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儿童形象、生活、健康、教育、游戏等为题材的"婴戏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融入了大量的社会、文化、卫生医疗信息。宋代是"婴戏画"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有大量"婴戏画"问世。从医学审视的角度,通过"婴戏画"之特殊媒体所表达的重子意识、重视健康及教育等内涵,探讨宋政府为保证儿童健康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法令和儿科疾病防治体系,以及社会力量对儿童的体恤和关心。  相似文献   

2.
崔白的《双喜图》在宋代花鸟画以”黄家富贵”为标准的体制中独立新风,对后世的花鸟画家影响深远。从这张画作中,既能够反映出宋代画家对花鸟绘画”求真尚意”的追求,同时又有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及美学意蕴。本文从多角度探寻画作中诗词韵味的传达,笔墨语言的运用,以及画面构成方式的处理,深入剖析《双喜图》造境手法及美学意蕴特征。  相似文献   

3.
念风筝     
风筝的渊源 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多悠久7爷爷说,小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姐妹们都放风筝.后来听我爸爸说,是宋朝,如<武林旧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  相似文献   

4.
南宋一朝是佛教、道教日趋世俗化、平民化并在民间真正产生广泛影响的时代,也是以民间风物、习俗为主要母题的风俗画创作的一个高峰期。由于佛教、道教共同扎根于民间,这时期的部分风俗画作品都反映了释道二教实现普遍社会化的事实。传为南宋画家李嵩所作《骷髅幻戏图》因其表现内容之奇诡而为研究者所关注,至今已产生了不少诠释该画作内涵的学术成果。试图从宗教学的层面切入,结合相关的传世文献来发掘、讨论该图像与道教生死观、佛教“白骨观”、“髑髅法”的关系,并借此说明南宋释道社会化的宗教生态在宋画中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江山秋色图》,是宋人所作的一幅山水画长卷。绢本,青绿设色。画家以深秋时节的大自然为题材,将层峦起伏的崇山峻岭,一泻千里的飞流瀑布,萦回环绕的溪水河流,若隐若现的山间行云,错落有致的楼台亭榭,匆匆而过的舟揖车马,苍翠欲滴的古柏青松,以及丛生山野的茂林修竹,颇具匠心地安排于自己的画作之中,使观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绘画山水人物花鸟三科,题材表现各异,山水重气韵,花鸟重情趣、人物重神气。花鸟画起始只为山水人物配景,自晚唐五代之际单独分科,至宋元得以最迅速、最丰富的发展。明清时期以花鸟为题材的画家更是不胜枚举,概因古代文人对于花鸟的特殊喜好,寄情托物,比于德性,  相似文献   

7.
1874年3月25日,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画作《日出&#183;印象》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相似文献   

8.
首先阐述了江南水乡与中国画的渊源,江南水乡元素以其独特的人文风貌与形象特点在中国绘画中受到历代画家的高度重视;其次,分析了江南水乡题材对于中国画创作的重要作用及其特点;再次,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中,江南水乡题材的应用需要结合时代语境来重新审视,从表现技法、绘画材料、题材的选择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当代中国画中江南水乡题材的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9.
苏轼文人集团诗词书画的综合艺术观念深刻影响了宋代题画词的创作,“诗画一律”的思想促进了宋代题画词的兴盛,而诗词的体制分野、“墨戏”思想的流行也使宋代题画词的画作题材选择、内涵挖掘、人文意象的象征意义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从另一个角度发现诗、词的不同风格体制特征。  相似文献   

10.
建国之初上海的儿童文学创作既有对于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也有对儿童学习劳动生活描写的;既有揭露黑暗社会摧残儿童的,也有叙写革命战争时期儿童斗争生活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建国初期上海儿童文学的创作拓展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主题、形式,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中国的儿童问题风起云涌,从年初的“袁厉害事件”到年终的“女童摔婴”、“医生盗婴”案件,从对“李某某舆情”的集体围观到让人义愤填膺的各类性侵儿童案件,无一不彰显着儿童问题的严峻、多样与复杂。儿童政策向来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虽然从问题到议题到提案到文本,最后形成政策需要一个过程,但儿童政策的研究无疑在其广度、深度和难度上都在向前迈进。本文将从儿童生存政策、保障政策和发展政策三个维度出发,综合分析2013年度中国儿童政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12.
佤族儿歌是佤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佤族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的教科书;是记录佤族刀耕火种生活,反映佤族儿童真实生活的历史文献。佤族儿歌可分为婴儿歌、童谣、孤儿歌三种类型。佤族儿歌风格自然朴素,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格特征;常以生活物象为题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中国重画家人格魅力和文化底蕴的文化氛围中,郑燮对题画诗文的意义有着非常自觉的体认。其画作不是图像的独语,而是诗书画同体互文的文本。郑燮题画诗文与画面图像之互文关系,在内容上表现为:其题画诗文一方面与画作图像对应勾连紧密巧妙,另一方面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深度模式的建构,进行空间层面的拓展和时间层面的补充;在形式上表现为,其精心排布题画诗文和画面图像的相对位置关系,运用其自创的独特书体与诗风、画风相配合。如此种种使得郑燮画作中诗、书、画诸元素的和谐程度远非其他文人画可比。然而从郑燮画作中也可看出,诗书画共享同一文本时必然存在矛盾和张力。  相似文献   

14.
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主要包括版画、油画以及 素描,其主题多为宗教题材与人物肖像。丢勒在造型艺术方面极具天赋,他在他的画作中总能将造型 的美感与精神性的表达融为一体。本文运用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个层次分析了丢勒自画像的形式、 母题与意义,以期展现其艺术史以及美学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易识的叛逆与解放话语─—现代妇女文学中的独身女性题材乐铄独身女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较为罕见的,这一形象在现代文学才多了起来,并且主要出现于现代妇女文学中。女作家所以常用她们作主人公,寄情托哀抒悲愤,也许是因为这一题材较有“戏”:独身女人是女人群中较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几位优秀人物画家作品的分析,梳理男性写实人物题材创作成功的内在规律,把握到其中隐晦的形式及社会价值,进而可以找到当代中国写实画家在男性题材创作上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7.
闹学图措绘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乡村儿童学习、游戏的场景,是私整教育的一个侧面。以闸学图这一经典的儿童题材绘画为研究对象搜集了十余幅闹学作品,聚焦私内外儿童的游戏行为和表现分其在游戏神动下对私规训和教师权威的反抗行为。儿童是游戏的存在,儿童的游戏精神促使其逃离私规训,无视学规要求,把桌凳、文具和戒尺当作游戏材料,通过游戏抵制私整教育对身体的规训,在对教师的戏弄和戏仿中消解其权威,呈现出私塾反频者的儿童形象。 关键词:闹学图;游戏精神;反叛者;儿童形象  相似文献   

18.
苏轼文人集团诗词书画的综合艺术观念深刻影响了宋代题画词的创作,“诗画一律”的思想促进了宋代题画词的兴盛,而诗词的体制分野、“墨戏”思想的流行也使宋代题画词的画作题材选择、内涵挖掘、人文意象的象征意义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从另一个角度发现诗、词的不同风格体制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任永 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写意人物专业,获硕士学位;2013年在天津图书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2年作品参加"中国水墨新力量——ONE青年水墨展";2014年参加三亚今日艺术汇"慢寻味——当代水墨联展"。画家任永之笔墨,遵循拙规矩于方圆,法古人而出新意,重传承而刺现实,题材丰赡,涉猎既广可谓大观,已然成一家之风貌。任永与吾同乡,常观其画作,深知其笔墨之所发,情之所至,亦画亦人。  相似文献   

20.
论明代戏曲的文人化特征(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时期的戏曲作家多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自元末高 明作《琵琶记》始,文人学士、官僚士夫逐渐取代民间艺人成为戏曲作家的主体。而随着戏 曲作家的文人化,也使得明代的戏曲呈现出与宋元时期戏曲不同的特征。一是出现了具有 不同艺术风格的戏曲作家流派,如五伦派、昆山派、吴江派、临川派等;二是在戏曲的题材 、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呈现出典雅化的特征。明代戏曲的文人化既提高了戏曲的 文学品位,使得戏曲与诗文一样,具有了经典性,同时也由于其精致典雅后脱离了舞台,异 化为一种案头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