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可变模糊集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方法-可变模糊识别评价方法,详细论述了其建模过程。该方法能够科学、合理确定样本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并且能够通过变换模型及其参数,合理的给出样本的评价等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计算结果可靠,可以推广到我国其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评价和实现同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既有文献不能识别评价对象优势以及时间权重上“厚今薄古”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具有双重优势识别的多指标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给出了具有优势识别的静态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基于二次优势识别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以往对专利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的探索,文章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立了一种专利价值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然后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最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出被评专利价值的等级。利用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专利价值的定量评价提供了一种面向实际、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优势关系粗糙集的模糊综合评价的权重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优势关系粗糙集,根据属性的综合优势度计算属性重要度。将属性重要度归一化处理来确定权重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弥补了经典粗糙集方法确定权重不能很好表达偏好信息的缺点。最后以企业发展能力模糊综合评价的权重确定为例,说明应用优势关系粗糙集确定权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采用DPSIR框架选取21个指标,运用F-AHP方法和障碍度诊断对2005-2013年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障碍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钢铁企业候选供方模糊综合评价矩阵,计算候选供方隶属度要经过一系列的隶属度转换.但是,已有的隶属度转换方法不能揭示"指标隶属度中哪部分对目标分类有用,哪部分无用";结果指标隶属度中原本对目标分类不起作用的冗余数值也被用于计算目标隶属度.为此,文章从对目标分类角度设计一种滤波器,能识别指标隶属度中对目标分类不起作用的冗余数值,提取对目标分类起作用的有效值计算目标隶属度.由此建立实现隶属度转换的一般算法并用于钢铁企业候选供方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评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各指标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并构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6项一级评价指标及22项二级评价指标,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模糊性,通过Delphi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评价,确认了二级指标的隶属度;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采取二级模糊评价模型,计算出评价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评价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8.
熵模糊物元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熵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集合理论和欧式贴近度的概念,建立了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青岛市大中型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将制造业各待评年度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物元,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系数。通过计算欧式贴近度,结果实现了青岛市各年度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状况的识别与排序,表明该模型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FAHP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复杂性,对其综合评价的指标权重确定就非常重要.采用三角模糊数构造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进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符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糊性的特点,能够比较科学地客观地确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0.
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已有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指标在计算复杂度、体现节点属性等方面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节点的度和凝聚度线性加权的节点的重要性测度指标;以网络信息连通性和连通成本为目标,描述了节点重要度概念;论证了度和凝聚度与网络平均最短距离的等价性;通过节点度和凝聚度的权重设计,体现了实际网络节点间的不同属性。文章还用供应链网络案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海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引入云模型这种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客观地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云模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步骤,利用云模型的三个数字特征——期望、熵和超熵建立评价等级,借助正向云发生器确定模糊隶属度矩阵和在不同隶属度情况下的云模型综合评估值,将指标权重集和模糊隶属度矩阵进行模糊转换,确定了我国近10年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如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是多属性决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多属性决策中主客观权重的不确定问题,通过逆向云生成算法将多个主客观权重进行信息融合,生成不确定正态云组合权重,构建基于云模型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正态云组合权重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各方案组合赋权与理想方案组合赋权之间的正态云相似度值大小进行排序并确定最佳方案。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云组合权重综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四大原则,建立了浙江省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体系进行主观赋权,采用曲线参数标定法确定指标隶属度,进而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客观权重,最终计算组合权重。该体系为评价高校科研项目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但样本需要进一步扩大与完善、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大型工程的项目管理,提出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度的概念;建立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度指标体系,涵盖质量、工期、成本、人力资源、风险及沟通等六个方面;以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为依托,将多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理论(Grey Theory)结合,即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构建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度模型;通过算例计算评价对象的评分并判断项目管理度的等级,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综合评价是我国统计同仁经常探讨的问题。综合评价也称多指标评价,具体做法通常是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若干指标,并依据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各指标的权数,由于不同指标的数值计算单位也不一样,所以还要对各指标的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最后依据权数和处理后的各指标数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综合指数,进行比较或评价。综合评价通常是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的,如小康、效益等等。正是由于这类概念的内涵复杂,所以才需要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指标使之转化为可以量化的直观的数值。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让各总体就这一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回顾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竞争优势评价的理论模型,设计了包含15个题项的竞争优势评价量表,并运用SPSS 13.0 for Windows以及AMOS7.0两个统计软件检验了竞争优势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最后,文章对企业竞争优势评价模型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对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影响的评价问题.在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运用级别划分理论确定评价准则,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层次分析法在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即 :确定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的权重、各指标值的计算 ,最关键的是各指标权重的计算。文章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 ,提出了一套指标值的计算和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 ,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考核和评价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综合评价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其目的是获取能反映被评价对象全貌的综合评价值来区分不同个体的优劣。好的综合评价结果应该具备较高的区分度和稳定性,因此如何科学度量评价值的区分度和稳定性成为综合评价结果可靠与否的关键。文章构建一种新的区分度度量方法,提升了区分度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分析了导致综合评价结果波动的诸多因素,引进综合评价结果稳定性的度量指标,并证明了该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实验来计算不同综合评价方法的区分度和稳定性,研究区分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分布类型数据的取值规律不同,不同无量纲化方法处理数据的效用不同,不同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权重的机理不同,任何一种因素的改变都会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区分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进行综合评价前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分布类型进而选择恰当的无量纲化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以提高结果的区分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2009年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国民幸福感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建立了国民幸福感评价指标集,并通过相关性对指标进行了约简;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各省份的幸福感水平做了综合评价和排名;最后采用Ward系统聚类对各省份的幸福感水平进行了分类评价。实证结果得出了各省份在国民幸福感水平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各省份的比较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