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武汉城市圈经济现状的基础上,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和交通格局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定量测度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特征;从而提出"亚圈层多核联动"这一推进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新模式,并就新模式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及发展现状(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武汉城市圈,是指以特大城市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周边城市,简称“1 8”城市圈。主要目标是将武汉圈发展成为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对湖北经济腾飞和中部崛起的强辐射作用和极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经济联系强度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建立城市圈内部经济联系的分析框架,对1994-2004年间武汉城市圈内部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动态分析,指出武汉城市圈在2002年被作为一项政策提出后,对城市圈内部的经济联系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圈内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企业规模与效益不断提高,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不断增强,并提出未来提升武汉城市圈内部经济联系强度的重点应该放在扩大圈内工业企业规模上。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阐述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为发展武汉城市圈物流业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武汉城市圈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缘经济关系的内涵,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欧氏距离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个地缘经济关系测度体系,进而对武汉城市圈1 8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并根据实证测度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实证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上地缘经济关系互补性强于竞争性,但个体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不同城市要根据各自地缘关系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以促使武汉城市圈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时相关研究继续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技能和技术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及外资参与等指标评价了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并从调整产业结构、编制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和健全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改善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经济收敛模型对武汉城市圈1999~2010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用人均经济变量的变异系数变化得出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存在δ-收敛;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得出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是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在2.2%~3.3%之间。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圈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制度变迁中的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和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制度变迁的进程中,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发展模式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赋予武汉城市圈新的发展内涵.只有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选择新的发展路径,探索一条既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才能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后发优势,快速提升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带动中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欣  陈静 《统计与决策》2005,(19):91-92
规划中的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中心,由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市构成,该区域2002年以占湖北全省33%的国土面积,50.4%的人口,提供了全省59.1%的国内生产总值、61.8%的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武汉城市圈的近期目标为,到2020年将武汉城市圈建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这个增长极,有望成为中国第四个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对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合理化问题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省委、省政府确立推进的“8 1”武汉城市圈的战略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当中,其中产业一体化是整个城市圈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的合理化研究已成为影响城市圈建设的关键问题。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盛毅 《四川省情》2009,(11):26-27,39
在四川省各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通过构建以成都市为中心的城市圈促进成都经济区的发育,将成都城市圈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圈,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FDI就业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不变要素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探讨了国外资本、国内资本与就业的联系,建立了实证分析模型,在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武汉城市圈(1994~2007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了相应的测量方程和状态方程.得出从总体上说FDI对武汉城市圈就业的拉动效应低于国内资本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武汉城市圈应充分挖掘利用外资的潜力,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聚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产业集聚有利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圈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要加强基于产业集聚的"两型社会"建设支撑体系构建.最后,文章前瞻性地提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促进产业集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竞争力评价问题,首先从产业投入、产业产出、产业市场绩效和产业技术水平四个方面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和机械电子等武汉城市圈主要产业为例,对武汉城市圈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句勒出了武汉城市圈产业竞争力现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城市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2009年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探求其内在原因。研究揭示了城市圈内的城市发展水平,同时,对外开放水平、经济与产业结构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关联度较高,可能是圈域城市差异化的集中表现和存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重新认识商业连锁经营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实际,分析武汉城市圈内商业连锁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武汉城市圈商业连锁经营重新规划与布局,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从创新能力、城乡融合、绿色生态、经济实力及民生保障5个维度构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2018—2021年湖北省76个县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Moran’s I分别揭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来源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绿色生态表现良好,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区域差异呈现先扩大后收敛的特征;武汉城市圈与宜荆荆恩城市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集聚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政府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逆向物流开始逐步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时武汉城市圈逆向物流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武汉城市圈的现实情况,提出发展逆向物流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产业融合与布局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融合与布局一体化是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因素.武汉城市圈要完成"两型社会"建设的重任,圈内产业整合的原则与方向要有重大转变,并须以政策机制为先导推进内产业融合与布局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Cobb-Douglas函数分析了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利用样本县数据进一步检验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型国有银行逐步退出县域的背景下,县域金融仍然对县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县域金融机构中,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对县域经济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其他大型国有银行其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日渐减弱,显著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健全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制定扶持县域金融政策、鼓励县域金融产品创新和完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