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海蒙古族是整个蒙古的四大部之一,青海蒙古虽然称厄鲁特蒙古,但实际上不完全是厄鲁特蒙古,有元朝遗留下来的土默特达尔吾等部,有明朝遗留下来的火落赤、真相等部之土默特遗民,有却图汗所属之喀尔喀部,以及察哈尔阿曲赤马蒙古,还有康熙年间徙牧青海的喀尔喀蒙古。  相似文献   

2.
16世纪是格鲁派在西藏发展相对艰难的一个时期.在与藏巴汗斗争并处于不利地位的关键时刻,三世达赖应邀去蒙古传法,把格鲁派的势力推广至蒙古,为格鲁派的发展赢得了强大的后盾.三世达赖在蒙古地区的传法活动,客观上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及祖国统一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固始汗和格鲁派在西藏统治的建立和巩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英 《中国藏学》2008,4(1):68-84
明末清初,格鲁派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推翻统治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第悉藏巴政权,取得了对西藏的统治。这一统治地位的建立,经过了几十年尖锐复杂的斗争,而巩固统治也经历了长时期的外部和内部的斗争。本文综合各种资料对这一历史过程作了细致的分析探讨,并解释了历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清内阁蒙古堂档》等史料考证了《五世达赖喇嘛自传》所载喀尔喀阿海岱青之身世及其在青藏地区的主要事迹。阿海岱青是喀尔喀黄金家族始祖格列山之次子诺颜泰曾孙,其父崆奎为喀尔喀右翼济农。阿海岱青家族在喀尔喀右翼中最早皈依格鲁派,是格鲁派忠实信徒。1631年,阿海岱青格鲁派之邀,率千人赴藏,与噶玛噶举派及其支持者藏巴汗为敌,多次与藏巴汗属民霍尔人作战。他还介入格鲁派内部利益之争,帮助五世达赖喇嘛收回了对大昭寺的管理权。屡遭打击的噶玛噶举派和藏巴汗只得效仿格鲁派作法,邀自己的施主喀尔喀左翼绰克图举洪台吉入藏。1634年,绰克图在青海杀死阿海岱青。  相似文献   

5.
和硕持汗     
和硕特蒙古是漠西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原活动在天山以北乌鲁木齐和塔尔巴喀台一带,其首领图鲁拜琥,是成吉思汗十九代孙。万历二十四年(1606)他25岁,因调解喀尔喀与卫拉特之间的战端,深受各部上下和东科尔法王的敬佩,赠号“国师汗”美名。此后,又讹转为“顾实汗”或“固始汗”。 明末西藏政局不稳,教派斗争迭起。万历四十六年噶玛噶举派率霞巴家族在后藏建立第悉藏巴政权,与一度统治青海的喀尔喀部却图汗和康区白利土司结成联盟,共同迫害日渐兴盛的格鲁派,即黄教。黄教首领人物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达赖的强左索南绕登等人决定,派使者赴卫拉特请兵援助。卫拉特召开“丘尔干”会议,议定组成联军前去,固始汗率和硕特  相似文献   

6.
以往藏学界通常认为康区白利土司顿月杰是一个崇奉苯教、排斥一切佛教的宗教极端者,尤其仇视格鲁派,遂于1640年被与格鲁派联盟的青海蒙古势力固始汗所灭。文章通过对藏文史料的梳理发现,此看法有相当的片面性,导致对当时复杂政局的概念化、简单化理解。文章指出,顿月杰在其执政的大部分时期,宗教上均兼容和尊崇佛教各教派,并与噶玛、萨迦、宁玛甚至包括格鲁派等各教派高僧均保持着良好关系。顿月杰与格鲁派交恶也并非出于宗教异见与教派歧视,而是有复杂的政治背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乃是格鲁派"没有能保证蒙古人不进攻康区"。  相似文献   

7.
才桑加 《西部蒙古论坛》2020,(1):93-98,127,128
《印藏蒙史略》是一部19世纪二十年代初由顾实汗后裔劝请下撰述的著名藏文历史著作,内容涉及到印度、藏、汉、西夏、蒙古等地区的王臣世系和佛教传播史,而全书的叙述重点在于蒙藏关系史与顾实汗后裔王室传承史。作者依据一些稀有的青海蒙古史料,对研究黄河南蒙古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前言藏族是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元、清两代,蒙古人顺从了藏族的宗教权威。面对这种权威,连清朝都稍逊一筹。当时,外界围绕西藏的政治活动,都是以宗教名义进行的。例如,1642年以后,蒙古和硕特部都拥有西藏宗主权,然而他们也是在保护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名义下取得王位的。为了利用达赖喇嘛的宗教权威,北亚各部展开了激烈争夺。18世纪初,在西藏贵族、清朝、青海和硕特、准噶尔等各种势力的夹缝中,达赖喇嘛的职位任人摆布。1705年,在清朝支持下,青海和硕特部拉藏汗废掉原达赖五世的摄政西藏贵族桑结嘉措所立达赖六世,而将自己的人选重新立为达赖六世。但这位活佛毫无人望。据当时在拉藏汗身边的噶举派喇嘛德济德利称:西藏最大教派格鲁派色拉、哲蚌、甘丹等三大寺喇嘛反应尤  相似文献   

9.
特木勒 《民族研究》2012,(2):76-85,110
打儿汉守领哥是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中军酋首"。明隆庆四年十月以后,他作为俺答汗使臣多次往返于明蒙之间,接回俺达汗爱孙把汉那吉,联络和筹备"隆庆封贡",立下了汗马功劳。俺答汗为此授予他"威静宰生"和"大打儿汉"称号。本文对照解读蒙古文史书《俺达汗传》和汉文《兵部奏疏》,考证了以往多被学界忽视的历史人物打儿汉守领哥的事迹。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万历武功录.俺答列传下》相关史料的句读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0.
康熙五十六年,卫拉特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率军进入西藏,结束了和硕特汗庭在西藏的统治,建立起以达孜巴为第巴的西藏地方政府。以往的研究主要受著名藏族文学家策仁旺杰所著《颇罗鼐传》的影响,将达孜巴视为准噶尔人统治下的傀儡。但是《颇罗鼐传》关于达孜巴的记载并不十分可靠。相关汉文、满文、藏文及外文等不同来源的史料证明,达孜巴在藏地拥有很大的威望与权力,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准噶尔人任命的傀儡。而准噶尔人也正是由于对达孜巴信任有加,颇为倚重,才能在卫藏地区较为稳固地统治了近3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公元 16 42年 ,以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为首的藏传佛教格鲁派上层集团 ,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 ,在消灭了西藏地方的各敌对势力后 ,建立了一种在西藏历史上独一无二、与外族联合统治的政治格局 ,并维持了 75年之久。文章研究、阐述联合统治形成的历史背景、成因 ,这一阶段的各项施政方针、政策等  相似文献   

12.
达赖喇嘛,是个尊号。达赖,是蒙古语音译借词,意为“大海”;喇嘛,是藏语音译借词,意为“上师”。达赖喇嘛,这个尊号,始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顺义王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赠给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人物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简称为“达赖喇嘛”。达赖喇嘛活佛转世系统于此时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利用清代满蒙文档案资料,揭示了1705年西藏拉藏汗执杀第巴桑结嘉措事件的历史真相,并指出了该事件在蒙藏关系史和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磊义 《中国藏学》2016,(1):185-190
本文以元代遗存的一幅唐卡为引入点,阐述藏传佛教绘画融入的蒙古元素。明末格鲁派再次传入漠南蒙古土默特部地区,在内蒙古掀起了建寺高潮,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内蒙古的发展达到鼎盛。从内蒙古地区遗存的明清壁画、唐卡中可以看到逐步融入佛寺绘画的内蒙古地域特色。文章列举了内蒙古佛寺壁画中的蒙古元素,以及在佛寺发现的有蒙文题记的唐卡和博物馆收藏的多幅反映蒙古族民俗风情、偶像崇拜的唐卡,以此证实,这些画作为蒙古族在吸收藏文化中出现的本民族绘画特色。  相似文献   

15.
彩虹 《中国藏学》2017,(2):126-134
文章从《清内阁蒙古堂档》第十七册至第二十一册中节选了西藏历史相关的文书目录,内容主要涉及康熙四十年至六十年同,清中央政府发往西藏地方、达赖喇嘛、班禅、第巴、拉藏汗等的谕告、文书,以及厄鲁特策妄阿喇布坦、青海台吉上呈清中央政府及地方官员的奏文。文章整理摘编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档案文书目录共147条,目录后附收发日期的同时,将重复的文书亦在括号内予以标示,以便于读者了解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仰华大会     
仰华寺大会,是公元1578年发生在青海大地上的有关藏传佛教历史和蒙藏关系历史的一桩大事。 土默特蒙古俺答汗隆庆五年(1571)被明朝封作顺义王后,明蒙休战,通贡互市,边境晏然。俺答汗在经营西海的过程中,被藏传佛教格鲁派所折服,在阿兴喇嘛的劝说下,他决计皈依黄教,并在西海地区建寺,使之成为政治宗教活动的中心,与黄教上层结成同盟,发展自己势力。于万历二年(1574)命其子侄在察卜齐雅勒(今恰卜恰),动工庀材,召请汉匠,修建大乘法轮寺院。明廷闻之,从“化其悍暴,鼓其恭慕”出发,也资助建筑材料,予以鼓励。两年后竣工,明廷赐额“仰华寺”。  相似文献   

17.
夏琼寺和却藏寺是青海著名的两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根据两寺僧人的口传和一些文献记载以及塔尔寺的唐卡等其他资料,两寺的创建者同属却藏活佛转世系统.两寺因同一寺主,宗教关系密切.同时,按照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却藏活佛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老师,加之其他原因,在藏区乃至广大蒙古族地区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还在清朝入关之前,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四世班禅、五世达赖喇嘛等人组织下,西藏地方的各个政教首领就派出了一个使团到盛京也即是今天的辽宁省沈阳市与清朝建立联系,成为西藏地方与清朝发生政治和宗教关系的开端,对两百多年中西藏历史的发展以及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政治、宗教管理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件历史重大事件,现在有许多著作、论文  相似文献   

19.
一、色仓源流 18世纪初期的青藏高原,正处在政治纷争的动乱之中,当时,游牧在甘、川边境的和硕特前首旗贝勒岱青和硕齐察罕丹津(藏文史料中称:吉昂德吉亲王)内受罗卜藏丹津不时侵袭,外受日益壮大的夏河黑错、扎油一带藏族部落起兵反抗,内外交困。力摆脱困境,他求助于格鲁派寺庙集团势力,以图利用宗教实现“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之宏  相似文献   

20.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的一部史诗,在国内有藏文本和蒙文本。藏文本流传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广大的藏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和纳西族部分地区。蒙文本称为《英雄格斯尔可汗》,国内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地区,国外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匈牙利、伊朗等国。现在国内搜集到的藏文版本已有六七十种之多,仅就说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