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4—2019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数据,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分析了政策实施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实证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研发操纵行为,且研发操纵降低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激励效果。基于研究结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指标认定的优化、研发费用归类标准的细化、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发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费用给予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优惠。其中“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相似文献   

3.
正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发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费用给予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优惠。其中"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账务处理和税务处理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以便提高广大企业会计工作者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账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浅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政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税收促进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是用政府有形的手来牵动市场无形的手,通过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的成本和效益,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自1996年至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逐步进行规范和完善,笔者通过多年对研发费用的税收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就如何真正利用好该项政策,节约税收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进行简要分析。一、现行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1.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科技自强自立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我国为了鼓励企业的创新发展,主要采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对于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业落实此项政策的体会,探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霞 《经营管理者》2012,(15):50-51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文章主要通过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政策来探讨研究开发费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政府支出是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式。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作为一项“管理型”财政政策的制度安排,能够提高政府支出效率及加强政府治理能力。那么,政府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是否会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在政府科技支出绩效评价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企业创新产出更多。这一关系在不同类型的创新中都存在,但在不同企业中存在差异。在更容易受到政府激励的企业(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所在地技术市场交易规模较小的企业)和更容易被政府控制的企业(国有企业、获得政府创新补贴的企业)中,绩效评价的创新促进作用更明显。政府支出绩效评价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吸引地区和企业进行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要素投入,从而增加企业创新产出。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政府支出压力加剧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对更好地发挥政府创新支持作用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财税激励政策对新能源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2013-2019年新能源产业的面板数据,探究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两种财税激励政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两种财税激励政策均能提升新能源产业的创新绩效水平,且政府补助的激励效果优于税收优惠。(2)研发投入在财税激励政策与创新绩效之间承担部分中介作用。(3)相比于实质性创新,财税激励政策对策略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4)研发投入承担的中介效应存在企业异质性。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财税激励政策效果的研究,对提高财税激励政策的有效性,提升新能源产业研发创新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投入补贴和创新产品补贴是两种典型的研发补贴方式。本文以龙头带动型集群为研究背景,构建集群中领导者和追随者的两阶段博弈模型,重点讨论政府研发补贴方式和补贴对象选择对集群领导者与追随者研发投入的引导效果。研究发现:(1)高技术溢出情况下,创新投入补贴引导效果总体优于创新产品补贴;低技术溢出情况下,两种补贴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效果基本一致。(2)同时对领导者和追随者进行补贴仅有可能提高追随者的研发投入积极性;如果仅对领导者或仅对追随者进行补贴,大部分情况下会提高被补贴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同时损害未被补贴企业的研发投入积极性。(3)对高技术溢出集群进行研发补贴的促进效果总体优于对低技术溢出集群进行研发补贴的促进效果。本文对已有研发补贴政策研究从理论上进行了拓展,可为政府制定面向产业集群的补贴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重新规范后,就存在着研发支出资本化是受到盈余操纵所驱动的观点。本文以上市公司2010-2013年财务数据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通过扩展琼斯模型研究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放管服"政策的不断推进,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发生了转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使职能部门更加亲民。档案管理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具备复杂性,但这一政策的开展使得各档案管理部门按照改革要求深度推进,切实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协同研发问题,本文以单个研究机构(大学、科研院所)和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微分博弈模型,运用HJB方程分别分析了三种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博弈情形下研究机构和企业各自的最优研发努力程度、最优研发收益、双方最优研发总收益以及企业对研究机构的研发投入补贴。通过对三种博弈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1)研发投入补贴作为一种激励策略,可促进研究机构研发努力程度、研究机构与企业各自研发收益以及双方研发总收益的提升;(2)协同合作博弈情形下研究机构与企业各自研发努力程度、各自研发收益和双方研发总收益均优于非合作情形。为协调研究机构与企业的产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行为,通过讨论收益分配系数α的取值范围进而分析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协同研发的收益协调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重视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R&D,以下简称研发),加强对新产品研发工作的管理,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在研发管理上重视项目的选择,而对项目中止决策的研究不够,导致大部分项目可能在研发过程的早期、中期或后期夭折,未达到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成长期企业大多为上市公司,其激励方案应当体现成长期的特点:①长期激励为主。成长期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谋求长期发展。它们已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具备了谋求发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及潜力。相应地,激励方案的设计也应适应企业特点和长期发展的需要,长期激励为主,兼顾短期激励,一般以短期激励/长期激励=1/2为佳。②研发人员是重要的激励对象。成长期企业的发展靠创新,而创新来自于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研发人员是企业保持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柱。能否调动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长期的长短。因此,对研发…  相似文献   

16.
从研究开发及其管理的定义开始,简要介绍了相关过程,指出对其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基本方法就是对相关过程质量加以定义、测量、计划、控制和改进;举例说明了现阶段企业研发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研发管理的变迁和发展阶段,分析指出现阶段企业普遍采用的ISO9000对研发管理质量提高缺乏专业化、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推荐了CMMI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参考其标准以评价研发管理的水平;针对研发管理的最终目的,通过产品的多样化尽可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创新的效率,包括缩短产品研发的周期,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成功率等,重点阐述了研发规划,产品、技术及管理平台的建设,跨部门研发团队建设等现阶段企业研发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指出研发管理不仅仅要管“正确的做事”,也要管“做正确的事情”,要总体规划、分步骤实施,通过平台技术,建立跨部门的研发团队等办法,采取系统、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方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有效提高改善和提研发及其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减税降费是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基于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减税降费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以及政策转变与影响的异质性,发现:(1)减税降费力度的提高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激励作用显著;(2)减税降费通过人力资本激励和创新激励两条路径为企业增效提质,进一步从员工规模、职工薪酬和研发投入等方面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3)分两阶段考察,由碎片化向普惠性的政策转变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规模、行业、产权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卢超  程海芳  蔡建湖 《管理学报》2022,19(1):93-101
针对地方财政支付压力过大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补贴机制激励制造商绿色研发,是实现政企合作双赢的关键。在同侪激励视角下建立政府补贴和企业研发的演化博弈模型,结合静态激励和动态激励两种方案,分析双方博弈中的局部稳定性,探讨同侪激励基金、补贴系数等因素对群体演化路径的影响,从合作机制层面验证了同侪激励的可行性:较低的政府补贴支出仍能激励制造商绿色研发,较高的政府补贴支出可能导致补贴困局,动态调节的同侪激励机制可以协调政企双方不稳定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研发和生产都是企业创新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已有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在考虑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时多将这两个环节割裂开,这影响对创新绩效关键环节的甄别。为克服这一不足,以中国乘用车产业为例,分析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对乘用车自主品牌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通过回顾已有研究,建立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性研究框架。利用1998年至2007年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泊松模型和随机前沿方法,检验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对专利数量和新产品价值这两种企业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程度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两类产出有完全不同的影响。相对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技术外包两种研发模式对企业的专利开发均有不显著的挤出效应,而技术外包会显著提高企业新产品生产的技术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新产品价值;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的专利数量存在倒U形关系,与新产品价值负相关。这一结果说明乘用车自主品牌企业需要协调和匹配研发与生产活动,才能使研发投入转化为有效的创新绩效。 研究结果是对创新绩效已有研究的补充,并对乘用车自主品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对企业两种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说明同时考虑研发和生产环节以及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度量的必要性,而聚焦于特定产业的研究避免了传统跨产业研究中忽视不同产业异质性可能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指导产业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帮助自主品牌企业提升他们的创新绩效,政府的自主品牌扶持政策在鼓励新能源技术的同时更应当重视传统的制造技术,企业本身也应当将更多的资源从高速的新产品开发投入到关键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管理能力提升中。  相似文献   

20.
服务化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价值增值的重要方式,而研发创新投入有助于企业产品技术升级与价值链攀升。本文选取2013—2019年中国技术密集型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化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研发创新投入正向调节“服务化-绩效”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服务悖论拐点约在服务化程度为0.47时出现,但研发创新投入可以延缓服务悖论到来;相较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服务悖论拐点滞后,但研发创新投入对缓解国有企业服务悖论的效果更佳;通过不含季节性的Holt-Winters加法指数模型预测,短期内中国不会出现服务悖论。研究成果揭示了服务化与研发创新投入是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拓宽并丰富了提升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