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质性研究主要以诠释学(解释主义)为理论预设及方法论.然而,从古典诠释学到后现代诠释学并非一个连续统,后者甚至颠覆了前者的方法论立场,并通过破坏性解构对古典诠释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使质性研究方法论的内部理论取向充满了张力.  相似文献   

2.
王静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长和翻译家,一生求学不断,译经不止,他的学术活动在民国时期影响巨大,其译著流传甚广。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学界、报刊、社会贤达和国外文献对王静斋译著活动记述和评介的归纳与整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王静斋的贡献与影响、译著与思想,以推动对王静斋学术思想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及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各图书馆所购图书中中文译著图书的数量不断增长。由于译著图书有不同于普通图书的特点,运用MARC格式著录时十分复杂,要准确揭示出译著的书目信息,就要针对著录过程中的特点与难点,认真分析其著录方法。本文对其著录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14年是秋阳·创巴活佛圆寂二十七周年。他是二十世纪以来将藏传佛教佛法传播至西方世界的开拓性重要人物。他非凡的人生经历和佛法教导内容,至今仍在塑造并影响藏传佛教全球化的发展传播。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阿弥陀像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翎 《中国藏学》2004,1(4):100-112
西藏佛教前弘期基本以汉地的流行信仰对其影响为主,后弘期则更多地以印度密法思想的影响为主.然而,"阿弥陀像"个案却是一个反常现象,即西藏对该佛的供养及特殊造像系统的形成,汉地的影响,无论在前弘期,还是在后弘期都是最为关键性的,尤其在元代之后,弥陀信仰之盛使阿弥陀佛的造像在数量上和流布的范围上,成为藏区仅次于观音的一个主要佛教供养神,这是本文选取这个个案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它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藏传佛教造像中样式因素形成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6.
清代对藏传佛教的禁约和整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文固 《中国藏学》2005,(3):169-175
清康乾之世,对藏传佛教进行了多方面的禁约和整顿,诸如严肃国师禅师的封赠,禁止随意私自剃度或私行建寺,严禁喇嘛游方他地或久居京师,并对喇嘛的服饰及饮食制度作了规整.这些禁约整饬办法的颁行,对于整饬藏传佛教中的诸多流弊,严肃教戒僧规,促使其健康发展不无益处.但更多的效果是在政治方面,即经过整饬的藏传佛教,更成了统治者用之而得心应手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邱熠华 《中国藏学》2024,(1):11-21+208-209
民国时期,在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较为困难的背景下,由汉藏民间僧俗大众掀起,并得到历届民国政府支持的汉藏佛教文化交流活动迅速发展,不仅推进了汉藏佛教界的交流与互动,而且有助于加强西藏与内地各族民众的交流与了解,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心理基础,推动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历届民国政府支持下,以九世班禅、诺那呼图克图、喜饶嘉措等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僧人在内地弘法讲经、传播藏传佛教及西藏文化,传播的人群范围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皇室、高官等阶层,而是拓展至内地更广大的各阶层民众。传统的藏传佛教法会具有了团结民众、抵御日本侵略等时代意涵。1936年,国民政府制定颁布《喇嘛转世办法》,沿袭清代治理西藏之策,以国家法律管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事宜。同年,国民政府还颁布《补助汉藏僧侣游学规则》。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油画艺术大师,德国的里希特先生是一位借助照片来实现观念性油画创作并取得显著成功的成功画家.在里希特先生的作品中对独特的灵性与品位进行了体现.在其作品中能够看到许多关于当代性的艺术语言.而对于许多专业性人士而言,对其作品中所体现 的深层内涵与文化意义都很难读懂.只看到了表面上的内容,对作品中突破了艺术语言的限制并没认清.因此,本文对格哈德·里希特先生绘画理论进行分析与探讨,也能为后世的艺术家给予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眭海霞 《民族学刊》2022,13(9):65-71, 159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旅游文化的动漫化赋予了新思想、新观念。当前旅游文化动漫化传承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原创性不足、目标定位不明确、缺少高品质的衍生品以及社会氛围与文化理念等问题。为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应着重从加强原创产品开发,挖掘旅游文化动漫之“源”;打造民族特色动漫产品,树立旅游文化动漫品牌之“魂”;积极培育动漫文化氛围,拓展旅游文化多层次消费;以数字技术融入动漫,创新旅游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在面向国际化动漫发展之路等方面开拓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白玛措 《民族学刊》2014,5(2):28-35,117
纽约国际藏传佛教文献中心的创始人——藏学家金·史密斯(E.GeneSmith)先生毕生致力于藏学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身后更是慷慨地将其所收藏的藏学文献赠予了西南民族大学。金·史密斯先生对当代藏学的贡献一方面表现在他所建立的藏学文献数据库,打开了西方藏学研究者经典阅读和运用的新视野;另一方面是金·史密斯先生对藏文典籍的渊博知识和深度研究,启发了一批又一批的藏学家和藏学爱好者。国际藏学家认为“金之后”藏学发展应以文献数字化开拓西方藏学研究新起点,发展西方传统经文分析方法,更注重文献的解读与文献形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孟唯一 《民族论坛》2013,(2):98-101
收入水平和就业状况等经济因素往往被视为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首要因素,然而,拉萨在2012中国省会城市幸福感排名中位列第一,不得不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首先,拉萨的经济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其次,拉萨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有着极其浓厚的宗教氛围。本文将以藏传佛教提升拉萨市民幸福感为例,探讨宗教信仰对公民幸福感的积极影响,挖掘宗教信仰在解决当代人们心理问题方面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收入水平和就业状况等经济因素往往被视为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首要因素,然而,拉萨在2012中国省会城市幸福感排名中位列第一,不得不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首先,拉萨的经济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其次,拉萨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有着极其浓厚的宗教氛围。本文将以藏传佛教提升拉萨市民幸福感为例,探讨宗教信仰对公民幸福感的积极影响,挖掘宗教信仰在解决当代人们心理问题方面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22日,在富有"最和平国家"之称的北欧国家挪威发生了令世人震惊的恐怖枪击事件。人们多从恐怖主义、宗教冲突视角分析其原因,缺乏族群间"认同"层面的深层次解读。文章认为,造成"7·22"事件的关键原因在于挪威本土居民与外来移民的"互不认同";而欧美国家主流社会对外来移民,尤其是对穆斯林群体的长期负面宣传,则是挪威当地民众对外来移民"不认同"的主要根源;全球化的今天唯有提倡、做到"信仰自由、认同多元、包容他者、兼济天下",社会方能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14.
从元代到明代,整个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同时藏区也受到了蒙古政治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蒙藏文化的一体化。本文分析了藏传佛教兴盛的原因及对蒙藏文化的影响,肯定了藏传佛教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伊斯兰文化史上专述伊斯兰教的至圣穆罕默德之圣品的不朽名著《心灵的良丹》汉译本的评介。文章在扼要介绍这部传世之作在伊斯兰文化史上的价值,以及原著作者尕迪·安雅德的文化背景和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它在写作方法、体系结构、主旨内容上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涌现了一批爱国先贤人物,他们对于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的团结、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哈萨克族爱国人士巴什拜.乔拉克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爱国先贤中的典型代表。在坚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巴什拜.乔拉克能够立足边疆、心怀祖国、坚定信念,不仅是一名先进革命的坚定支持者,更是边疆地区的忠实建设者和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者。他的先进事迹在历史、现实及学理等维度上都具备一定的时代价值。本文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研究视角,对其先进事迹的回望与分析研究对于中共共产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在2021年以虚拟与现实并存的赋能者风靡全球,元宇宙的诞生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从元宇宙的概念、属性特征、元宇宙与图书馆的历史渊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虚拟和现实深度融合的元宇宙视域中,智慧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智慧图书馆要把握这个契机,借助元宇宙中的多元数字技术,创造新的浸入式体验发展模式,从而在智慧图书馆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依据<西藏报告:皮斯托亚的伊波利托*徳西德里之旅>一书的英译本分析指出,由于该书作者、天主教传教士徳西德里所持守的基督教信仰本身的强烈排他性,使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对作为异教的藏传佛教的评论充满了敌意和蔑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对藏传佛教当中的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妖魔化的歪曲和丑化工作.这是人们今天在讨论徳西德里的著作对于藏学研究的意义时需要对之加以清醒认识的.  相似文献   

20.
罗洁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75-177
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种,既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的主要原因,也代表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弘扬红色文化是构建文化自信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加强对文化自信的信心,为美丽中国的建设与实现创造更多的机会。本研究通过分析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美丽中国的建设路径进行分析。从转变教育观念、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广度、搭建优质红色文化传播平台三个方面论述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文化对美丽中国的建设路径,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育人价值,为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培养及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