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土于疏勒河和额济纳河流域的河西屯戍汉简,部分简文与文学关系密切,部分简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经梳理目前公布的河西屯戍汉简资料,发现其中有12首诗歌。这些诗歌虽然多为残篇,但保留了汉代西北边塞诗歌的原初形态,真实反映了汉代的边塞风光、边境的社会生活和边关军民丰富的情感世界,丰富了汉代底层文人的诗歌文献,拓宽了汉代诗歌的题材范围,为探索汉代诗体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可信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的戍卒管理制度李振宏汉代屯戍制度中,对戍卒的控制与管理,有一套严密的组织措施。以往在研究居延汉简中的劳绩制度时,笔者已注意到此问题,但因材料过于零碎、残缺,未能连缀成篇。最近居延新简的整理出版①,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使我们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汉简管窥河西四郡市场高维刚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为武帝击败匈奴后所置。其后为防止匈奴入侵,汉王朝在那里派驻了大量军队屯戍。这个地区军民共处,情况与内地殊异。这里的商品交换是怎样进行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掇缀有关的汉简材料,再征以相关典...  相似文献   

4.
河西汉简所见西北边塞人口构成中有"小男"、"小女"、"使男"、"使女"、"未使男"、"未使女",均作为军人家属出现在名籍等资料中。讨论这些未成年人在军事环境中的生活,对于认识当时战争史、社会史,都是有意义的。边地战争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难,可以通过史籍记载的相关内容有所体会。  相似文献   

5.
小议居延汉简中的"私去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已经公布的居延汉简中看,汉代屯戍吏卒的"私去署"、"不在署"现象非常严重.尽管各级屯戍组织对此问题都比较重视,且有严格的处罚规定,但此一问题却屡禁不止.从对"私去署"和"不在署"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汉代屯戍组织并非严格的军事组织,组织内部存在复杂的经济生活,庸工、经商等经济现象的冲击,就是大量吏卒"私去署"和"不在署"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6.
西北汉简中有一种人的身份称"施刑",与史书中出现的"弛刑"相对应,他们是经皇上诏书恩准后的一种囚徒。前贤已有的研究受资料所限仍存在一些不完整的认识,得助于金关汉简和悬泉汉简资料的补充,有关"施刑"的来由、征发派遣、使用管理和回归故里等一系列"来龙去脉"的环节就很清楚了。金关汉简中记录了"施刑"屯作居延有"一日当二日"的优待,且服役期满后者还可以归原籍。  相似文献   

7.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民爵八级的政治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居延汉简简文,汉代民爵八级,从一级公士到八级公乘,在居延屯戍区内既可担任各种官职(实为百石小吏),也可以当兵。当官凭本人才能,与爵位无关,当兵说明爵位八级已失去免役等特权,成为有名无实的荣誉头衔。汉简中反映的公乘当官者多、当兵者少,公士当兵者多、当官者少的情况,说明爵位高低还有一定影响,但这影响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并无法律保证。汉代这种以才能任官的政策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8.
汉代中央官制的秩级文献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但总体而言仍是原则性的。在实物资料中发现有文献所遗的汉代中央官制秩级26条,皆为西汉初年秩级,见于汉简。这些出土资料所见而文献所遗的汉代中央职官有外乐、诏事、郎中司马等。  相似文献   

9.
汉代居延地区的邮传制度及其驿站、邮程问题,陈梦家先生有过系统的专门性研究。但是,由于释文上的原因,特别是由于70年代以后居延新简的发现,使陈先生的研究成果出现一些明显的偏颇、失误之处,有必要根据最新汉简资料和更可靠的旧简释文,对汉代居延地区的邮驿、邮程及邮传制度作新的研究和探讨。这无论对于研究汉代的屯戍制度,还是弄清居延地区的历史地理状况,都是一项极为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从汉简等资料看汉代的食品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磨是秦汉以来最重要的粮食加工工具之一。丁山先生根据甲骨文、金文认为石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观点是不对的。石磨的出现使得面食逐渐成为大众化的食品。汉简中的石磨资料弥补了文字资料的空白,从汉简可知,在边郡地区石磨还被用来加工米糒、麨等干粮。汉简中的“豆脯”所指的不应该是豆腐,豆腐何时发明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1.
河西地方因荒漠地貌形成基本环境背景,古来称“流沙”“大漠”,气候条件又有多风沙的特点。出土汉简所见“除沙”劳作,体现了戍卒在正常防卫程序中的勤务内容,包括清理积沙。“除土”简文,大略也是相类劳作的反映。出土文献所见有关“除沙”“除土”的信息,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丝绸之路河西段交通的气候与地貌环境条件。“除沙”简文除了作为军事史料与生态史料的价值之外,也有工程史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劳榦对居延汉简的整理与分类,继承了罗振玉、王国维编著《流沙坠简》的做法而有所变通,按照简牍的种类将居延汉简的释文分为文书、薄录、薄籍、信札、经籍、杂类六个大类,每一种类之下又按性质与内容分为若干小类。在治史旨趣上,劳榦经历了由汉简为本位的历史考证向以汉代西北边疆史研究为重心的转变。他将居延汉简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对汉代西北边疆的烽燧制度、官制系统、防御建置、河西四郡设置年代、西北边郡经济发展、民众生活风貌等问题进行了多重维度的考证,开创了民国时期两汉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秦及汉初官文书中以“族某氏”表述吏民的氏,说明不晚于战国晚期秦庶民已经较普遍拥有氏。西汉中期以后,《史记》、西北汉简则广泛使用“姓某氏”,甚至成为官文书的固定格式。私名前的称呼在汉初之前应被视为氏,而非姓或后人惯称的姓氏。姓在汉代官文书中的使用可能是改从周道并修订律令导致的统一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刘杨 《南都学坛》2008,28(1):14-19
贺昌群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也是居延汉简早期的整理者与研究者之一。他在居延汉简的整理与考证、西北史地的研究、汉简研究方法与理论的总结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残字的考证、对异体字和伪字的辨析及对出土背景及简面情况的介绍,他的简牍与文献互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他的简牍研究要注重"基本的历史联系"的观点,对今天整理和研究简牍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家寨汉简日书《五龙》所见文字内容系改编自一幅“五龙”图像。根据《五龙》罗列干支与龙身体部位的对应规律,可复原出“五龙”图像。由复原所得龙图形象,继而可确认《五龙》所见龙身体部位各词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大陆及港台简帛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振波 《南都学坛》2002,22(1):11-16
随着简牍、帛书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出土 ,简帛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近 30年来 ,大陆及港台发现与整理了敦煌汉简、悬泉置汉简、楼兰和尼雅文书、武威汉简、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阜阳汉简、张家山汉简、甲湾汉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走马楼吴简等 ,出现了一批对汉简帛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论著 ,为秦汉史研究提供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官吏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在一个王朝的兴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汉代是我国两千年以来封建国家管理制度初创、完善和发展最重要的王朝之一,完备的官吏激励和监督机制在国家的运行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利用西北汉简的记录并结合传世典籍来探讨激励和监督机制在汉代基层官吏行政运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关诸葛亮两个问题的考释诸葛志一、诸葛氏复姓的由来关于诸葛氏复姓之由来,历来有二说,见《三国志》卷五二《诸葛瑾传》裴松之注引应劭《风俗通》和韦曙《吴书》。是时其后,学人对于诸葛氏复姓由来的看法,往往一仍裴注旧贯,将应劭、韦曙二说并取,如郑樵《通志·氏...  相似文献   

19.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徐炳昶和斯文.赫定的领导下,历经艰辛,在考古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袁复礼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从而打破了中亚无恐龙的定论。居延汉简和罗布淖尔汉简的发现,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大大推进了我国简牍学的发展。黄文弼根据所采集的石器特征,认为罗布石器文化路线是由东北向西南传播,纠正了斯坦因的自西向东说。  相似文献   

20.
1 930年发现的居延汉简文书档案记录了居延地区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为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劳利用丰富的汉简资料研究汉代的历史、地理等领域 ,不仅对居延汉简作了释文 ,而且在河西四郡设置年代、屯田、赋税及烽火制度研究 ,以及考察历来从文献资料上不得其详的边郡独特的制度 ,诸如烽燧、官制、戍卒等方面 ,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成为居延汉简研究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