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数字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老年人在数字接入、数字使用与知识获取等方面存在障碍,“数字鸿沟”成为阻碍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主要因素。文章以质性研究中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ROST-CM6和Nvivo11 Pro软件进行文本分析,发现阻碍老年人数字融入的主要原因是数字设备接入困难、数字设备使用困难和数字信息获取困难。基于三元交互决定理论,文章认为老年人数字鸿沟现象是个人认知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需要从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在认知层面需要老年群体转变个人观念,提升使用动机;在行为层面需要老年群体增强个体的行动能力,主动学习数字知识;在环境层面需要关注多方支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2.
如今,我国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同时在居家生活、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过程中,打造智慧服务、和谐共生的新型数字生活,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我们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和数字化转型变革双重历史环境下,要帮助“数字化弱势群体”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缩小“数字鸿沟”,更好融入社会,享受数字化转型变革带来的红利。本文分析老年人应对数字化转型趋势与现实迫切性,探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优化路径,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生活的数字化和人口发展的老龄化,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状况不断受到关注。数字鸿沟不仅可能影响老年人权利的实现,加剧他们所受到的社会排斥,更可能影响代际团结。因此,老年人的数字生活融入问题值得深入考察。文章运用代际团结与冲突理论,基于CFPS2020年调查数据,探讨了老年人的网络使用和网络依赖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及内在原因。研究发现,老年人工作和社会交往的网络依赖程度与亲子关系具有正向的关联,而老年人的商业行为网络依赖程度则会对亲子关系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既放大了数字鸿沟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促成了数字鸿沟的消减。以数字反哺为切入视角,聚焦年长世代,从微观能动层面探讨其使用信息传播技术存在的“精神接入”困境,旨在通过尊重老年“拒绝者”的数字意愿、关注老年群体的数字环境以及激发老年群体的学习意愿等方式,充分发挥数字反哺效用。强调人在数字化实践中的主导地位,试图打破老年群体对于信息传播技术被动接受的形象,进而驳斥“数字难民”这一忽视老年人数字化实践主体性的概念,为理解数字鸿沟“接入沟”中的“精神接入”、探析家庭代际联系、重构老年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正在更广泛、更深刻地改变和重塑着人类社会生活。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正成为智能生活下的“数字遗民”“数字难民”,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这些问题的形成逻辑可归结于内外两大原因:从外部看,数字技术的应用广泛深入;从内部看,数字主体的技能严重不足。弥合老年数字鸿沟,需要技术赋能和管理赋能双管齐下,推动技术向善的数字应用技术,构建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治理格局,变数字鸿沟为数字红利,构筑年龄友好型数字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亟待关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使用沟与知识沟负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接入沟则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数字鸿沟主要通过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3个渠道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且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女性,数字鸿沟对农村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负向影响效果更大,但在政治参与方面则相反。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化程度加深与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双重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在融入数字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网络沉迷的新问题亟待解决。“成瘾”的产生需要重新反思老年人内心的情感需求,一方面,老年人通过数字空间的虚拟交往实现与社会、家乡和家庭的情感再连接;另一方面,他们在参与数字互动过程中也遭遇了情感隔阂的“两扇门”与“冷反馈”等矛盾与挑战。化解沉迷现状,需要家庭成员和社会机构通过情感认可、情感互动以及情感塑造等多重角度的共同努力,帮助老年人摆脱成瘾现状,积极健康地参与数字实践。  相似文献   

8.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视角,解释通过数字包容策略化解数字鸿沟,尝试解决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不足的难题。研究发现,当前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困境主要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接入鸿沟”、智能设备的“使用鸿沟”以及能力素养的“知识鸿沟”,实则反映了技术与治理、行政与自治、增权与赋能的三大困境。而实现从数字鸿沟向数字包容的转变,制度安排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制度安排层面要关注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居民需求的回应度和治理系统的适应度。在实践取向层面需遵循人本主义、简约主义和整体智治。为弥合乡村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数字包容,未来需要从组织维度助推老年人数字包容治理,从行为维度提升老年人数字参与能力,从技术维度增强老年人数字资源供给,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社会不断更迭发展,老年群体却因数字技能缺失而深陷数字鸿沟,导致其数字社会融入困难这一问题愈发突出。基于此,研究在梳理老年人数字社会融入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并整合SOR理论和期望不一致理论,构建以“刺激因素—机体中介—反应行为”为逻辑主线的理论模型,并依托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老年人的使用感知、使用态度等机体范畴变化受外部刺激因素的影响,老年人数字社会融入困难行为受机体范畴变化的影响。因此,社会各界应不断优化刺激因素,给予老年群体支持与鼓励,帮助其树立对于数字社会的正面感知,以期减少数字社会融入困难行为的产生,实现从“阻老”到“助老”的转变,切实增强老年群体在数字社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智能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的深层次关注也逐步展开,如何维护老年人在数字社会中的尊严和提升其主体性等问题更成为焦点。打造积极健康的老龄化社会,保障老年人享有平等的数据选择权和技术尊严,让老年人在快速融入数字社会中有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在自我承认和社会承认之中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彰显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以霍耐特承认理论为视角,探讨了数字时代老年群体的承认模式和老年群体的新型社会化互动形式。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时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乡城鸿沟演化成了乡城鸿沟和数字鸿沟的“双重鸿沟”。基于“双重鸿沟”的现实背景和框架分析了“数字鸿沟”引致的农民工“数字化贫困”及双重资本贫困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尼效应。农民工由浅到深五个层级的“原生性数字鸿沟”会引发“衍生性数字鸿沟”,进而形成“数字化资本贫困”。“双重鸿沟”及“双重贫困”将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产生四个方面的阻尼效应,表现为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分化效应、社会发展差异的强化效应、身份认同的排斥效应以及生活方式的固化效应。农民工“数字鸿沟”的跨越需要通过“架桥”联通工程、“搭梯”进阶工程、“填沟”托举工程、“善治”弥合工程和“赋能”助推工程,从数字化硬设施、软环境、培训、教育与赋能等方面组合施策。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社会老龄化产生耦合。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忽视了乡村老年人的数字权利保障,该群体数字权利体系和救济体系皆不完备,且怠于使用数字技术,难以实现数字权利自我保护,利益相关主体对该群体数字权利保障的参与度亦不高。乡村老年人享有数字人权,系既有权利及依赖于数据信息而享有权利的数字化表达;数字化的社会权利表达包括数字生存保障权与数字受教育权;数据与老年人形成依附关系时具有排他财产权属性,数字人身权保护针对个人数字信息权和数字隐私权。维护乡村老年人的数字权利,须推动乡村老年人数字权利保障入法入规,强化公权力部门在乡村老年人数字权利保障中的积极作为与担当,尝试建构数据信托和数据代管人制度,打造多元利益相关人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杭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老年人对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及需求类型,探寻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当前老年人群使用智能化产品的比重不大,且使用人群的使用频率较低、使用障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功能适用、使用简易的适老产品,以及家庭、社区和政府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能极大提高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从数字化生活的需求类型来看,一键服务模式、晚辈指导使用、社区组织培训、网络安全和家中装有宽带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备需求,志愿者指导和政府政策优惠属于期望需求,而终端设备的相关质量是提升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政府、社区、企业、老年人自身四方协作,形成跨越数字鸿沟的多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乡村女性使用短视频进行自我呈现,是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和勇于自我表达的实践行为。然而在乡村女性的短视频自我呈现中仍旧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数字鸿沟,影响女性参与程度、呈现效果及主观意愿的有效表达。加快弥合数字鸿沟与数字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一致,是促进性别平等的有力举措,是推动女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女性价值的重要路径。弥合数字鸿沟需要从接入鸿沟、技术鸿沟和性别鸿沟等层面分别着力,通过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媒介平台赋权效力、提高乡村女性主体意识,从而构建良性的媒介传播生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李想 《国际公关》2023,(1):73-75
随着数字科技的盛行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大,数字科技在娱乐、医疗、通信、出行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数字技术的使用为老年群体带来了红利,但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如老年群体的数字排斥和“数字鸿沟”。本文通过分析老年群体数字融入难的现状,剖析老年群体产生“数字鸿沟”的原因,并从政府、媒体、家庭、老年人自身四个主体出发,提出以政府支持为基础、媒体引领为保障、家庭促进为依托、老年群体自发融入为动力的老年群体数字融入路径,加快老年群体的数字化融入,提高老年群体的数字包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我国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加大的老龄化社会为背景;以国际上普遍认为“实施健康老龄化”是积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总的战略目标为依据,提出了不断地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基本论点,认为使人口老龄化社会成为健康发展的社会、使老年人的生活融入主流社会是全社会的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我国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加大的老龄化社会为背景;以国际上普遍认为"实施健康老龄化"是积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总的战略目标为依据,提出了不断地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基本论点,认为使人口老龄化社会成为健康发展的社会、使老年人的生活融入主流社会是全社会的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老年人群体在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了.要想充分发挥城市老年人在这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不但要确保这一群体思想政治状况的稳定,而且要切实提高他们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疑,政治传播在这方面应当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鉴于城市老年人群体基本上是在社区的范围内生活和活动,就必须做好社区政治传播在社区层面的工作,促使城市老年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融入到社会之中,这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技术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境遇加速了现代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使日常生活更加依赖于数字智能。数字化生活在帮助我们更好防疫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拒绝的困境,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数字化与老龄化并行产生了大量被技术拒绝的“老年数字遗民”。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数字生活的常态化解构了传统社会生活的伦理结构,人的整全性遭到了破坏,人类难以在一起。面对技术成为拒绝主体而引发的伦理问题,应该从技术本身的价值重构和社会实体的适应性变革两个维度做出调整,让“数字遗民”能够重新进入共同体生活,使“我”重新成为“我们”。  相似文献   

20.
出生、成长于互联网普及之前且现已进入中老年阶段的“数字移民”,在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媒介素养和数字文化理解方面,均与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数字原住民”有很大差异,也决定了“数字移民”在当下数字化生存环境中必然面临再适应和“再社会化”的挑战。从技术应用、社会行为和文化认同等三个维度对“数字移民”数字化生存适应性进行观察,发现“数字移民”在技术的生活场景应用与数字交往等方面适应性较好,在文化认同层面适应性最差,“数字鸿沟”仍然存在且不断加剧。系统性的媒介支持一方面能够帮助数字弱势群体追求美好数字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媒介技术公共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