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放式基金灵活的申赎制度致使其容易遭受投资者赎回的压力,甚至引发流动性风险。本文以2006-2019年开放式基金持仓数据为样本,探究我国开放式基金经理对流动性风险可能采取的动态防控策略以及策略的业绩有效性。研究发现:(1)市场波动率与基金赎回压力正相关,有理由作为基金流动性风险防控的信号指标。(2)当预期市场波动上升时,基金资产组合存在流动性储备显著升高、流动性共性显著下降两种现象,符合以市场预期波动为信号的两种基金流动性风险防控策略。(3)流动性储备行为对基金业绩无显著影响,而流动性共性削减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基金业绩。本文研究为基金管理者和监管部门选择合理的流动性风险防控方案提供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偏股型开放式基金“赎回悖论”的动态特征及申购异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惠  江小林  吴洪 《管理世界》2012,(6):60-73,187,188
本文对偏股型开放式基金赎回悖论进行了系统研究,修正了传统的单期静态"赎回悖论",采用超额收益来评价基金业绩,根据月度面板模型分析了业绩对基金赎回的多期、动态影响,实证表明:基金当期业绩存在较强"赎回悖论",但历史业绩并不存在"赎回悖论",基金的历史业绩越好越能促进资金流入,且赎回悖论仅存在于老基金。为了进一步探索"赎回悖论"动态性的根源,作者引入SVAR模型分别分析了申购、赎回对业绩的多期脉冲反应,发现投资者在赎回行为上表现出相当的理性,并不存在处置效应,"赎回悖论"的根源在于投资者申购行为的异常。投资者反向选择策略、投资者对新基金的偏好以及基金市场的快速扩张是造成申购异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金的泵浦(pumping)现象是指基金经理在季末或年末,通过持续买入基金原有的持仓证券,导致基金价格和收益率显著提升,以扭曲基金业绩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本文以我国开放式基金2005年至2015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了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泵浦现象。我们发现,(1)我国开放式基金在季末的日平均收益率比平常的日平均收益率高约0.38%,在年末高约0.62%;(2)不同投资风格基金的泵浦现象差异不大,但是不同规模的基金,泵浦现象差异较大,中等市值的基金,季末和年末的泵浦现象最严重,大市值基金次之,小市值反而偏弱,但都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3)单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容易在年末进行泵浦操作,使得其管理的基金比团队管理的基金,在年末的日平均收益率要高出约0.14%;(4)通过重仓股的实证发现,在季末和年末基金业绩被提升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大减少了卖出行为。  相似文献   

4.
杨坤  曹晖  宋双杰 《管理科学》2013,16(5):29-38
利用 2005 ― 2010 季度基金数据,用部分线性半参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基金业绩与资金流量的关系曲线,并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并检验了基金经理投资的风险偏好.与之前的研究[1,2]不同,文章结果不支持“赎回异象”假说,并发现中国市场存在明显的“明星效应”和“垫底效应”,即 PFR 曲线随业绩的提高呈上升趋势,并在形态上表现为两头陡峭中间平缓.在委托代理框架下,这意味着基金经理在中期业绩较好时会倾向于承担风险以成为“明星基金”,而在中期业绩较差时则会通过规避风险以避免“垫底”.由于基金投资的风险偏好对于基金业绩有重要影响,该文的结论对于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和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Kosowski等提出的Bootstrap方法的基础上,以非零的超额收益为假设前提,评价中国市场上基金的业绩表现并进行基金优选.基于2009年3月—2020年6月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数据,本文发现中国基金市场整体表现为负的超额收益率.在此基础上,以非零的超额收益为前提,发现Kosowski等提出的Bootstrap方法能够优化基金筛选.最后,在样本外区间、不同市场状态、与晨星基金评级比较以及考虑动态市场超额收益情况下,均发现在非零假设前提下能够挑选出更多显著具有能力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并且这些基金组合的表现更佳.该结果表明:对于掌握Bootstrap技术的机构投资者,可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实现基金优选并以此构建FOF组合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对于不具备Bootstrap技术能力的散户投资者,通过聚焦普通回归方法下的超额收益的t值,并选取排序前5%的基金可以较为稳妥地实现基金优选并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6.
投资基金与专家理财——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探讨了国内封闭式基金的相关特性。对于2001年前上市的33只封闭式基金与同期证券市场从收益与风险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得到:33只封闭式基金其收益率的均值与同期证券市场的平均收益无显著的差异。基金不能给投资者提供超过同期市场平均收益的回报;基金的管理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构成投资组合时,更注重的是对投资风险的控制;相对于普通投资者,基金的管理者同样不具有预测证券或证券市场未来变化趋势的能力;33只基金其业绩总体上不具有持续性;投资基金不具有“专家理财”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构建理论模型可发现,股市表现、基金投资风格与持有风险资产质量对输赢家业绩排名与风险调整关系产生交互影响。在牛市阶段,持有优质资产输家排名越靠后风险调整越大,持有优质资产赢家排名越靠前风险调整越小;在熊市阶段,持有优质资产的保守型输家排名越靠后风险调整越小,持有优质资产的保守型赢家排名越靠前风险调整越大。本文以2005年-2010年开放式基金为样本,对理论模型推论进行检验,实证结果也支持推论。实证检验还发现,输赢家的风险调整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后果。在竞赛年度末,输家的业绩排名上升,赢家的业绩排名下滑;且排名越靠前的输家业绩上升越大,排名越靠后的赢家业绩下滑越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持续性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回归计算和拟合投资组合的模拟运行检验了中国证券市场封闭式基金在1999.1-2003.6期间的业绩持续性。实证选取了相对基准和绝对基准以及不同的收益率计算方法。对历史和未来收益的时间段进行了细分,以分析不同时间业绩问的相关性。为了消除数据的重叠性,增大取样滑动频率并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样本在中长期内体现了一定的持续性;基准和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很大。当计算期比持有期长时,检验中各指标的规律性相对更强。当预测期较长时,结果的规律性减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发现预期市场波动和投资者情绪有助于解释基金动态流动性偏好,可能被基金经理作为动态流动性管理的混合信号指标。使用2006-2018年中国市场的共同基金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在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升高时,噪声交易者风险能够显著影响共同基金的赎回压力,具体表现为,在市场波动时期,前期积极的投资者情绪将进一步加重基金的资金外流。基于此,基金经理可能根据预期市场波动和本期投资者情绪这两个信号指标来动态调整流动性偏好。实证检验显示,共同基金的流动性偏好与市场预期波动及当期投资者情绪正相关,共同基金采取以预期市场波动和投资者情绪为混合信号的动态流动性偏好有助于改善基金业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2011年期间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基金管理机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工作背景对基金表现的影响。本文发现基金管理者的政府工作经历、金融行业相关工作经历及其他VC或资产管理类公司的从业经历会对项目退出比例产生正向影响,但只有政府工作经历才能显著提升项目的IPO比例;在进一步区分上市地点后发现,金融领域的工作经验会对投资项目海外上市提供帮助,这综合说明了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人不同工作背景对项目退出可能发挥的帮助作用。此外,本文还将风险投资基金按照是否有政府引导资金参与进行分类,发现政府工作背景对普通民营基金业绩表现的影响更大,而金融从业经历对两类基金的退出表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的封闭式基金业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一种广泛运用于相对绩效评估的系统分析方法,本文将一多输入单输出DEA模型引入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其中输出为基金收益,而输入则为管理费用、交易成本和标准差。随后,利用该模型对2000年以前上市的20只基金在2000年、2001年及2000~2001年间的业绩进行了评价,主要结论有:在所有评价期,基金安顺、普丰、兴和和金鑫的业绩相对有效,基金裕阳和裕隆相对较无效,它们的相对业绩均表现短期持续性;单位交易成本和基金收益率而非单位管理费用和标准差是影响基金相对业绩(非绝对业绩)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基金收益率。  相似文献   

12.
林兟  何为  余剑峰 《管理科学》2022,25(11):109-126
由于投资者使用基金的收益排名评价管理能力,致使基金资金流具有历史表现追逐的特征.而基金短期表现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因此易造成无效资金流动进而降低基金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提出使用日收益率的相关性以及基金同僚的表现来调整基金管理能力的度量,并检验调整后指标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对6个不同的历史收益指标进行调整,调整后指标均可显著预测基金的未来收益;其套利组合平均收益率在控制中国三个定价因子后达到每年14.46%,显著高于指标调整前的表现;调整后指标与原指标相关性仅38%左右,并被证实在控制了原指标的基础上依然可以提升对基金未来收益的预测精度.该方法贡献于提高公募基金市场资金流配置有效性,进而避免基金表现评价中由于信息技术造成的对历史表现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公募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性别、学历、从业经验、海外背景、专业证书等因素与其所管理的基金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基金市场发展的初始阶段,与一般的基金经理相比,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获得了更高的投资收益率;虽然自2003年后情况相反,但在另一方面,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也更加注重风险控制;硕士毕业是大多数高收益基金经理的一个特征,然而拥有博士学位的基金经理的收益水平却较低,同时风险控制能力较好;此外,是否有海外背景、是否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性别与基金的业绩没有显著持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的传染性是金融市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基金网络、利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了基金资金流量的网络溢出效应以及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具体而言,以2005~2014年中国开放式基金数据为样本,通过基金重仓持股数据建立基金网络,借助于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基金网络之间的资金流量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基于基金网络,基金之间的资金流量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基金网络带来的资金流量与基金的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零成本组合交易策略的年超额收益率达到6%。这些发现意味着,基金网络结构对基金的资金流量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可以给基金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结果表明,基于重仓持股的网络结构促进了机构行为的一致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机构羊群行为的理解,也有利于加深对资本市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基金业治理水平低下的背景下,研究基金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考察在牛市与熊市状态下,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如何根据基金及其家族特征进行“用脚投票”.构建非平衡面板模型,以基金资金净流入度量投资者用脚投票,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基金投资者“用脚投票”与股市周期、投资者类型密切相关.牛市期间资金流量显著受基金业绩、基金资产以及其家族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而熊市期间资金流量对上述因素敏感性下降,或运动方向相反.第二,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用脚投票方式不一样.第三,基金资金-业绩流量关系与股市周期、投资者类型以及业绩度量方式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牛市阶段基金业绩、家族规模等因素比熊市阶段能较好地预测未来收益,投资者在牛市比熊市理性,机构比个人投资者理性.本文据此提出了完善基金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给定相关假设的基础上,考虑了在某一交易时间段的初始时刻,“庄家”型封闭式基金投资者初始持有资金额度有限的状况,将“庄家”型基金投资者的基金价格控制决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在确定各时刻期望收益率及其收益离差的条件下求得该投资者在对应时刻的最优投资值,第二阶段以各时刻的最优投资值为约束来获得最优基金价格控制序列。对于第一阶段可建立使“庄家”型基金投资者期望收益最大、收益平均绝对离差最小(风险最小)的双目标模型,变换为一个单目标模型后利用库恩-塔克条件进行求解,从而获得各时刻的最优投资值;对于第二阶段则以第一阶段得到的各时刻最优投资值为约束,以“庄家”型基金投资者在该交易时间段内的现金支付为极小值(现金收益的极大值)建立目标函数,而其为一个带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对此采用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终获得基金的最优价格控制序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日收益率之下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评价和检验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条件自回归expectile(CARE)模型并应用到基金业绩评价的问题研究中。首先运用非对称最小二乘法(ALS)对动态的CARE模型进行半参数估计,得到样本基金收益率序列的VaR值和ES值。其次,使用计算结果对样本基金的日收益率进行风险调整,得到基于VaR和ES修正的Sharpe比率。最后,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使用传统的Sharpe比率、基于VaR和ES的Sharpe比率对我国56只开放式基金在2005-2011年间的业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著证明了CARE模型在极端风险度量上更精确,在基金评价和检验中的应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名校学历到底有多重要? 为了克服过往“名校效应”相关研究中任务异质性和业绩难衡量的难题,考察名校和非名校基金经理职业经历和业绩的区别,结果发现: 名校毕业生首份工作是基金行业的概率较高,从进入职场到首次成为基金经理花费较短的时间,以及首次当基金经理时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大,收取的管理费较多,所在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 10 的概率较高. 名校基金经理在平均业绩上没有表现得较好,但他们的早期职场仍更加顺利,这更可能是信号效应的结果. 在职场后期,是否毕业于名校对基金经理升职降职或加薪减薪均没有显著影响,业绩和能力才是决定基金经理后期职业发展的因素. 这些发现表明名校学历只是入职的敲门砖,而它本身并不足以成为升职加薪的决定因素. 研究丰富了基金研究中关于基金经理职业发展的文献,对于客观理性看待“名校热”这一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金投资策略选择是学术界、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将基金投资策略量化为组合收益的市场情绪敏感度,首次在微观层面对其按照市场状态分类界定为迎合情绪策略与修正情绪策略,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探究基金的投资策略选择对其流量、风险和经理努力程度产生的系统影响,从行为委托代理视角剖析基金业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基金采取迎合策略时,对投资者特别是个体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但会对投资者利益造成隐性侵害,表现为基金未来的风险增大、收益降低,且基金经理在无需付出更多努力的情况下可获得更高报酬.进一步分析表明,基金经理为取悦投资者的消极放任行为是其业绩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基金采取修正策略时,产生的系列影响则完全相反.本研究为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实践、基金治理与监管,及解释基金市场异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频数据环境下的波动函数设定检验容易受到数据中跳跃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近邻截断(nearest neighbor truncation)方法,利用残差构造部分和(partial sum)过程构造出波动函数参数形式的设定检验方法,并分析了该检验方法在原假设条件下的近似极限性质与自助检验步骤。所提出的波动函数设定检验方法能渐近有效的避免跳跃扩散过程的漂移项与跳跃项的影响。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表明这些检验方法对跳跃的影响具有稳健性,且具有合理的检验水平(size)和检验功效(power)。利用这些检验方法对我国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跳跃稳健的波动函数检验方法比非跳跃稳健的波动函数检验方法具有更好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