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看得见的手”范式的悖论  “看得见的手”在经济学中一般被认为是在 2 0世纪 30年代作为弥补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缺陷而出现的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干预的凯恩斯宏观财政政策。“看得见的手”在当时解决极为严峻的失业问题时效果显著。有效需求不足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 ,在凯恩斯看来 ,有效需求不足是由心理消费倾向、心理灵活偏好和心理上资产收益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造成的 ,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消费与投资增长 ,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缺陷导致的失业就会得到消除。凯恩斯的这一经济思想在以后的…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70年代,由于既不能科学地解释“滞胀”现象,又不能使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滞胀”困境,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了严重打击。由此,应运而生了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本文将在简单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并分析两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居于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新古典经济学是主张自由放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  相似文献   

3.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我国政府 1998年以来实行的一项宏观经济政策,本文通过对政策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的介绍,简述了政策的理论基础──凯恩斯宏观需求管理理论,并介绍了国内外的成功与教训,浅析了这项政策的局限性及不可长期实行、由于各国经济的具体情况又迫使必须继续实施这一政策的理由及继续实施的可能性。最后,阐述了继续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即调整财政投资结构、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和建立配套的政策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国家在治理通货紧缩的经济方面,吸收了凯恩斯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张,也采用了当今货币政策的一些积极主张,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过了近3年的实施,目前有关数据显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正逐步显现。但由于其间的“时滞”太长,相同的政策得到的结果却有很大的区别,与西方相比较,本文认为问题的根本是我国不具有市场化的微观经济基础。因此,应借鉴西方的经验,尽快构建我国具有市场化的微观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问题的提出一提到宏观经济调控,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采用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对总需求实行管理。但从三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和与之相关的宏观经济思想史上看,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管理总需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似乎有力地证明了“市场失灵”。“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确实在短期内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刺激了经济增长。然而七十年代的“滞胀”似乎又证明了“政策无效”。罗伯特·卢卡斯有力地宣布了“凯恩斯经济学的死亡”。因为在过剩…  相似文献   

6.
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涉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居民消费者的关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是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管理的要点在于把理论和政策的结合作为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办法。决策和经济分析有必然联系,预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障碍。研究合理预期的西方学者,有的关注消费者行为,有的关注投资行为,理性预期学派属于后者,合理预期假设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显著特征。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合理预期有致命弱点。事实上,正是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研究方法失效,才使预期问题的求解难度变大。在研究中国的投资和消费并涉及“预期”时,如果还能借助西方经济学理论,或者说我们使用“合理预期”研究宏观经济管理问题,真正能够用上的,是它“观察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取得了较快进展,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机制中的显著地位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进一步探讨货币政策在经济生活中不断增强的调节弹性,明确货币政策应采用的主要工具,本文拟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经验与我国经济生活的现状,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次大战后,西方各国都将财政政策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的基本手段。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者大多都认为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有效。七十年代以来,由于通货膨胀加剧和凯恩斯主义以财政支出控制为基本内容的宏观调节政策的  相似文献   

8.
继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1999年我们仍然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表明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由注重依靠货币政策为主转变为依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且以财政政策为主。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如此强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作用经济生活,是极其罕见的。本文拟就当前正在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作几点剖析。  一、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是在特殊的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连续出手收效甚微,财政政策审时度势,登上前台的。  稍作回顾,还是在1993年,当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9.
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了微观主体投资调整成本,改变了宏观经济政策运行的微观环境。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宏观NKQ-DSGE(New Keynesian with Tobin’s Q-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研究“营商环境优化”对“财政政策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会降低投资调整成本,从而增强政策的托宾Q效应,但对积极财政政策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财政支出政策和降低消费税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会加剧政策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从而降低政策乘数和弱化政策效果;对于降低资本税政策和降低劳动税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会提升政策对私人投资的促进效应,从而提高政策乘数和强化政策效果。因此,应偏向于使用乘数较大的政策工具,同时政策工具之间应协调配合,实现财政政策从“加力”向“提效”转型。  相似文献   

10.
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甚多,且与财政、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就其重要性及影响较大者而言,不外凯恩斯主义和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两大学派。至于其他各派不是倾向于前者就是倾向于后者,影响不大。二次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后果是通货膨胀加深和失业率增长,凯恩斯主义宣告失灵。到七十年代,这些国家相继采纳弗里德曼的财政政策,有些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则是上述两种政策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11.
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策科学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新研究领域。本文考察了西方政策科学的形成、演变及其背景,评述了西方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或基本范式,尤其是它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并简要讨论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问题。作者认为,应当充分认识政策科学的意义和作用,立足于我国公共决策系统及其运行的实际,借鉴西方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成果,尽快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以此作为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主要支持学科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政策功能、目标单一不同,财政政策功能、目标可分为二.政策功能应有两个:一是保持经济稳定,一是恢复经济稳定;与此相适应,政策目标也有两个:一是反垄断,一是促就业.这种功能、目标二分法,不仅可减少学理争论,而且对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制定实施,乃至中国目前一些现实问题解决,都可提供一个很好指导.后危机时代财政政策不同于此前,其过渡时期特点决定了财政政策任务是双重的.既要运用稳定财政政策反垄断,又要运用再稳定财政政策促就业,唯有如此,经济运行才有可能稳定,社会公正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赵平 《江汉论坛》2007,(1):91-93
在西方经济学学术史上对萨伊定律的全面批判始于凯恩斯,但凯恩斯的批判并不是基于萨伊定律的自身逻辑,这是西方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得以反击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根本原因.依据萨伊定律的自身逻辑,其根本缺陷在于忽略了人们对具体物质财富需要有限性的特征以及这种有限性与个人货币财富需要的无限性的矛盾,忽略了需要、需求的特性和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对需求的影响,因而使得萨伊定律的作用受到严格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关系问题研究王廷科陕西财经学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是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最主要方式,这不仅在理论上已得到西方宏观经济学家的认同,而且在实践上货币一财政政策也被西方国家作为反周期性稳定政策而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15.
从庇古的福利理论到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其逻辑中暗含的假设不能成立。由于政府的内在性缺陷无法克服 ,在参与资源配置时 ,不仅不能弥补“市场缺陷” ,而且其产生的“负效应”以及所形成的“非市场缺陷” ,使得资源配置的效率无法实现。虽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都有各自的作用 ,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市场机制更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而非政府。当实施了若干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不能淡出中国经济的时候 ,对这一命题的思考显然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社科界》2003,(3):54-55
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应该“淡出”,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热点。从过去5年该项政策所发挥的效力和我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国际经济态势分析,以扩大内需为根本着眼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并非仅仅是一种“反经济周期”的权宜之计,而是处于经济起飞时期的中国可以  相似文献   

17.
稳健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及其可持续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近几年从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财政收支调整或财政稳固方式,进而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了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后利用增长核算法探讨了我国应采取何种方式的稳健财政政策以确保其具有可持续性。分析表明,由于我国财政收入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因此现阶段实施的以增收为主要方式的稳健财政政策没有对宏观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我国财政政策成功转型以及稳健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选择财政稳固方式,即应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且尽量保持财政收支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祝志勇 《河北学刊》2003,23(3):198-201
转型时期制约财政政策的最主要因素 ,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内的非均衡和制度间的非均衡。本文在对凯恩斯主义积极财政政策功能的枢纽点———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修正的基础上 ,试图建立我国转型时期积极财政政策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需要指出的是 ,积极财政政策不等于集中财政和直接投资支出  相似文献   

19.
凯恩斯认为在“消费倾向”这一基本心理定律作用下 ,消费增量总是小于收入增量 ,二者间的差距将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扩大 ,需要扩大投资需求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 ,因此主张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过公共投资引致民间需求。但笔者认为上述这套理论或思想背景与目前中国处在转轨期的内在要求不符 ,而主张把中高收入阶层作为撬动内需的坚实杠杆 ,即积极扶持中高收入阶层 ,填补“消费断层” ,释放其消费潜能 ,以引致投资需求 ,逐渐缓解商品滞销之“恶性循环” ,从而缓解内需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五年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地拉动了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帮助一些大型国企扭亏,并带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吸引外资创造了条件。五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7%以上的增长率,令世界刮目相看。而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和环保等项目为我国经济发展增加了后劲,特别是部分资金用于西部大开发、国企技术改造,有利于经济平衡稳健发展。一、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局限分析积极的财政政策,实际就是扩张的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为应对经济萧条而提出的在特殊时期内使用的特殊的手段。因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赤字财政”,不可能作为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