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湖南是原始拜火教的发源地和稻作农业的诞生地,也是炎帝族中心聚落的所在地,湖南才是炎帝文化的母体。中华炎黄研究会认为山西高平是炎帝故里的说法缺乏关键证据支持,因而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的问题。鉴于域外存在的理论背景,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小说”问题研究必须强调叙事的维度和历史的关联等侧面,而上述内容,正是认识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句子表达式雏形的形成,是指意识所涌现出来的句子表达式的基本框架.为了说明这个过程的意识涌现,需要提到四对相关的概念:感知-感受;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原初意识-反思意识;事件-用例事件.从意识视角来审视,语言表达式雏形的形成来自原初意识涌现为反思意识,即将感知事件的原初意识在个人记忆和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和想象,对原初意识实施格式塔转换,扩展为反思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要用上什么原初意识的材料、如何通过格式塔效应实施联想和想象,都是在环境和意向性的统制下进行的;这个反思过程,就是要把原初意识所映现的事件“裁剪”为用例事件,使这用例事件能在该特定情景下恰当地对该事件作出切合语境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读图”语境下,大学生审美教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一是由“我看”向“他看”的转变,使审美的“建构”先于审美的“发现”;二是由看“图”向“看”本身的倒转,使审美之“看”本身呈现为复杂的结构性存在。基于此,对大学生审美教育过程中的“看”——谁在看、看什么及如何看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使我们认为“读图”语境下的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问题式己发生转换,这为审美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6.
从“空间”的由来演化看数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数学中“空间”概念的由来与演化的五个方面入手 ,阐述了这一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 ,由这一概念的不断演化 ,说明这一学科内容的不断充实与完善 ,并对由此引出的数学哲学方面的几个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阿多诺看来,魔力是世界精神的主观形式,这是在一般与个别、偶然与必然、社会与个人被不自觉地相互结合并相互转换的时候出现的。在这个魔力的控制下,一般、必然、社会被戴上了特殊、偶然和个人的假面具。命运、统计规律、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都显示出这种魔力的作用。虽然特殊、偶然和个人被一般、必然和社会等发挥的魔力操控,但是人却往往意识不到魔力的作用。因此,这种魔力也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它把生物规律和理性原则结合在一起。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目的和手段则颠倒过来了。虽然魔力是总体试图取得绝对统治的必然结果,这种总体的统治必然是矛盾的,但是,魔力作用下的人们可能意识不到这种矛盾。摆脱这种魔力需要人们的自觉意识和摆脱魔力的冲动,阿多诺则把实践上的冲动纳入了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哲学的反形而上学传统下,斯特劳森旨在通过描述的形而上学正面树立形而上学的地位。在其形而上学体系中,世界的结构、语言的结构和思想的结构相互贯通,反映了他将对概念图式的探究联系于本体论、逻辑学和认识论的"三重奏"的哲学构想。其形而上学复兴路径具有开创性意义,促进了哲学伟大传统的复兴。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现实中,学校教育的有些方法本身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甚至成为产生青少年犯罪的缘由。我们可以从西安的这次"绿领巾事件"中管中窥豹,看出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本文试图通过标签理论,分析其利弊得失,以期为提高学校教育功能,有效控制青少年越轨行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在对于社会的关系上,至少具有五对属性范畴:阶级性和社会性;独立性和统一性;集中性和幅射性;行政占有性和等价补偿性;自觉性和自发性。在社会主义时期,国家的上述属性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新变化,只有充分认识现阶段国家属性结构的新变化,对国家问题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实行政府的职能优化,从而正确地发挥国家的调控作用,促进新旧管理体制的顺利交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语境形态下,学界就个体利益是否被忽视这一问题的探讨存在两种说法。肯定说立足于宗法等级社会的制度土壤,认为个体利益被忽视了;而否定说则立足于对个体与集体人伦统一关系的基础上,认为个体利益在总体上未被忽视。尽管二者之说在某种程度上各有其合理性,但仍避免不了相关诘问。借鉴边际效用原理,从问题厘清到原因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从方法论意义上超越肯定说和否定说的单向性论说,并能得出一个具有整体性与辩证性内涵的个体利益并未真正被忽视的结论。就这一结论的分析视角而言,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文学道路选择始终是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传统文学史认为,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幻灯片”事件。但悖论在于,相比传统的以文字为中心的文学创作,鲁迅应该切身体会到了以幻灯片或电影为代表的视觉传播的巨大普及传播效果,但鲁迅却最终选择了传统的文学写作。以文本梳理为出发点,分析鲁迅所具有的现代性悖论,并推断正是基于对以影像为主的大众消费文化的清醒认识,并在中国传统精英主义的影响和尼采超人哲学的合力下,鲁迅的文学道路才最终以传统的文字为中心,建构了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3.
复兴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使中国传统经典"现代化"。而解决当今时代所遭遇的种种问题,汤一介先生在多年前提出了借鉴西方解释学而创建中国解释学的设想,意在通过对传统经典的现代解释使之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就此而论,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对于创建中国解释学具有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中国华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这次事变无论是其发动者,还是其发动模式都与此前由日华北驻屯军与在华特务机关策动的未遂“六二九事件”相吻合。“卢沟桥事变”实际上是继“六·二九事件”失败后又一次“合谋行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CNN、BBC、法国《世界报》、《德国画报》等有影响的媒体,不辨真伪,以讹传讹,推波助澜,严重的损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其抹黑中国,遏制中国,甚至破坏北京奥运会的用心昭然若揭;从新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报道是对真实性原则的践踏,是对新闻职业道德的违背,是倾向性的异化,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新历史观和新唯物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历史意义。本文从"个人自主活动"的视角出发,从整体的逻辑框架来审视《形态》全篇文章,却发现了《形态》在两个方面存在着逻辑论证的缺憾。一方面,《形态》在论述私有制的时候,认定私有制的不完全状态决定了社会不可能形成统治者和非统治者两大集团,而在论述"自主性"的时候,却实际上利用了统治者和非统治者者两大集团来论述大工业和普遍竞争之前的个人自主活动。另一方面,《形态》在"人"的概念上,以"无产阶级"现实群体概念代替了"个人"的马克思的整个历史发展学说的人的"个体"概念,却没有给予恰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密切联系群众是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优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善于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是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关于党的政策与群众需求相一致、党的组织与群众组织相协调、党的理论引导与群众的自觉意识相和谐、党的实践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思想内涵,对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而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亟待从"生产"主题转向"规范"主题。凯尔森援引康德的先验逻辑论证"纯粹规范"的纯粹性,为"规范"主题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形式,但他在"基础规范"的证成上却陷入了困境。如果基于"哲学拓扑学"的视角,将"生产"主题与"规范"主题视为康德哲学的"拓扑学"形式,则不仅可以回应凯尔森"基础规范"的证成性疑难,还可以走出《资本论》哲学的当前阐释误区,进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打开一个全新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法院判处在中国境内贩毒的英籍人阿克毛死刑。围绕此一事件,中英两国政府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两国媒体对此进行了截然不同的报道。本文旨在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从语言的经验功能及其体现形式——及物性系统为视角,分析英汉媒体对"阿克毛事件"新闻报道的异同,由表及里,透过新闻语篇的表层,透视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问题,史学界之间讨论得很热烈,本校历史系也召开过几次小型座谈会,本人因其他原因,几次座谈会都没有参加,对各派的论点不很清楚,所以原来不准备发言。但昨天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受到了一点启发,觉得也有几句话要说,因此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谈一点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因为对这个问题素无研究,事先亦没有很好准备,错误的地方一定很多,请同志们批评指正。首先我觉得我们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包括历史上的问题,必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即唯物主义辩证法。如果离开了唯物辩证法,我们将得不到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