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贫困治理的目标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社会救助制度作为向低收入群体提供物质保障和服务支持的制度安排,为化解生存危机、融入社会、提高发展能力,进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1994—2021年93份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政府在社会救助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偏好使用环境型政策工具;在政策目标上,更倾向于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现金和实物等物质保障,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在政策力度上,政策效力的变化主要依靠政策数量,且存在政策发布层级不高、社会救助法律缺位等问题。基于此,从政策目标、治理任务以及体系完善三个方面出发,梳理出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演进规律,进一步提出推进法制化建设、补充参与主体以及构建发展型救助体系的优化路径,为坚持“弱有所扶”和社会救助制度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助科学的编码方法,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与政策效力的三维量化评价框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政策工具法与PMC政策效力评价模型,对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央部委发布的135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进行文本挖掘,以实现对乡村振兴政策的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策主体呈现核心聚集、协同分散特征;政策类别中,生态与社会类政策占比较低,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限制了政策效力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15—2020年中央及地方层面出台的314项数字经济政策,通过政策样本分析厘清我国中央层面数字经济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地方层面的政策特征;采用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政策地理分布的可视化分析进行文本挖掘,梳理得到现行政策体系结构、关注点及问题;在识别一级变量时,引入递进且排他的效力级别指标,结合政策内容构建PMC指数模型,对6项地方层面的典型数字经济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实证结果表明:P1的PMC指数为5.68,存在提升空间;长三角地区内P2—P4三项政策的PMC指数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但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上仍存在不足;P5和P6的PMC指数得分较低,反映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政策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对丰水地区的典型代表省份江西的农业、工业及其他产业虚拟水消费量、贸易量的计算,得出了各产业间虚拟水净转移以及区域间虚拟水的输入输出量,建立产业间虚拟水转移矩阵,量化了产业间虚拟水的转移情况。结果认为,农业是虚拟水最大的净转移和输出部门,其所利用的水量实际上向制造业大量转移。该结论从投入产出分析视角为丰水地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盟  杨庆 《统计与决策》2022,(19):164-168
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基于公司2010—2019年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政府人才政策、区域制度环境与企业创新的内在关系。结果发现:人才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激励效应,而且评价、激励类政策工具比引进、培养类政策工具更能全面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人才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基于区域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当区域制度环境指数突破一定值后,人才政策会更显著、更大力度地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人才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引进、培养类政策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东部地区显著;评价、激励类政策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中东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一、影响企业理财的外部环境 企业理财的外部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理财的客观因素。它包括经济、法律、市场等环境的因素。 (一)经济环境。在所有影响理财环境的各因素中,经济环境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在既定的经济体制下,它主要包括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通货膨胀、经济资源的分布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等也是经济环境的因素。 (1)产业政策对企业理财的影响。产业政策就是有关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技术调整的目标和政策体系。产业政策作为促进产业机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有序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贺刚  余慧 《统计与决策》2023,(18):164-168
文章选取2013—2019年中国沪深A股数字经济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政策工具组合视角来考察促进数字创新的产业政策实践问题。研究发现,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对数字创新存在显著影响,其均能促进数字创新,但两者的组合实施与预期的目标政策结果存在差异,政策工具的组合实施导致了挤出和替代效应。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企业存在寻租行为,证实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将获得的补贴全部用于创新研发。进一步地,考察了政策工具组合对数字创新存在的行业、空间、规模异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将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分为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作用对象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构建区域技术创新政策三维结构框架图,进而依次展示2007-2015年间国家、北京市和中关村园区内颁布的技术创新政策的布局特点,并比较三者之间异同.之后基于政策文本,运用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了PMC指数模型,分别选取国家层级、北京市层级和中关村层级各一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三项政策得分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国家层级政策得分最高,北京市层级次之,中关村园区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9.
周蕾  王冲 《统计与决策》2017,(18):103-107
文章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作用机制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了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我国20个不同行业内107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方差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本文通过讨论政策因素对产业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构建了政策导向-产业因素-企业自身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反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各项健康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全面摸清健康产业发展规模,文章探索建立了基于健康产业4部门投入产出表的健康产业增加值测算方法体系,并选取中国和四川省作为试算地区,对构建的健康产业增加值测算方法进行实验性研究。测算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健康产业增加值为60873.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36%,四川省健康产业增加值为2729.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38%,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健康产业发展空间极大。结果表明:对国家健康产业统计分类的调整优化依据充分,利用2017年中国和四川省投入产出数据编制的中国和四川省健康产业4部门投入产出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业政策的理论模型与现实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产业政策对产业供给和社会需求的视角,以2009年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政策分析入手,解释说明在我国经济增长上行趋缓的形势下,产业调整振兴部门的选择原因,以及产业政策实施的途径和机制.通过我国经济背景分析,总结分析出当前的工业部门是影响经济增长下滑的主要部门,产业政策的实施依靠外部市场培育和企业自身调整两个方面,利用财税政策、科技进步、技术升级、兼并重组等措施,防止和扭转经济的下滑.  相似文献   

13.
周密 《江苏统计》2003,(10):35-36
沿江开发是江苏省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金融发展水平,根据沿江开发的目标和定位,对沿江开发的金融条件作出分析,提出构建沿江开发中的金融支撑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通过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益能够降低成本,从而额外获益。运作良好的区域物流系统能够为产业扩张奠定基础,但同时其自身又具有一定脆弱性,因此可以考虑这二者协同发展。随着京津冀协同被纳入国家级发展战略,北京-天津-河北经济圈的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从协同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基于序参量的协同度模型,对近10年的京津冀产业集群与物流系统间协同情况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系统改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亚欧大陆桥的初步建成,为中国及其邻近各国开辟了以旅游资源为基础、文化理念为核心的目的地间新的合作空间.文章通过采用旅游地中心性指数对亚欧大陆桥21个节点城市进行竞争力评价和分层聚类分析,拟在其中国段构建基于旅游中心城市等级体系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借此预测未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寻求构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最优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碳排放政策体系的保障,因此分析中国碳排放政策,对于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加快建立健全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有着重大意义。文章通过采用文本挖掘的方式构建了中国碳排放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PMC指数模型,对中国碳排放“1+N”政策体系中的代表性减碳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政策样本的PMC指数均值为6.38,整体处于可接受状态;碳排放政策样本中的完美政策与不良政策最少,可接受政策最多,优秀政策次之;各项政策在政策时效、作用层面和政策功能方面表现较好,但存在政策激励不足、发布机构单一和公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探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最高,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较为落后,低于全国均值;地区间差异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西地区间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间差异;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存在极化现象;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物流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积极发展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对物流业的发展尚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撑.本文在分析物流产业特点的基础上,联系浙江实际,提出如何加强对浙江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韩嵩 《统计与决策》2012,(13):23-27
文章以I-O模型为基础,从目标层、功能指标层和分析指标层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产业特征、产业关联、产业波及效应和区域产业比较4个目标层,16个功能指标和55个分析指标,充分反映出了区域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和产业波及效应。在构建统计指标体系的同时,还讨论了分析指标的内涵和测算方法,为后续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研究提供了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政策评价不仅指政策决策评价,还应包括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即效应评价。但目前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中,包括已出版的各类教科书中也都只给出了如何进行决策评价的方法,而没有对效应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这显然是欠缺的。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法对经济决策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工具-目标法(TOM)、最优控制法、政策模拟法。其中工具-目标法是最早用来进行政策决策评价的计量方法,它是由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丁伯根提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