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微治理”在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上,实现了价值理念和技术性两大层面的创新。“微治理”在价值理念层面上,以社会矛盾预防为主的理念变革为主线,实现了从传统的运动式宏观治理向基层微观治理、从传统的粗放式治理向精细化和精准化治理、从矛盾事后处置向矛盾事前防范、从矛盾治理中“见数字不见人”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念的转变。“微治理”在技术性层面的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党的领导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是贯穿社会矛盾“微治理”的红线;搭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微平台”;以网格化平台为抓手,实现社会矛盾治理的早发现和快化解;提升基层群众“微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微技术”实现对社会矛盾识别的预警;把社会矛盾“微治理”与社会治理大范畴有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包含培育村民与组织合作互动的治理主体、实现权力与权利民主互动的治理结构、构建自治与共治协调互动的治理方式等多维内涵。借鉴"枫桥经验",当前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应探索基层互动治理的多元主体,构建基层互动治理的民主模式,优化基层互动治理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公众参与不足,多元化治理机制尚未形成;依法治理理念不足,依法治理机制尚不完备;解决问题方式滞后,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要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宏观制度设计;坚持良法善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广开言路,促进多元主体协作治理;顺应信息化趋势,加强智能化治理。  相似文献   

5.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环节,既是城乡居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微细胞”,也是城乡社会网络的“微细胞”。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党建工作发挥引领作用。当前,基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意识不到位,缺少人力和资金支持,导致基层治理难度较大。基于此,文章指出,通过党建凝聚基层治理新观念,能有效加强基层治理升级的多方保障,助推基层治理精准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新时代下,基层社会面临的矛盾、风险和隐患越来越复杂。本文通过全面剖析矛盾纠纷化解、社区网格治理、维稳管控等典型业务场景存在的难题,创新提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并针对矛盾纠纷化解等典型业务场景提出应对策略,助力提升基层治理的速度、精度、温度。  相似文献   

7.
张栋 《决策》2023,(8):53-55
<正>合肥市长丰县陶楼镇创新打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合肥市长丰县陶楼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高举“一面旗”、织密“一张网”、搭建“一平台”、泡好“一杯茶”新打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0,(27):20-21
锦江区社区治理经验将向全国推广 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一要求指明了我国社区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6):14-14
河南省三门峡市立足于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实行信访代理、流动调解、社会矛盾化解专项资金、信访稳定突出问题周会审制度,使大量矛盾在基层得到化解。全市2011年赴京涉法涉诉“非访”保持“零登记”。  相似文献   

10.
《决策》2024,(4):42-45
<正>北有“一杯茶”,南有“六尺巷”。“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安徽桐城市从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文化注入基层治理,创新推出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实现了矛盾纠纷总量、万人成讼率大幅下降,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相似文献   

12.
孙瑞鸢同志在《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三期《对我国过渡时期国内主要矛盾问题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认为:“在建国后的头三年中,人民大众与三大敌人残余势力之时的矛盾和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的需要与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共居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地位。”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看法,现屡陈于下,与孙瑞鸢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各位同仁。 在《意见》一文中,孙瑞鸢同志把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的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理”作为党的新兴执政理念,倡导“多元共治”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伴随社会治理理念的持续发酵,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成为基层政府不断探索求新的试验田。在基层,社区居民、村落居民各自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协商讨论中,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协商形式,为营造基层协商空间提供了制度化参与平台;但介于许多协商形式是长期制度实践的结果,其在程序化方面尚未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加之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在参与协商的过程中受传统“权威性自治”思维的支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压缩了基层协商讨论的自治空间。因此,优化基层民主协商形式,维护并开拓基层协商空间,成为基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举措     
《领导文萃》2011,(13):140-140
内蒙古:万名干部下基层内蒙古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变“管理群众”为“服务群众”,“见不着干部”为“干部主动上门”,“化解社会矛盾”为“预防矛盾纠纷”,半年内全区信访系统社会矛盾化解率整体突破81.5%。(《领导决策信息》)北京: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2011年起,北京市每年将从市级机关选派500名年轻干部到基层单位锻炼。  相似文献   

15.
<正>执政基础是政党执政的社会根基和力量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  相似文献   

16.
一系列优化基层社会生态治理、弥合社会断裂关系的举措已在国家层面展开,从根本上提高干部对“两个舆论场”的敏感度,认真回应多形式的群众诉求,捍卫和疏导公民批评政府的权利,是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城乡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基层社会结构变化、传统治理效能打折,基层政府权小责大、基层干部本领不足,个体意识高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等问题,这些问题涉事主体多、利益平衡难、问题成因杂,是基层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要引导和借重民意推进棘手问题解决,就需要确保问题诊断从群众中来,保证问题的精准性;解决方案要借重群众力量,确保方案的针对性;落地执行应及时沟通反馈,确保效果的预期性;讲究沟通策略,推动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水平决定了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能否成功推进,这也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精英自上而下的政治吸纳,强化对基层经济、社会团体的组织嵌入尤为必要和迫切,对于促进基层治理中领导力的内生性供给、提升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贾敏慧 《办公室业务》2022,(16):113-116
本文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以下简称“二院”)的信访工作为例,阐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国有企业信访工作中的创新实践,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访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外在型的治理资源,数字技术嵌入基层治理的过程,暗藏着数字化技术与基层社会结构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数字技术凭借其工具性优势赋能基层治理时,也面临着来自基层社会的场域压力。基层治理结构的科层化、基层治理主体数字素养欠缺、基层治理方式的路径依赖等诱发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之间处于“试图接近但又无法融入”的悬浮化状态,消解了数字技术治理功能实现的支持机制,造成基层治理的数字技术“负能”后果。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数字治理结构、提升基层社会数字素养、革新数字治理方式等路径,将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融凝一体,助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