法测算了人力资本存量而收入差异法则测算了中国的人力资本投入。本文着重分析了三个指标的区别与联系。认为在进行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绩效和基于人力资本的收入分配等问题的研究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测算方法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的社会收益是各国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发展战略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但由于人力资本的不可触摸性、投资和收益的长期性,及其数据支撑的缺乏性,我国并未对此问题展开卓有成效的实证研究。本文从人力资本价值估算的成本法和收入法寻找到新的数据来源支撑人力资本社会收益估算,并将内部收益率法和净现值结合,修正了内部收益率法,提出了"差分回报"计算人力资本社会收益的方法。估算了1995-2009年全国及代表性省份的人力资本收益总额及其收益率水平。结果表明,15年来全国及各省份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额只有小幅增长,而收益率则呈下降趋势,全国及代表省份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额与GDP之比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门间收入流量测算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宝瑜  张帅 《统计研究》2007,24(11):3-7
摘  要:国民收入在部门间的分配流量及其比例,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不能不考虑部门间在收入分配中的相互关系,但我国目前官方只公布收入与部门交叉数据,还缺乏部门与部门交叉流量数据,且有3年的滞后期。本文采用了一种称为“双矩阵RAS法”的方法,首先利用官方公布的2003年收入与部门交叉数据对2005年收入与部门数据进行了测算,进而用“收入转移法”测算了2005年部门与部门交叉流量数据。分析了1997年至2005年我国部门间收入流量状况,总结出近年来我国部门间收入流量变化的六大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基于收入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力资本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分析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然而,人力资本易于定义却难以计量。文章结合中国实际,对收入法进行修正和简化,估算出了中国1952~2003年以货币计量的人力资本存量数据,并将之与物质资本、GDP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非参数高斯核密度、收入空间法等计量模型,研究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并测算与分析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分析中国不同收入群体的现状。研究发现: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在2010—2018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低、高收入群体总体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中国城镇和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2010—2018年总体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且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下降趋势比城镇的下降趋势更明显;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2010—2018年总体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尤其是中部地区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下降的变化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人力资本易于定义却难以计量。人力资本是无形的、不可触摸的,其存量不能直接得到,所有的存量估计都是间接的、有偏的。常用的估计方法有成本法、收入法和教育指标法等三种。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限于教育指标法。但是,正如wobmann(2003)所述①[1],基于教育代表指标的研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我国2000~2006年行业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为人力资本水平、国有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通过对1985~2007年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初期行业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现阶段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阻滞作用.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表明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对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创新之点在于找到了人力资本价值量核算与SNA的衔接点。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必要进行人力资本价值量核算。本文用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量包括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人力资源迁移投资和计划生育投资等来衡量人力资本价值。通过另设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把人力资本价值量核算纳入SNA价值量核算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人力资本溢出、技术进步两个变量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城乡间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并采用2001~2010年我国东南沿海的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城乡区域的收入差距在随城市人力资本溢出水平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随农村城市人力资本溢出水平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力资本价值估算结果的巨大差异表明人力资本价值计量非常复杂,研究方法和技术远未成熟。本文在分析未来收益法和累计成本法的基础上,利用人力资本价值与收入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估算模型,以此估算了1995-2010年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并对中国人力资本作用以及效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资本要素收入作为国民总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算、厘清其在政府、企业和住户之间的分配状况以及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的结构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利用资金流量表和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对我国资本要素收入及其部门分配和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的结构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居民资本要素收入长期以来高速增长,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10%左右,但在总资本要素收入中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下降(21世纪初)的过程;(2)居民税前、税后资本要素收入对比反映出我国对居民资本要素收入征税力度尚小,最高不超过4%;(3)伴随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结构由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以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为主转变为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并驾齐驱;(4)宏、微观口径测算的结果存在一定缺口,主要由劳动者报酬存在低估以及住户数据的系统性误差导致形成,国民经济核算的完善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3.
收入不确定性的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健宇 《统计研究》2010,27(9):58-64
收入不确定性一直是研究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等相关问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如何对收入不确定性进行科学、精确地测量一直是相关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调整离差率(Adjusted Deviation Rate)指标来对居民的收入不确定性进行测算,较好地克服了代理指标过于间接、没有剔除居民预期之内的那部分收入波动以致对不确定性进行了放大、面临技术约束等不足。然后依据此测算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确定性进行测算,并对此测算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性进行归纳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城乡人力资本分布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内在的原因是由于城乡人力资本的差距造成的.城乡人力资本的非对称性分布,导致城乡发展动力的不同.文章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城乡人力资本分布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5.
基尼系数是测量收入差距的最常用指标,自提出以来学者们演绎出了很多种测算方法,对于离散数据主要有平均差法、几何方法、矩阵法和协方差法等,但这些方法实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形式有所不同。文章以上述方法为基础,以分组数据为研究对象,假定各阶层的收入同分布且与总体分布相似,利用“逼近法”来拟合洛伦兹曲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简洁的测算基尼系数的方法。对我国部分年份不同群体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收入极化是一种不同于收入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现象,它说明了收入分配向不同的两极或多极聚集的趋势.文章采用ER极化指标测算2002~2010年全国收入极化测度,分析了我国近几年收入极化的趋势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可能原因.同时还对中国31个省市2000年、2005年及2009年的收入极化进行了测度,并运用GMM(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其自身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各省标准化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我国收入极化与人均GDP间一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且两者相关性在进一步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李停 《统计与决策》2022,(24):53-57
文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各分项收入对总体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基于GE指数分解,选用MLD指数测算出1985—2018年我国城乡区间、城镇区内和农村区内收入差距对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度。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持续下降;而财产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最大隐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解释了我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70.1%,城镇区内收入差距逐渐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恢复势头不够强劲、劳动力市场修复迟缓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下,如何增强家庭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缓解家庭收入脆弱性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文章基于2015年、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在运用迭代主因子法测算数字金融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能力对居民家庭收入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力能够有效缓解居民家庭收入脆弱性,投资多样化和风险承担是其缓解效应发挥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力对东部、城市地区居民家庭收入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区域间贫富差距也日渐加大,在此背景下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是否收敛进行检验并探究其影响原因十分必要。基于一个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根据中国31个省市的1987—2013年数据,利用SDM模型和贝叶斯MCMC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居民收入的收敛性问题,结果发现: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且在1987—2008年为发散、在2008—2013年以及1987—2013年为存在β收敛的变化趋势;物质资本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β收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对其具有反向促进作用,增加物质资本投入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二者的不匹配可能是导致中国收入增长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力资本结构的角度出发,以人力资本水平与居民收入高低有关联为前提,研究各地区人力资本在经济系统中的分配状况与收入分配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计算,构建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指标,结合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指标,试图通过格兰杰检验验证地区人力资本结构中受教育的均化程度与居民收入分配均化程度是否具有因果关联。实证结论为:各地区人力资本结构系数是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变动的原因,但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却不能影响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变动,二者是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